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地下水环境研究及功能区划

宁夏地下水环境研究及功能区划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宁夏来讲,由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湖泊湿地萎缩和荒漠化。目前,宁夏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脆弱,其水源补给主要依靠地下水、农田灌溉退水和黄河水。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因子,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宁夏来讲,由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湖泊湿地萎缩和荒漠化。

2.5.3.1 湖泊湿地问题

湿地泛指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的自然综合体,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在人类追求自然、生态、和谐的今天,“湿地”也成了城市建设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沿黄经济开发区,湖泊、沼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2008年9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将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川市是宁夏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区,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据宁夏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记载留名的湖泊有48个。但由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银川湖泊湿地急剧减少,部分湖泊逐渐退化,其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宁夏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脆弱,其水源补给主要依靠地下水、农田灌溉退水和黄河水。仅2012年春灌期,宁夏北部35个规模以上湖泊湿地、19万亩生态水系的补水量就超过了1亿m3

同时,近年来工农业的发展也给湿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残留物随水补给进入湿地,造成湿地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渔业和旅游业的兴起,加重了水体污染,使得湖区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2012年宁夏主要湖泊水质评价结果见表2.21,由表2.21可知,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进行评价,鸣翠湖、阅海、沙湖、星海湖的水质均为IV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氟化物,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这与补水水质密切相关。

表2.21 2012年宁夏主要湖泊水质评价结果

2.5.3.2 荒漠化(www.xing528.com)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内陆,三面环沙,生态环境脆弱。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宁夏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报告,2001)。荒漠化按形成原因可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地盐渍化。宁夏全区2009年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89.88万hm2(王占军等,2013),占宁夏土地总面积的43.7%,位居全国第四位,远远高于27.3%的全国比例。按荒漠化类型划分,可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土地三类。

1.风蚀荒漠化

风蚀荒漠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干旱多风,土壤富含沙粒,地表植被稀疏;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滥垦、滥挖甘草、滥樵与滥牧。自然因素是形成沙化的基本条件,人为因素则起了诱发与加重作用。区内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34.58万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6.4%,集中分布于中部干旱带和引黄灌区的部分地区。

2.水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48.97万hm2,占51.4%,主要发生在南部黄土丘陵区和中部的干旱草原区。按行政区划分,集中在固原市6县区和吴忠市的同心、盐池2县及中卫市、中宁县、灵武市的山区(黄河右岸地区),以彭阳、海原、西吉、同心4县水蚀面积比重较大,超过75%;以河流而言,年输沙量以清水河最大,平均年输沙模数以祖厉河最大。

3.土壤盐渍化

盐渍化土地的形成是由于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宁夏受传统引黄灌溉影响,地下水接受大量灌溉水补给,因多年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少,排水不畅,潜水埋深较浅,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土壤盐渍化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区域生态问题。盐渍化土地面积6.33万hm2,占2.2%,主要分布于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的部分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