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项目在策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如文化依托原则、主题差异原则、常变常新原则、市场化原则等。
(一)文化依托原则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演艺与旅游的联结点和根基。旅游与演艺的结合不仅增强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和吸引力,成为其文化名片。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也证明,旅游与文化结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演艺、旅游相结合创造的并不仅仅是文化消费本身,还有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它创造的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品牌、魅力和恒久的吸引力。
(二)主题差异原则
树立鲜明的主题,深入挖掘文化特色,创造独特主题项目内容,是旅游演艺追求的目标。目前的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红火,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旅游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下,旅游演艺项目必须依托本土文化,深入挖掘文化主题,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形成差异竞争,形成新的旅游吸引物。
(三)常变常新原则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提升,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娱乐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及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如何有效延续旅游演艺的生命使其长盛不衰,是旅游经营者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创新能够创造奇迹,任何旅游产品要想永久性占据市场,就必须以大众需求为出发点,保持常变常新,保持持续的吸引力。
(四)市场化原则
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是检验旅游演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旅游演艺项目作为精神产品是特殊的商品,不仅要关注演艺项目的“娱乐性”,更要找到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的联结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机制筹措经费并面向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旅游演艺发展的根本途径。旅游演艺项目要紧紧把握现代旅游的理念和规律,完全靠市场化机制进行成功操作和运行。
(五)创新原则
为了进一步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旅游演艺产品策划要求创新,要创造一种有特色、有新意、有内涵的要素。也只有艺术创新,才能赋予产品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才能使之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才能刺激游客的观赏欲望,才能在汹涌的旅游演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旅游演艺产品策划的创新,首先要做到概念创新、理念创新、时尚创新、趋势创新、风格创新、感觉创新、形象创新和效益创新。其次是内容创新,这也是旅游演艺策划创新的重点和关键。旅游演艺策划的最终目的不是发现差异,而是创造差异。也即通过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违背常规的旅游策划,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新颖感觉。同时还要将产品定位在第一的位置,追求最“大”、最“新”、最“古”等常用创新原则。根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从现实的旅游消费行为中,找出旅游策划对象的“新”的契合点。
(六)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体现反映了客观世界多因素、多变革、多层次交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以及系统内部辩证因果关系,质量交互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旅游演艺策划应遵循这一原则。(www.xing528.com)
1.整体谋划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或非加和性;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之和;任何系统虽然由若干部分构成,但在功能与行为上,在运动规律上,又构成它的部分迥然不同。旅游演艺产品策划遵循整体谋划原则,就是要求旅游策划者在进行旅游策划时,要着眼于全局观念和战略需要,一切战术的成败得失,要看是否有利于战略全局的转换和全局利益的谋取。
2.结构谋划原则
任何系统的结构,都是空间而后时间结构的统一,都是稳定性结构和可变性结构的统一。结构决定功能原理,为旅游演艺产品策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旅游市场营销为例,合理的布局之所以能是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就在于这种优化的市场组合结构能够赋予各营销要素以新的特征和功能。
(七)个性原则
旅游演艺产品策划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劳动,其最终的劳动成果应该具有个性,或者是创意思想的独特性,或者是表现手法的独特,或者是传播方式的独特,或者是营销主张的独特。总之,必须提供一个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创意。只有个性独特,与众不同,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旅游演艺产品策划实施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通过策划提出一个独特的、个性的,具有鲜明性与整体性的“形象概念”。作为实施地区和组织形象战略的灵魂、精髓,旅游演艺产品策划要达到塑造本地区和本组织区别于其他地区和组织,展示个性与魅力,并成为区域内部和组织内部众口一词的代表性公关语言,透示出地区精神,组织精神和追求境界。
案例
2006年8月,海口投入巨资,请来导演张艺谋,策划并推出了《印象·海南岛》实景演出,欲通过打造一台世界水准的演艺项目来激活海口旅游。2009年3月16日,《印象·海南岛》大型实景演出试演,一时好评如潮。一个月后,节目正式公演。开演之际,有关方面信誓旦旦、信心满满地说《印象·海南岛》将横空出世,除了本身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将极大带动海口,甚至是盘活琼北旅游圈。那么,《印象·海南岛》实际的运营如何呢?
据报道,《印象·海南岛》总投资约为1.8亿。在演出敲定之初,海口气候宜人,《印象·海南岛》全年演出天数可达70%,远远超过其他“印象”系列的可演出天数,即便按70%的土座率估算,可容纳1600人的印象剧场仅门票收入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如今《印象·海南岛》的观众始终维持在500人左右,每天票房收入在8万左右。除去印象剧场每天的巨大开支不算,剧组300名演职人员的工资就需要4万元,加上印象场馆的其他费用,票房收入所剩无几。“印象”奇迹在海南并未上演,《印象·海南岛》未能延续《印象·刘三姐》的辉煌。2010年7月28日,《印象·海南岛》55%国有股权在海南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出让,天利公司最终按原值2750万元竞买成功。剧场、配套设施、舞台等价值1.3亿元固定资产仍为海旅集团所有。按当初协议,它们将以租赁的形式继续提供给天利公司用于《印象·海南岛》的演出和经营。
《印象·海南岛》的失败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印象”系列是一个文化创意品牌,一味地重复,不花点心思创新,产生新点子新创意,恐怕只能坐以待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