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如莲,一呼一吸间,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理

生命如莲,一呼一吸间,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理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事实上,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生命如莲,次第开放,正如南怀瑾所说,人生不过一次旅行,漫步在时空的长廊,富贵名利,如云烟过眼。的确,如南怀瑾所讲,生命如同荷花,一草一木皆学问。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本质都是一样的。

生命如莲,一呼一吸间,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理

天地万物,都在永远不息的动态中循环旋转,在动态中生生不息,并无真正的静止。一切人事的作为、思想、言语,都同此理。是非、善恶、祸福、主观与客观,都没有绝对的标准。正如《易经》中的最后一卦——未济,无论是历史,还是人生,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相生相克,没有了结之时。既然生命无常,且生生不息,那么,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成了千古圣贤时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庄子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然而往,然而来而已矣。”意思是说,上古得道的真人,当尧舜也没有什么高兴的;当周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万古留名,封侯拜相,乃至成就帝王霸业,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其出”,指生命的外在,“其出不欣”,就是不因生命外在的东西而欣喜。“其入不距”,意思是也没有觉得同外界有了距离。(上面文字的意思不太准确,请作修改)嬉笑怒骂均与他人无干,“然而往,然而来”,对待生死,怡然自得,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了。南怀瑾借大禹的一句名言点透生死:“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明白了黑白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有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

“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佛祖接着问。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一个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了摇头。

另外一个弟子想了想又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是看到了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来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间,所以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个弟子一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www.xing528.com)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又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

故事中各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人性侧面。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够长久,才会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苦练长生之道,却无法改变生命是短暂的这一事实;人是有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才会有那么多的“人为财死”的悲剧发生;而人又是争上游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只争朝夕”,从不松懈。但事实上,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

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一切事情刹那之间都会有所变化,不会永恒存在。生命如莲,次第开放,正如南怀瑾所说,人生不过一次旅行,漫步在时空的长廊,富贵名利,如云烟过眼。

庄子临终时,弟子们准备厚葬他。庄子知道后笑了笑,幽了一默:

“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够丰厚?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地说:“老师呀!若要如此,只怕乌鸦老鹰会把老师吃掉啊!”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飞禽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吗?把我从飞禽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你们可真是有些偏心啊!”一位思想深邃而敏锐的哲人,一位仪态万方的散文大师,就这样以浪漫达观的态度和无所畏惧的心情,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在普通人看来万般惶恐的无限和虚空。从无中来到无中去,其实这正是生命的本真状态;只是有些人把生命想得过于复杂,令它承载了许多额外的沉重,因此失去了许多生活的真味。

的确,如南怀瑾所讲,生命如同荷花,一草一木皆学问。

有一只狐狸看到一个葡萄园结满了果实,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它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消瘦下去。“终于能够进来了!好吃!好吃极了!”吃了不知多久,直到牙也倒了,肚皮也圆了,吃得厌烦了,却又发现钻不出去了,只好重施故伎,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结果是出来了没错,但肚子还是跟进去时一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赤裸裸地诞生,又孑然而死去,仿佛这只狐狸,不停地穿梭于不同的果园之间,得到、失去,最后又回到起点。生命是一个过程,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人能带走自己一生经营的名利,就让生命自在地绽放凋谢吧。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本质都是一样的。面对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了生命。正如丘吉尔谈及死亡,他说:

“当酒吧关门时,我便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