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的孝,就是等父母老了,给老人一大堆钱,或者是给他们找个保姆。即便是自己亲自去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也不考虑方法。常常觉得是累赘,一般不给老人好脸色看。别人提醒了,还觉得理直气壮,能照顾已经是不错了,全然忘记了自己能有今天,全是靠父母为我们没日没夜的操劳。南怀瑾曾多次提到过孔子所说的“色难”。所谓“色难”指的就是态度不好,或者表现出一个好态度来很难。孝敬并不单单是物质上的事情,事实上物质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老人需要的可能就是你的那份心。从你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心诚。
子路幼时家境贫寒,家人经常食不果腹,甚至有时要在野外采摘野菜充饥。有一次,子路听见年迈的父母随口念叨着许久没有吃过饱饭,如果能吃上一顿米饭就好了。子路闻言心中十分愧疚,可是家中早已无米下锅了,子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子路想到山那边的舅舅家里还比较富足,如果翻过那几道山梁到他家借点米,舅舅一定肯借。虽然山路崎岖,但是想到能够满足父母的小小要求,子路打定主意出发了。
他不顾山高路远,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舅舅家借了一小袋米,随即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子路虽然疲惫不堪,但能够以自己的辛苦,让父母得到些许的满足,他无怨无悔。
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和仰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官晋爵,此后子路家中车马百辆,余粮万担,富贵显赫,衣食无忧。然而,子路总是不能忘怀昔日父母的劳苦,感叹说:“如果父母还在世就好了,就算要同以前一样吃野菜,再要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米回来赡养父母双亲,我也心甘情愿!”
当孔子得知子路如此思念父母,并一再为父母生前自己无法尽心尽力奉养他们而自责时,便劝慰子路说:“你在父母生前已经尽孝了。父母过世的时候,虽然后事无法用优厚的丧礼操办,可你的孝心父母已经感受到了,你也已经尽到了为人子女应有的礼节。你不必内疚,而且完全可以被称作是天下做子女的楷模!”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只要你心里记住父母,能使多大劲就使多大劲,所谓“事父母能竭其力”,心诚态度就会好,那才是真正的孝。
真诚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孝顺,我们能给陌生人一个笑容,却怎么给不了父母一个笑容呢?但孝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要顺从父母,父母有时也会犯错误,但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孝,要从态度做起。(www.xing528.com)
很多人都会记得自己的生日。从小到大,父母总在你生日的时候,为你祝贺,给你带来惊喜。我们沉浸在幸福中,不知所以。渐渐地把这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感恩之心,一点全无。可是谁能记得父母的生日?从大街上随便找几个人来问,多半人还是会尴尬一笑说不知道。
记住父母的生日,看似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爱是从心而发,但是表现在一点一滴上。你是否想到过,当有一天你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回到家里却看见父母为你准备了一桌大餐,你会有什么感受?爱在生活里,就是每一次感动。
我们对父母的爱能否也从细节开始,孝的开始是态度的改变,是细节的注意。
孝敬,有孝有敬合在一起才能算孝敬,否则那流露出来的不情愿的神色,父母看在眼里该多么伤心啊。中国传统里有“丁优”一说,指古代当官的父母亡故后,得回家服丧三年。为什么要服丧三年呢?因为一个人从刚出生到三岁什么都不会,是父母在最麻烦的时候一点一点照顾起来的,父母为我们费尽心血啊!再加上他们一生对我们的照顾,难道还不抵我们一脸的微笑吗?他们是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尊敬的人。
孝之以顺,能满父母之愿,固然不错。但是光归于物质,总是降人流俗。不如孝之以敬,就算不能供他们以百金,心怀敬意而笑脸相迎,也能慰勉他们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