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效合同和被撤销合同解析

无效合同和被撤销合同解析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同的撤销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具备法定的条件,当事人任何一方都不能随便撤销合同,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合同的撤销是一种法律行为,而合同的撤销权是合同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因此,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最终结果是一致的。

无效合同和被撤销合同解析

(一) 无效合同

合同的无效是指合同严重欠缺有效要件,不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法律不允许按当事人同意的内容对合同赋予法律效果,即为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显然违背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愿,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对方的真实意图,当然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合同当事人双方从主观上相互勾结、串通,意图通过订立合同来达到客观上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此种合同违背了诚信原则和合法原则,所以,恶意串通的合同无效。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这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缔约目的和内容上是非法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在本质上仍是非法,所以是无效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当事人订立合同,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为,社会公共利益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合同的内容是由当事人协商制订的,法律一般不予干涉。但法律并不是对当事人订立合同一点都没有限制。许多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由于和整个社会的利益都有关系,也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不能违背的,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二) 合同的撤销

合同的撤销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消灭。合同的撤销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具备法定的条件,当事人任何一方都不能随便撤销合同,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当合同具备法定的条件,当事人所拥有的权利就是合同的撤销权。合同的撤销是一种法律行为,而合同的撤销权是合同当事人的法定权利。在以下情况下,当事人一方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1)合同是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www.xing528.com)

(2)合同的订立显失公平。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当然,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当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或者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此时撤销权消灭。

(三) 无效合同和被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1.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与部分无效

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换言之,无效合同自起成立时起就是无效的,从来没有发生过法律效力,而不是从其被确认无效之日起没有约束力;被撤销的合同自其被撤销之日起,追溯至其成立时起无效。因此,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最终结果是一致的。

合同的内容往往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各个条款在合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如果有些条款违法而另一些条款并不违法,违法条款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就要看其在合同中的地位以及各合同条款之间的关系。如果违法条款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其他条款仍然有效;如果影响到其他条款的效力,其他条款也随之无效。

2.合同无效等不影响解决争议条款的效力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都属于合同实体内容的确认或者变化,这种确认或者变化往往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当事人对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约定不属于实体权利义务的内容本身,而属于解决争议的程序问题。无论这些条款的性质是否便于当事人争议的处理,都决定了其本身的独立性,即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3.财产返还和赔偿损失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4.收归国有和返还集体、第三人问题

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应当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对于因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而确认无效的合同,其依据该合同并通过恶意串通所取得的财产,应当按其损害对象为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不同,分别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即损害国家利益所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损害集体、第三人所取得的利益分别返还集体、第三人,决不能使恶意串通的当事人因该行为而获得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