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组队与培训
万事开头难。学生组队是竞赛前期准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公安院校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服从性特别好,不管是否真心愿意,指令一发出,绝对执行。因此,在组队初期,需要老师们慧眼识珠,挑选出真心喜爱生物学研究的人员。因为能参赛的都是大一的学生,所以我校在参赛学生的挑选上做了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集中选拔。要求高中是理科生,高考成绩英语、生物较好的优先。第二,老师推荐。专业老师在上课,特别是上实验课时,及时发现悟性和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直接推荐。第三,学生自荐。有部分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特别感兴趣,能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成果毛遂自荐。
经过初步选拔的学生就进入前期培训阶段。因为所有的学生都没有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基础,因此我们一方面安排学生研读科研论文,另一方面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基础的试剂配制、无菌培养等实验操作,同时采用定期考核、校内竞赛等淘汰制度。在这一阶段,通过竞争,有的学生被激发出了学习兴趣,对研究论文里的每个问题寻根刨底,反复练习实验操作,学习劲头空前高涨。当然,有的学生会觉得生物学知识太过深奥、实验操作又过于枯燥,完全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慢慢就自动退出了。
3.2 过程控制
组队完成后,正式报名参赛。报名成功后,要求上传立项报告,包括研究综述和实验设计各一份。之后每天最多上传两次实验记录,实验当天及时上传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和实验结果,即使是失误或失败的结果也是不影响得分的。这两项总分为70分,说明了生科赛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极大重视,也确保了学生参赛的真实性。同时,为了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竞赛要求所有上传资料中均不能出现参赛队伍信息。这一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历时七个多月的比赛中,总有学生因为一时粗心透露了某些信息,直接做零分处理,几个月的心血白费了。这里,公安院校学生的服从性素质就得到很好的表现。(www.xing528.com)
在比赛过程中,我校针对学生生物学基础薄弱、学生首次参赛的弱势,制定了详细的过程控制办法。第一,组成导师团,分工负责,分别讲解自己最熟悉的理论知识、教授自己擅长的实验技能,学生试剂购买、日常管理等工作由专人负责。第二,学生团队由各自的指导老师分别负责,实验中遇到问题如果指导老师解决不了,其他老师马上一起帮忙解决。第三,定期组织所有学生团队开展工作汇报,让学生在做好自己团队实验的同时,也了解其他团队的工作进展,遇到共性问题能一起商量解决,提高学习效率和氛围。第四,定期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作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报告,让学生掌握前沿科学,并从中受到启发,运用到团队的研究课题当中。在这样的管理下,学生们学会了学习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慢慢加强,创造力不断提升。
3.3 决赛答辩
在上述的过程管理下,我校4支参赛队伍中的2支顺利进入了决赛,其他2支队伍也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决赛答辩需要在15分钟内将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和结果清晰地展现给评委,并准确回答评委老师提出的专业性问题。这对于第一次参加此类竞赛、没有生物学功底的公安院校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准备比赛答辩的时间仅一周,我校学生从内容梳理、PPT制作、专业知识恶补到答辩训练,几乎是日夜无休。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定期组织工作汇报,导师团队精心指导,现场答辩时,他们挺拔的身姿和洪亮自信的声音为他们加分不少,因此,2个团队均获得了一等奖,且排名靠前。
参加生科赛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查找文献、阅读文献、学习实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合作。竞赛结束后,大多数学生的收获是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轻松了很多,在外出安保的时候也懂得灵活变通,能更好地完成安保执勤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