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数据库设计:E-R模型优化

现代数据库设计:E-R模型优化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设计E-R模型时,首先必须根据需求分析确认实体集、联系集和属性。在设计E-R模型时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在设计E-R模型时,若设计的对象为大型的企业或规模较大的单位,其设计的方法需要先进行局部设计,再进行整体设计,最后对模型进行优化。下面以企业职工管理系统为例,说明E-R模型的一般设计过程。在各局部E-R模型中存在的主要冲突有以下三种。

现代数据库设计:E-R模型优化

在设计E-R模型时,首先必须根据需求分析确认实体集、联系集和属性。如果一个企业(单位)有许多部门,就会有各种业务应用的需求说明来自对它们的调查和分析。这里只介绍E-R模型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E-R模型时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相对原则。当某一对象在进行抽象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解释与理解,这些解释与理解最终形成的就是对象的实体、对象的属性、对象的联系等内容,而对象抽象的过程就是建模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属性与联系的本质能够发现,其也为实体。由此可见,不同的对象其抽象的结果不同,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情境中其抽象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第二,一致原则。在建立系统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被称作业务系统。当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抽象时,要保证其最终的抽象结果是一致的。

第三,简单原则。在设计E-R模型时,要对其进行简化,因此,现实世界中凡是能够看成属性的事物,就要将其当作属性进行处理。实际上,实体与属性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果想要将实体看作属性,只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即可:第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性是不能被分裂的一种数据项,并且属性不需要再用其他的内容对其进行描述;第二,在E-R模型中,所有被指定的联系都是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不存在其他的相关联系,同样的,属性也不能与其他的实体集之间存在联系。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将职工看作一个实体集,在该实体集中存在许多属性,包括姓名、工号及性别等。如果想要添加工资的相关内容,就要判断其是属性还是实体集,其判断的方式就是上述的两个条件。若不需要对工资再做更深的描述,就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属性;若需要将工资细分为基本工作、补贴以及奖罚金等,则工资只能作为实体集存在。

再如,表示仓库与货物之间的联系时,如果想要将仓库当作货物的属性,就要保证某一种货物只在某一个仓库中进行存放;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仓库还和其他的事物存在联系,如一个仓库由几名职工进行保管,那么仓库就只能作为实体集存在。

在设计E-R模型时,若设计的对象为大型的企业或规模较大的单位,其设计的方法需要先进行局部设计,再进行整体设计,最后对模型进行优化

下面以企业职工管理系统为例,说明E-R模型的一般设计过程。

在企业职工管理系统中,需要涉及的功能如下:

(1)人事处对职工的档案和部门进行管理,包括职工的基本情况、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种职称、职务的管理。

(2)财务处管理职工的工资情况。

(3)科研处管理项目、职工参加项目的情况。

具体的设计步骤如下。

(一)确定局部应用范围,设计局部E-R模型

1.确定局部E-R模型的设计

按部门划分不同的应用范围,即分为三个子模块:人事管理、工资管理和项目管理。下面以人事管理为例,说明设计局部E-R模型的一般过程。

2.确认实体集

在人事管理中,需要对职工、部门、职称及职务进行管理,所以实体集有职工、部门、职称及职务。

3.确认实体集之间的联系集

需要判断所有实体集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职工与部门的联系为n∶1,职工与职称及职务的联系为m∶n,因为多名职工可有同一种职称或职务,而一名职工既可有职称,又可有职务。例如,某职工具有高级职称(高工),同时又是处级干部。

部门与职称及职务之间没有联系。

4.确认实体集的属性(www.xing528.com)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

部门:部门号、名称、电话。

职称及职务:代号、名称、津贴、住房面积。

5.确认联系集的属性

职工与部门的联系没有单独的属性,职工与职称及职务的联系有单独的属性——职称或职务的任职日期。

(二)集成局部E-R模型,初步形成全局E-R模型

全局E-R模型是通过集成所有的局部E-R模型形成的。通常情况下,设计局部E-R模型的人员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设计思路不同,并且不同的局部其具体应用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每个局部的E-R模型都存在不相同的点,通常称这些点为冲突。在集成局部E-R模型时,最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冲突。在各局部E-R模型中存在的主要冲突有以下三种。

1.命名冲突

命名冲突包括两种:一种为同名异义,指的是在不同的局部E-R模型中存在名称相同的对象,但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另一种为同义异名,指的是在不同的局部E-R模型中,存在意义相同的对象,却拥有各自的名称。这类冲突包括实体集名之间的冲突、联系集名之间的冲突、属性名之间的冲突等。例如,对于实体集职工来说,人事部门称之为职工来说,科研部门可能称之为科研人员。

命名冲突必须通过各部门一起讨论,协商解决。

2.属性冲突

属性冲突包括属性值类型、取值范围、取值单位的冲突。例如,职工号在一个局部E-R模型中定义为整数,在另一个E-R模型中定义为字符串。有些属性采用不同的度量单位,也属于属性冲突。

3.结构冲突

结构冲突包括两种:一种为在不同的应用中,同一个对象所拥有的抽象是不同的;另一种为在不同的应用中,同一个实体所拥有的属性不完全相同,包括属性的排列次序及属性的个数。举个例子来说,工资在人事部门中属于职工的属性,但是在财务部门中属于一个实体集。在不同的局部应用中,有时也会出现联系集不同的情况,即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不同。

对这类冲突的处理,需要先对需求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全局情境,再对冲突的不同进行调整。发生冲突的部分可以是属性,可以是实体集,也可以是联系。

在集成局部E-R模型时,将其合并成统一的、全系统的模型,合并成能够得到用户理解与认可的模型,是整个合并过程中最关键的内容。

在人事管理E-R模型中,工资作为职工的属性,而在工资管理E-R模型中,工资是实体集;在项目管理E-R模型中,职务是职工的属性,而在人事管理中,职务是一个实体集。在该例中,将工资和职务均调整为实体集。

在集成全局E-R模型时,一般采用两两集成方法,即先将具有相同实体集的两个E-R模型以该相同实体集为基准进行集成,如果还有相同实体集的E-R模型,再次集成,直到所有具有相同实体集的局部E-R模型都被集成,最后得到初步的全局E-R模型。

(三)消除冗余,优化全局E-R模型

优质的全局E-R模型不仅能够对用户的功能需求进行反映,还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第一,模型中要有尽量少的实体联系;第二,模型中的实体集要有尽量少的属性;第三,模型中的实体集之间没有多余无用的联系。

通常在合并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实体集的数量,有时会对实体集进行合并,并且合并的通常为具有相同码的实体集或相互之间存在1∶1联系的实体集。

有些实体集的属性可能是冗余数据。所谓冗余数据,是指重复存在或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工资中的实发工资可由其他几项工资计算得到,属于冗余数据。冗余数据一方面浪费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又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例如某职工因为某种原因增加了基本工资,用户除了修改基本工资一项外,还必须同时修改实发工资,否则数据就会前后不一致。

但并不是所有的冗余数据都必须消除。有时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以冗余数据为代价。例如,财务处频频地对每个职工的实发工资进行计算和统计,会影响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此冗余数据存在,但必须有数据的相关说明,并作为数据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