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学研究的多学科纵深和国际交流

敦煌学研究的多学科纵深和国际交流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研究便朝着多学科纵深又迅速地发展开来。在西方,对敦煌学研究处于领先位置的是法国。其中魏礼和威切特的研究,达到国际敦煌学的前沿水准。同时,对敦煌的保护工作的研究,也是中国敦煌学者独有的课题。敦煌研究院正与一些国家合作,已经获得了广泛的世界性的支持。为了拓展与深入敦煌学研究,自1983年以来,我国差不多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外敦煌学者的交流创造空间。然而,敦煌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敦煌学研究的多学科纵深和国际交流

对敦煌的保护与研究,在20世纪的下半个世纪,便得到巨大发展。

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它标志着对敦煌莫高窟的认识,已走出单纯的美术范畴,而把它当作一座中华文化宝库来对待了。这期间对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一方面与丝路沿线的各个石窟(敦煌以东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马鞍山石窟和敦煌以西的克孜尔石窟、土木库拉石窟、伯孜克里克石窟等)的研究联系起来,这便从纯美术扩展到人类间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则是与敦煌遗书的研究结合一起,从而使思维视界更加恢宏与深广。

自50年代始,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奔往敦煌。他们不再像40年代那样一色的画家,而是历史考古宗教建筑、文化等各专业的人才。敦煌研究便朝着多学科纵深又迅速地发展开来。

◀观世音菩萨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敦煌研究——由于它本身的历史文化的内容所决定,它内涵浩博,架构宏大,学科庞杂,综合性又极强。在敦煌研究初始之时,陈寅恪凭着他的学识与敏锐,说出的那个“敦煌学”的概念。经过半个世纪中外学人的努力,敦煌学非但早已形成,并得到蓬勃的发展;敦煌学这个词汇已然出现在英语中,这表明它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在西方,对敦煌学研究处于领先位置的是法国。早在伯希和时代,那些搬到法国国立图书馆的珍奇的敦煌写本,就成了伯希和拥有的第一手的研究资本。他擅长的汉、藏、回鹘、粟特语言以及梵文,正好在敦煌遗书中得到发挥,并使他成就显赫。他的研究偏重对这些文献的考证、梳理、著录和编目。从他的弟子戴密微开始,便转入视野广泛又具专题性的研究。法国的敦煌学者人才雄厚,代不乏人,水平很高,著作也多。在英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稍迟了一些,这主要由于斯坦因的中文不行,早期的遗书整理工作,主要是借助法国学者沙畹和马伯乐。60年代,英国人追赶上来。其中魏礼和威切特的研究,达到国际敦煌学的前沿水准。俄国人在1957年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敦煌研究组,对敦煌学的研究列出了计划。俄国学者孟列夫和丘古耶夫斯基的研究著作,在国际学术界颇具影响。

在西方,开展敦煌学研究的国家还有美国、丹麦、挪威、瑞典、加拿大、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国;在东方,则有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

日本人深知,在自己的孩提时代,世界给予他们的文明输送线就是丝绸之路,所以他们一直对丝路心存感激,对敦煌情有独钟;他们的敦煌学也就分外兴盛。早在伯希和在六国饭店将一些敦煌写本展示给罗振玉等人时,日本人中庆太郎就及时拜见伯希和,并撰文在《朝日新闻》上介绍这一重大的文化事件。日本的敦煌学几乎是与中国同时起步的。

日本的学术界也和中国一样,派学者到英法的博物馆抄录与研究那里的敦煌遗书。一百年来,日本人对敦煌学的研究有很强的持续力。尤其80年代,新一代日本学子成立了“青年敦煌学者协会”,生机勃勃,成绩显著,出版极丰。敦煌学在日本方兴未艾。

敦煌学在我国经几代学者的努力,已被拓展成十几个领域,包括语言、美术、文学、史地、宗教、民俗、民族、建筑、舞蹈科技研究等。每个领域还包括许多小领域。比如敦煌美术,就包括壁画、彩塑、窟式、图案等。单是壁画又分各个时期、各类题材、各种手法等专题研究。愈小愈细,愈细愈深。而各个领域和学科之间又有交叉性研究课题。比如石窟与遗书、宗教与文学、民族与美术、民俗与乐舞、中西交流与科技,等等。这就交织成一个巨大的学术网络,形成辽阔的敦煌学。而在这个浩如天空的学术天地中,我们已有众多的一如繁星般的学者,不断闪出他们成果的光芒。

中国的敦煌学与西方不同的是,西方学者偏重于对藏经洞文献的研究,而对石窟艺术研究甚微。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西方人对中国绘画的陌生。在这方面,日本人由于在文化上源自中国,日本的绘画和雕塑与中国一脉相承,故而他们在石窟艺术的研究上颇有成就。

弥勒菩萨像·日本清凉寺藏(www.xing528.com)

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等几代的努力,敦煌石窟艺术的总体情况基本摸清。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已编号为五百七十二个洞窟,内有彩塑三千余身,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如果按两米之高排列起来,可以延绵二十五公里长。有些洞窟,在一代代重修时,往往将上一代的壁画覆盖,已知有的洞窟的壁画竟覆盖着三四层。外边的是宋代,里边的是唐代,再里边的是南北朝的。如果全剥离出来,谁知会有多少壁画,有多少惊世的画面!

敦煌壁画上至魏晋、下至元代,其间历时一千余年。画中的内容,既是佛陀世界所有传说、轶事、经义的图像,又是世间生活无所不包的再现;既有一切神佛变幻不已的绣像,也有各朝各代各个阶层人物形形色色的写照。人物形象千千万万,事物形象万万千千。许多在史书上弄不懂的事情,许多物源的线索,许多缺乏实证的生活细节,在这里都可以直观地看到和发现。至于各个时代绘画风格的更迭与技术的嬗变,更是缤纷幻化,灿烂夺目。面对莫高窟,我们都会感叹道——说不尽的敦煌!

◀俄藏敦煌文献(瑜伽师地论》等经卷

▲复制是保存壁画的方式之一

如今中国的敦煌学界已有一批学者,开始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每年都出版许多精美的图书,展示研究领域中的新收获。

中国的敦煌学者知道,将石窟艺术与敦煌遗书放在一起,综合研究,不仅可以互补,还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学术空间。

同时,对敦煌的保护工作的研究,也是中国敦煌学者独有的课题。敦煌石窟的保护,包括防治沙害和水害、岩体加固、清除霉菌、治理酥碱、保温保湿、壁画修复等多项专门性工作。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敦煌研究院逐步建立起相应的部门,现已具有各类专家,负责各项保护工作的科研与实施。采用现代高科技来进行保护,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敦煌研究院正与一些国家合作,已经获得了广泛的世界性的支持。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198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更名为敦煌研究院,我国敦煌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了拓展与深入敦煌学研究,自1983年以来,我国差不多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外敦煌学者的交流创造空间。

敦煌学的研究,也是使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并为西方人感兴趣的一条途径。然而,敦煌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敦煌作为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遗存浩瀚的文化遗址,对它的研究有益于人类的未来。

历史是属于过去的,但有益的历史我们必须重新拥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