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从最低处开始,达最高处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从最低处开始,达最高处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在提及万事万物的辩证两面之时讲到一句“高下相倾”。在南怀瑾看来,高高在上,低低在下,表面看来,绝对不是齐一平等的,重点在相倾的“倾”字。即使不倾倒而归于平,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同归于一律,即佛法中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高下相倾,进退有据,才能独立于世。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从最低处开始,达最高处

老子在提及万事万物的辩证两面之时讲到一句“高下相倾”。“高”与“下”的关系看似十分简单,实则却有深远的含义。在南怀瑾看来,高高在上,低低在下,表面看来,绝对不是齐一平等的,重点在相倾的“倾”字。天地宇宙,本来便在周圆旋转中,凡事崇高必有倾倒,复归于平。因此,高与下,本来就是通过相倾而自然归于平等的。即使不倾倒而归于平,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同归于一律,即佛法中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道理说起来有些复杂且玄之又玄,但是生活中能够印证这个道理的例子却举不胜举。

中国南方苗家人的房屋建筑很有特点。一个不大的屋子里面可以有几十个房檐和门槛,平日里,苗寨里的乡亲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大背篓从外面穿过这些房檐和门槛走进来。虽然障碍如此之多,可从来没有人因此撞到房檐或者是被门槛绊倒,而外乡人初至,即使是空手走在这样的屋子里也会经常碰头跌跤。一位苗家老人常常告诫初来的外乡人,要想在这样的建筑里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可以低头,但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房檐障碍,看清楚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有足够的力气承担起身上的负担。

老人的告诫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形象比喻,苗家建筑好比人生,一路上充满了房檐和门槛,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到处都是磕磕绊绊,而人们肩膀上那个沉沉的背篓里装满了做人的尊严。背负着尊严走在高低不同、起伏不定的道路上,必须时刻提防四周的危险,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头要低,腰须挺。低头是为了能看清自己的路,不会因太过骄傲而摔跟头;挺起腰是因为人格不能放下,唯有心灵坚韧者才能行得更远,肩负得更多。

一位闻名遐迩的日本画家每逢青年画家登门求教,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对于有潜力的青年才俊,更是尽心尽力,不惜耗费自己作画的时间。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微笑着讲起了一个故事。

40年前,一个青年拿了自己的画作到京都,想请一位自己敬仰的前辈画家指点一下。那画家看这青年是个无名小卒,连画轴都没让青年打开,便推托私务缠身,下了逐客令。青年走到门口,转过身说了一句话:“大师,您现在站在山顶,往下俯视我辈无名小卒,的确十分渺小;但您也应该知道,我从山下往上看您,您同样也十分渺小!”说完转身扬长而去。青年后来发奋学艺,终于在艺术界有所成就,他时刻记得那一次冷遇,也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是否形象高大,并不在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他的人格、胸襟和修养。(www.xing528.com)

的确,站在山顶的人和居于山脚的人,在对方眼中,同样渺小。高高的山峰终于被一群登山者踩在了脚下,举目四望,一切都离他们那么远。“你们看,山下的人都如蚂蚁一般!”其中一人兴奋地嚷着。“可是,他们也许根本就没觉着山上有人。”一位同伴在一旁轻轻地说。大家霎时冷静下来:是啊,巍峨的只是脚下的山峰,我们还和过去一样普通,并不因位置的升高而高大。

生活在世间的人不会因为地位的高低而在人格上有所差别,谁都不比他人差,只不过机遇不同造成的生存质量有所偏差,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是高、下在哲学意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虽然存在有形的差别,但无形中却趋于统一。南怀瑾所说的高下,就是这个道理。他暗含的意义就是,人们不应当为自己身居高位而感到庆幸和骄傲,不可以高高在上俯视众生,因为在众生之中,你也很可能不为人知;而低低在下的人也不要为自己的身份感到悲哀,事实上只要经过努力,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说白了,就是人们既不要骄傲自满,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南怀瑾曾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只有低下头来!”人生在世,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应虚怀若谷,有如龙退缩、虎低头。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高下相倾,进退有据,才能独立于世。

唐朝一位布袋和尚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波澜壮阔的大海之所以能够包容万物,笑纳百川,深远伟大,关键在于其位置最低。位置放得低,所以能从容不迫,能悟透世事沧桑。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