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下水苦咸水主要分布在河东地区和南部地区。
河东地区苦咸水主要分布于灵武和陶乐一带(杜丽媛,2012)。灵武以北地下水矿化度为3~5 g/L,最大可达5 g/L;陶乐头道墩至月牙湖一线以西地区,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1~3 g/L,最高可达21.23 g/L;五堆子至红崖子单一潜水区,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砂,含水层厚度由北向南渐厚,矿化度一般在1~3 g/L,仅在五堆子一带矿化度大于3 g/L,最高9.28 g/L。
宁夏南部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北连秦祁褶皱带,含水层岩性、埋藏条件变化较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复杂多样,水化学成分复杂,普遍为苦咸水,淡水资源稀缺。水资源短缺导致了当地农业、工业用水不足,甚至危及公众的基本生活饮水安全,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苦咸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中下游、红柳沟、苦水河、同心、盐池广大干旱地区,水质恶劣,矿化度高达到5~10g/L(李小妹,2014)。本区地下苦咸水的形成,主要是由内陆湖汊的成盐作用决定的,而近代自然地理条件的叠加又加剧了地下水的苦咸化。苦咸水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周承刚,1999)。
(1)古地理环境。古地理环境和地层中富含盐类是形成大面积咸苦水的根本原因(俄有浩等,2014)。区内石炭纪—第四纪有四个成盐期,即早石炭世、早白垩世、第三纪和全新世。受其影响,第四系黄土类土中含盐量也普遍较高。第三系红层中含有大量可溶盐类、其中以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菱镁矿(MgCO3)等盐类为最多。径流或赋存于这种地层中的水不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逐渐地大量地溶解盐类,致使矿化度增高,从而水具咸苦之味道。区内南部地区地层含盐量较北部低,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北部好,特别白垩系砂岩、砂砾岩中含盐量较少,水质好。(www.xing528.com)
(2)地貌特征。苦咸水分布与地貌特征关系密切。基岩山区、黄土丘陵区(如黄峁山、云雾山、察科、罗洼等地)等地势较高的地带,由于长期淋滤,地层含盐分较低,加之地形坡度陡、岩层透水性好,地下水交替积极、径流途径短、速度快,溶于水中盐分少,矿化度低,因而水质较好。一般以矿化度小于1 g/L或1~3 g/L的HCO3·SO4-Na型水或HCO3·SO4-Na·Mg型水为主。而地势较低的低洼区(如双井、张家崖、韦州、下马关等地),岩层透水性差,地下水径流途径长、交替缓慢,加之地层中可溶盐含量高,地下水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浓缩占优势,故水质一般较差,以矿化度大于3 g/L,局部达10~20 g/L以上,主要为Cl·SO4-Na型水。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本区地下水水质的重要因素。以炭山为界,炭山以南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mm以上,蒸发量较小,特别是河川—石岔以南年降水量达500 mm左右。一方面由于长期淋滤作用,地层中含盐量减少,另一方面降水补给对矿化度较高的水起到冲淡作用,故一般较北部水质好,矿化度低。而炭山以北地区属温带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00~300 mm,蒸发强烈,再加上气温高,有助于岩层中岩类的溶解,所以地下水多为苦咸水。
(4)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影响局部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区内一些封闭的低台地、洼地多为受构造控制形成,如双井、张家崖低台地,下马关、预旺洼地。由于呈封闭地形,地下水径流呈滞缓状态,长期溶解高盐分地层中的盐分,致使地下水矿化度很高,加之长期蒸发浓缩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中盐分的聚集,矿化度高达6 g/L以上,最高达20 g/L。此外,阻水断层的存在,改变了地下水的原始径流条件,使地下水处于滞流状态,长期溶解地层中的盐分,使水质变差;导水断裂使淡水含水层与高矿化的咸水含水层对接,使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形成苦咸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