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一句虚话,但凡真正的大人物,都有相对广阔的胸襟,斤斤计较之辈,一般难有太大的出息。
领导归根结底是对人的领导,只有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全面时,才能把握好人才。南怀瑾在谈管理人才的时候,曾经说:“想做个领导者,你必须是个真正的人,你必须先认识生命真正的意义。”领导者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有博大的胸襟。一个胸襟宽广的人,才能不被狭隘偏私所限制,才能认识生命真正的意义,成为识人才的伯乐,眼光高远,千金买马骨。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优秀的领导者对人才总有一种极度的渴望,就像曹操在诗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人才难得,所以很多政治家对冒犯自己的人才往往能既往不咎,收为己用。这也是他们能成就霸业的关键。
齐桓公即位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要求鲁国将管仲送回齐国治罪。因为管仲做公子纠的师傅时,想用箭射死齐桓公。结果齐桓公借装死逃过一劫。后来,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我恨不得杀之而后快!”鲍叔牙说:“以前他是公子纠的师傅,所以他用箭射您,这不是正好体现了他对公子纠的忠心吗?而且要是论起本领来,他比我强多了。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我看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一席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www.xing528.com)
齐桓公既往不咎,原谅了管仲的冒犯,原因在那儿呢?一是各为其主;二是管仲确有大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齐桓公确实是一个有胸襟的人。化敌为友,使其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干将,这是古代领导者常见的戏码。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原谅下属对自己偶尔的冒犯就很难得了。
对领导者而言,下属首先是个人,是人就有小毛病,可能还会犯点小错误,这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宽容地对待下属和员工,这是每一个领导应具备的美德。没有一个下属愿意为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犯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甚至打击报复的领导者卖力。
战国时期,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一阵狂风吹来,灯烛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看看这个断缨的人。”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到尽欢而散。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冲在前面,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要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楚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驾驭部下的高超艺术。人性层面有感激之情,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你对别人的好,以后都会反馈回来的。楚王了解人性,因此他的部下都归顺于他,一时间震烁一方。按照南怀瑾的标准来看,算是真正的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