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翠玉口述
文明的接力棒到我这儿时,居民的卫生意识已普遍形成了,但由于住的房子破旧,加上一直遗留下来的陋习,大家对阿拉居委会干部走街串巷的宣讲,总有点不乐意,尤其是居民区的农民,常会说些风言风语。住在龙信坊的一个陈姓农民,在背后就嚷嚷:“范翠玉,管天管地,样样动脑筋,拿什么来浇菜都要管。让我碰上,让她吃粪!”
别人劝我少惹这个事非,可我偏不信这个邪,五次登门劝他敲掉露天粪缸。第一次我被他赶出门;第二次一家子给我冷眼看;第三次终于能让我把话讲完;第四次我摸准他们是怕处理过的粪便肥力不足,影响收成;第五次我顺利解开他心中的结,当天他就带头敲掉了露天粪缸。
紧接着,阿拉白沙居民区里实行分食、分筷制,每人接受预防接种,逐步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而此刻有喜讯传来,在全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建设社会主义大会上,也就是于I960年6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阿拉白沙区又要受表彰啦!这是中央对白沙区卫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阿拉工作的肯定,我心里像是灌了蜜。
到了北京的第二天,我坐着浙江代表团的车子进了人民大会堂,领过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集体”的奖牌。那天下午,在小会议室里,我还向与会的全国卫生战线的同行报告了白沙区的工作经验。听报告的邓颖超大姐紧紧拉住我的手,用毛泽东主席的话“妇女要顶半边天”勉励我继续努力工作。现在回忆起来,邓大姐的笑容、话音以及当初的情景是历历在目哩!
在返回宁波的途中,我一直惦记着毛主席的这句话。火车驶进了杭州站,我悄悄地下了车,到同样是卫生先进单位的杭州小营巷去“偷拳”。我要与小营巷比个高低!那里进门有一个花园,鲜花与绿树衬映,十分鲜亮。(www.xing528.com)
小花园,让我的思路开了窍。回到白沙后,我相中了清泉坊前的原鱼市场的宿舍楼。居委会干部们分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清道理。第一天,第一幢住户发扬风格腾出房子,搬进第二幢里。第二天,大家伙齐动手将第一幢宿舍推倒,清理干净。第三天,砌花坛、填土、买花、栽树。说到栽树,这倒让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人就是吴元章老先生,他的父亲吴莲艇是保黎医院创建人之一,第一任院长。建造小花园时,吴元章就把家里后花园的部分田园贡献出来。现在白沙街道的四棵古紫藤和五棵古樟树,是近200年的古树,紫藤间点缀着樟树,两种古树紧紧相依,像一对年迈的老人。据报载,这个最长的紫藤群,就是宁波市区唯——个被列为二级保护的紫藤群,四棵造型典雅、叶丛婆娑的紫藤间的古樟树,也是被列为二级保护古树。
那年大约是1953年,当时的宁波绿地不多,除了大户人家留下的私家花园外,宁波市区只有中山公园,动物园也是设在中山公园内,而我们居民花了三天义务劳动,建了一个漂亮的小花园,还种了一些树木、花草。
后来,这个小花园不断扩建。像女大十八变一般,黄毛丫头似的小公园就变成现在的白沙公园。现在的白沙公园有18个种类400余株树木,还有假山、水池及亭阁。
我在白沙街道里住了快50年,与这儿骨肉相连。看到其他新的社区越来越漂亮,而作为老社区的白沙相对落后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老社区的工作比较难做,但我动员了一帮老伙计贴标语、搞宣传,一心想为白沙再当全国的先进增点光。
(蒋炜宁、赵家骏 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