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赛道突破,开拓生命科学领域

赛道突破,开拓生命科学领域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规模越来越大。这充分展现了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魅力。

赛道突破,开拓生命科学领域

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规模越来越大。参赛高校从5所发展到52所,参赛队伍从46支发展至925支,参赛人数从280人发展到4620人;参赛高校从省内扩展到省外,参赛学生从高职生到一本生,从中国学生到外国留学生。这充分展现了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魅力。而竞赛之所以能发展,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分不开。只有学生愿意参与,这个竞赛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好好规划,让竞赛能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受益面。

2.1 思考竞赛意义,回归学科竞赛初衷

浙江省教育厅大力推进学科竞赛,是希望通过举办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的改革,积极推动或者倒逼第一课堂的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可以说,通过8年的努力,生命科学竞赛从原来不受重视到备受重视,从原来一个学校2支队伍发展到一个学校有超过60支队伍参赛。竞赛积极推动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改革,改变了对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思考,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是不是参赛队伍越多越好?是不是参赛人数越多,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是不是参赛实验记录越多、支撑材料越精美,就说明学生的水平越高?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

2.2 做好基础工作,注重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始终是各高校的中心工作,居于高校四大职能的首位。在举办学科竞赛过程中,也要坚守这一原则,注重培养本科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其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近几年的学科竞赛中发现,有些参赛队伍片面追求“高大上”,竞赛题目大、内容少,研究内容与题目不相吻合;有些注重竞赛形式、轻视实验内容,如实验记录达到1000多页,照片多,文字记录少,反思少;有些片面追求实验结果,忽视实验原理与设计,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很难回答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些团队甚至用指导老师,或博士生、硕士生的研究课题来参赛,提交的研究论文和材料水平超过了博士生毕业论文等等。竞赛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我们不能让竞赛失去了本色,不能把学生培养带入误区。希望各高校能够从培养本科生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及写作能力、交流能力、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2.3 规范竞赛流程,提升竞赛质量与水平(www.xing528.com)

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参赛项目达到925项,其中,有72支队伍泄露学校和个人信息,尽管比2015年的100支有所减少,但这还是表明个别学校不注重规范、没有仔细核查。此外,决赛队伍上交的材料良莠不齐:有些装订规范、打印精美;有些很随意,甚至没装订;有的材料很“厚实”,但存在同一张实验照片反复使用的情况,导致材料很“厚”、内容很“薄”;有些队伍的研究水平明显过高,甚至超出了博士生水平。本科生通过学科竞赛,能设计出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并得出可喜的成绩,这是好事,但不能偏离本科生培养目标,片面追究研究结果。让本科生参与科研、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是竞赛初衷。建议进行论文查重,查重内容不仅涉及已经发表的论文,而且涉及导师相关研究;同时希望建立历届竞赛资料网站和竞赛资料库,可以从库中直接查询历届竞赛选题、内容。希望通过规范办赛、规范竞赛流程、规范竞赛评审过程,提升竞赛水平和质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竞赛中,并从中受益。

2.4 以赛促学,促进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

竞赛不仅仅是参赛学生的竞赛,也是带队老师的竞赛。通过学科竞赛这个有效途径和载体,不断提升学科竞赛的层次和水平,才能促进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6]。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学科竞赛,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参加竞赛的学生对竞赛都有深刻的印象,竞赛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给社会和学生的一笔宝贵财富。随着竞赛的不断发展,将更好、更多地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