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是由大量电中性分子组成的绝缘体。在这些分子中,正负电荷结合得很紧密,处于束缚状态,不能自由运动,在电场作用下做无规则的宏观运动,因而电介质中没有传导电流,但是电介质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会受到外电场的作用而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电场分布。
根据分子内部电结构的不同,电介质分子可以分为两大类:在一类介质中,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可将它等效看成由一对等值异号的点电荷构成的电偶极子,这种分子称为有极分子,属于这一类分子有H2O、HCl、NH3、CO、CH3OH等;另一类电介质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电偶极矩为零,称为无极分子,例如,H2、N2、O2、CO2、CH4等。
将电介质置于静电场中,它的分子电荷分布发生变化。如果电介质由无极分子组成,这些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将发生微小的位移,彼此错开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电偶极子,分子电偶极矩的方向沿外电场方向(讨论的电介质是各向同性的)。如果电介质是均匀的,从宏观上看,正、负电荷都是连续分布的,于是电介质内部呈现中性,在电介质表面上就有可能出现正、负电荷,如图6—24所示。把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正、负电荷层的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这种极化是由于正、负电荷中心的位移而形成的,又称为位移极化。如果电介质是有极分子组成的,在没有外电场情况下,由于热运动的结果,各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方向是杂乱分布的,但在有外电场存在情况下,各分子的电偶极矩将受到外电场的力偶矩作用,力图使其转到与外电场一致的方向。然而,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这种取向只可能是部分的,如图6—25所示。同样的理由,由于电介质是均匀的,电介质内部宏观上呈电中性,而在电介质表面上出现正、负电荷层。这种极化是由于分子电偶极矩趋向外场方向而形成,称为取向极化。
图6—24 无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www.xing528.com)
图6—25 有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
需要指出的是,位移极化在任何电介质中都存在,而取向极化只是有极分子构成的电介质所独有的。在有极分子构成的电介质中,取向极化效应比位移极化强得多(约大一个数量级),因而它是主要的。
如上所述,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电偶极子相互作用,使它们以氢键的形式相互偶联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各种不同大小的缔合态水分子,由于分子热运动,使缔合态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最终使水内部的水分子处在有序(缔合态)和无序(非缔合态)的统计平衡状态之中。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水这种特点,使它在电磁场作用下会出现多种有趣的效应,其中一些效应已在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活动中得到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