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通气特性研究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通气特性研究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过水试验,闸门全开后,D—D断面4个测点的时均压力在-25.39~-26.46kPa范围内,空腔负压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是-25.86kPa。

水平旋流消能泄洪洞通气特性研究

4.4.3.1 起旋室通气井通气量

闸门开启过程,起旋室通气井内的气流十分紊乱,闸门开度较小时,同一断面上有些部位进气,有些部位往外排气;当闸门开度大于65%时,起旋室通气井内的风速均大于零(进气),闸门开度超过70%后,多数测点的风速迅速增加,闸门全开后,各测点的风速值趋于稳定。

闸门全开后,通气井各测点的平均风速波动比较大。第三次过水试验过程中,各测点的风速值见表4.8。从表中可见,断面所有测点的平均风速在17.52~21.88m/s之间变化,测量结果平均值是19.67m/s,断面最大平均风速(单次平均)较均值大11.2%,断面最小平均风速较均值小10.9%。

表4.8 第三次过水试验过程中起旋室通气井各测点风速值

工作闸门全开后,各测点的风速波动也较大,各测点最大瞬时风速与最小瞬时风速的差值一般在20~40m/s之间,主要原因是:

(1)起旋室通气孔进气口形状不对称,使测量断面风速分布不均匀。

(2)旋流洞旋转水流和水垫塘内的水流存在大尺度的波动,进而引起进气量的波动。3次过水试验工作闸门全开后,起旋室通气井断面上各测点的风速值如表4.9所示。通气井测量断面平均风速分别是23.13m/s、28.55m/s和21.88m/s;相应的,通气井的通气量分别是226.7m3/s、279.8m3/s和214.4m3/s,平均值为240.3m3/s。起旋室通气井的通气量与模型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表4.9 闸门全开起旋室通气井测量断面各测点风速值 单位:m/s

4.4.3.2 环形掺气坎通气孔的通气量

试验中在环形掺气坎5个通气孔内共布置了15只毕托管,每个通气孔内安装了3只毕托管,其布置见图4.4。

图4.4 环形掺气坎通气孔风速测量各测点布置图(单位:m)(www.xing528.com)

(1)闸门开启过程风速变化特性。3次过水试验,工作闸门开启过程各测点的风速变化基本相同。闸门开度小于11%时,各测点的风速接近0;闸门开度达11%时,各测点的风速迅速增加;闸门开度升至32%左右时,风速增加幅度减小;闸门开度超过80%~85%时,各测点的风速趋于稳态值。试验发现,闸门开度在32%~80%范围内时,环形掺气坎的挟气能力最强,通气孔的风速也大于闸门全开后的风速值。

(2)闸门全开后通气孔的通气特性。工作闸门全开后,各测点的风速变化较大,其瞬时最大风速与瞬时最小风速之差一般在20~50m/s之间。试验测试表明泄洪洞运行期间,环形掺气坎下游空腔处于波动变化之中,水流的挟气量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工作闸门全开后,3次过水试验通气孔风速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12.8m/s、106.1m/s和121.3m/s,相应环形掺气坎的5个通气孔,在3次过水试验中的单孔平均通气量分别是:35.2m3/s、33.1m3/s和37.8m3/s。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环形掺气坎平均挟气量基本不变。

从监测得到的风速量级来看,已超过规范规定的50%~100%,通气孔的通气量也远大于模型测量结果,表明竖井掺气设施具有较强的挟气能力。

4.4.3.3 环形掺气坎下游空腔负压

在闸门开启过程,闸门开度大于13%时,环形掺气坎下游空腔封闭,空腔内压力逐渐降低,实测最小瞬时压力接近-80kPa,最小时均压力为-60kPa左右。

第一次过水试验,工作闸门全开后,D—D断面4个测点的时均压力在-30.55~-32.02kPa范围内变化,环形掺气坎后空腔负压传感器测量的时均压力是-31.41kPa。第二次过水试验,闸门全开后,D—D断面4个测点的时均压力在-25.39~-26.46kPa范围内,空腔负压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是-25.86kPa。第三次过水试验,闸门全开后,D—D断面4个测点的时均压力是-35.11~-36.56kPa,空腔负压传感器的量程超限或是电缆被气流拉断,没有测量数据。由三次试验空腔负压的量级大小,以及空腔负压、空腔长度及挟气能力的相关关系判断,第三次试验时空腔最长,第二次试验空腔最短。

空腔负压是掺气设施通气是否充分的指标之一。水利部颁发的SL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规定:空腔负压应保证空腔顺利进气,其值可在-2~-14kPa范围内选取;电力系统颁发的DL/T5199—2002《溢洪道设计规范》规定:空腔负压不超过-5kPa。本次监测到坎下空腔的负压为-25~-35kPa,已超过规范的规定值,说明通气孔的过流面积稍小,通气风速偏大。从前面通气量的监测结果看,在现有体型条件和原型试验条件下,空腔负压增加系由空腔长度增加而引起,与水流挟气能力的增强和通气量的增加有着必然联系。

4.4.3.4 进口和退水洞的通气状态

工作闸门的启闭阶段,以开度50%~60%为界(开门时为明流过渡到满流前,关门时为满流过渡到明流后),堰面自由溢流挟带着强大的水舌风由闸门槽进入竖井。

从闸门开启时退水洞内形成第一个涌浪开始,至闸门关闭后最后一个涌浪消失的整个过程,下游退水洞明涵段通气孔均表现出周期性的吞吐气流现象,尤以闸门全开阶段的吞吐气流最为猛烈,由于退水洞明涵段通气孔面积较小,伴随着强烈的吼叫声。实测退水洞明涵段通气孔孔口处1min平均的最大风速近14m/s,风向变换周期1~2s。

分析认为,进口进气为闸门初开和终关阶段,堰面溢流挟气所致,且历时仅4~5min;下游退水洞明涵段通气孔周期性的吞吐气流现象,为洞内水面波动所致,但未见水雾喷出。说明设计泄量和当前下游水位条件下,退水洞具有足够的洞顶余幅,泄洪洞运行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