1.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贺兰山处于银川平原西侧,北部和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中高山区。由于地形切割深、坡降大,大气降水后大部分形成地表产流,有少部分渗入岩石缝隙转化为地下水,存储于深部裂隙或构造中;随着地形高度的下降、坡度的变小,大气降水得以较多的渗入岩石裂隙转化为地下水,使得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山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为主,地下水矿化度低,水质好,富水性分别小于500 m3/d和1 000 m3/d,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2.水资源开发利用
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著名山地之一,纵峙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组合孕育了贺兰山独特的生物类群,使它成为我国8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它以逶迤高大的山体和绵延的森林削弱并阻挡西北寒流及流沙对银川平原的侵袭,对银川平原的工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对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沿山公路两侧区域的开发,加之城市、乡镇人口数量的增长,贺兰山洪积扇区域打井取水的活动增多。据资料记载,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贺兰山大小沟道基本都有流水,不但解决了沿山部分乡村的人畜饮水问题,而且灌溉了上万亩农田,如大水沟、小水沟、苏峪口等沟道。但如今,贺兰山部分沟道已经基本干涸。为兴利除害,政府修建水库进行地表径流截留,大水沟水源地成为石嘴山市六个集中供水水源地之一,设计取水量为720万t/a,2012年实际取水量为180万t/a,服务人口约为7.5万人,部分水源地保护区位于贺兰山区内。
3.生态环境
作为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贺兰山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93 535.68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6 238.71 hm2,缓冲区面积43 309.99 hm2,实验区面积63 986.98 hm2。主要保护对象有干旱山地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以青海云杉为主的水源涵养林以及体现森林植被呈垂直带谱分布的典型自然地带和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景观。保护区内共有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包括国家I级保护动物黑鹳和16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www.xing528.com)
4.资源开发
在具有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同时,贺兰山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以“太西乌金”著称于世。地处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的工业城市,依托贺兰山腹地的汝箕沟、石炭井矿区,经济总量已在宁夏排名第二。截至目前,汝箕沟、石炭井矿区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这里养育了三代矿区儿女。2001年和2006年宁夏4个煤炭国企两次战略重组,重组后的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生产规模已达8 000万t,3个矿区中的银北石炭井矿区主要生产优质太西无烟精煤、焦精煤,生产的无烟煤和焦精煤源源不断的销往全国各地。
同时,作为宁夏五宝之首“蓝宝”贺兰石也成了收藏界的新宠。贺兰石形成于13亿年前,因地壳变动、泥沙沉积而形成,属于水成岩,可用来做成砚台、笔架、印章、镇纸等文房珍品。清末已流传“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说明贺兰石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工艺史上具有一定地位。据勘测,贺兰石分布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口子、小口子到拜寺口地区,总储量约35.23万m3,可供开采的中心区储量5.93万m3。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现代物流的高度发达,更多的人喜爱上了贺兰砚、贺兰石镇纸、贺兰石屏风、贺兰石印章等贺兰石制品,人们对贺兰石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贺兰石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科学开发贺兰石资源,每年限量开采贺兰原石不超过20 t。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宁夏实际,1991年9月20日制定并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石开采保护办法》,严格贺兰石采矿手续和程序,加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