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永无休,
大树又奈何。
裸植没落日,
花开兴盛时。
白垩纪时期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总体变得温暖和干旱,局部地区(例如四川盆地)表现得更加明显(图6.1)。
重庆的白垩纪地层外表看上去与侏罗纪的没有两样,都是红色的岩层。在这些岩层中到目前也没有发现任何植物化石,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与森林没有什么关系。但你可知道,隐藏在这些红色的岩石中有一种微小的化石——孢粉。人们曾经采集岩层中的泥岩与砂岩,对样品进行了酸泡处理,然后挑出了大量微小的孢粉(图6.2)。
孢粉是什么?
孢粉就是孢子与花粉的总称,也就是植物的种子。它们在古生物分类上属于微体化石类型,个体十分小,肉眼根本无法看到。但如果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你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姿。你将会看到大量、巨大的圆球,上面长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刺,形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案(图6.3)。这些长满刺的圆球代表的是无数的森林植物。因此,当你看到巴渝山水中白垩纪时代的岩石时,应该能从红色的岩石中看到一个遍布长满小刺的圆球的世界,眼前浮现出的是一片浩如烟海的绿色森林。
图6.1 白垩纪海陆格局
图6.2 孢粉实验室
(来源:中国图库)
图6.3 五彩缤纷的孢粉
(来源:化石网)
图6.4 白垩纪孢粉(www.xing528.com)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岩石外观上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但侏罗纪末期被子植物开始崛起,在白垩纪大发展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裸子植物逐渐退居次席。被子植物是开花植物,在很多植物类型上与侏罗纪的有所不同。因此,白垩纪的植物世界是五彩斑斓的,环境开始变得更加美丽。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开始占据地球呢?
这个还是要从地球的构造运动说起。白垩纪时期,地球上发生了重大事件,造成了海陆格局的全新变化,这就是超级大陆——泛大陆的分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聚集达亿万年的超级大陆逐渐开始裂解,海洋与陆地的势力重新开始划分,这造成了全球气候的巨变。科学家模拟了在泛大陆分裂过程中的全球气候变化,他们使用海洋-大气一般环流模型,观察到了中三叠世时期大陆的降水增加,把雨带到了此前的沙漠地区。在这个模拟中,温带植物群的区域从模拟的三叠纪(2.25亿年前)陆块的25%增加到了模拟的白垩纪(9500万年前)陆块的45%。正是这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的繁盛提供了适度的湿度条件。此外,白垩纪气候变化的其他效应,诸如上升的海平面以及隔离的群岛的形成,可能也对被子植物多样性的突然崛起有贡献。总之,这些天赐的有利条件使得被子植物在白垩纪迅速多样化,重新塑造了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此前被蕨类和松柏植物所占据。科学家对白垩纪期间被子植物化石地点的位置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85%的被子植物化石地点位于热带或温带生物群。而从白垩纪中期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地点变得更加多样,在地理上分散开来,并且扩张到了北纬地区。
重庆的白垩纪森林使得重庆的中生代东方侏罗纪世界得以延续,因此在白垩纪时期,森林中依然生存着大量的恐龙(图6.5)。例如,在重庆黔江区正阳镇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有鸭嘴龙、巨龙、肉食类龙等。在綦江老瀛山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迹化石,足迹群中还有翼龙与水鸟足迹(图6.6)。这表明不但有大量的恐龙生活在当时的白垩纪森林中,而且天空中还能看到翼龙和鸟类飞翔,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幅不亚于侏罗纪的生机盎然的中生代景象。
图6.5 白垩纪森林场景
然而,从侏罗纪开始的地质运动导致四川盆地逐渐抬升,水域面积减少,气候日益炎热干旱,引发植物大量死亡、森林萎缩,巴渝大地上延续了1亿8 000万年的中生代森林王国在白垩纪终结。它们的衰败导致了重庆乃至四川盆地以恐龙为代表的中生代帝国的坍塌。很多人都知道全球范围内是K/T大灭绝导致了恐龙从地球上消失,而在四川盆地,恐龙帝国的提前告终则很有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干旱。
中生代森林繁荣的时间持续得相当长,而进入新生代之后,由于地质运动和外力风化作用,重庆缺少了第三纪的地层。因此,我们在野外无法发现第三纪的植物化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探寻巴渝远古的森林。我们在重庆的山中陆续发现了多种植物活化石(图6.7),而且搜寻工作一直还在进行当中。我们的计划是未来搜集齐重庆辖区内的活化石,再出版一本书籍,供人们查阅。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重庆为什么有那么多植物活化石?这是因为第三纪时期华南广大地区环境恶劣,导致很多植物无法存活,而重庆则是一处天然的避难所,让这些植物活化石得以存活、延续至今。
图6.6 綦江恐龙足迹群
图6.7 活化石桫椤树
附录名词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孢子植物的孢子和种子植物的花粉,都是生殖细胞。孢子花粉质轻量多,散布极广,各沉积地层中均可保存,对划分对比地层、恢复古地理古气候极有价值。
K/T大灭绝:指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以恐龙为代表的动物以及蕨类植物的大灭绝事件,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生物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造成此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目前最主流的解释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大量尘埃弥漫到大气中,遮挡了阳光,导致植物大量灭绝,而尘埃中的有毒物质附着在植物叶片上,导致进食的草食性恐龙以及捕食它们的肉食性恐龙相继硒和砷中毒或食物匮乏而死。
第三纪:是新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6500万~260万年。第三纪的重要生物类别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真骨鱼类、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等,这与中生代的生物界面貌迥异,该时代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的来临。现在第三纪的称法多被古近纪和新近纪所取代。
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地球史上出现过,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经绝迹,只有在某些狭小的地区保存下来的植物,例如银杏、金钱松、栱桐等树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