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具有高尚人格、文明修养和科学素质的人才是贯穿于我国教育发展史的信条。读书固然是不可或缺的要务,育人则是更为重要的目标。子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提出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将德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明清江南的家族教育中,百业皆本、重视育人的教育宗旨被各大家族推崇和奉行,从众多家训中就可见一斑:《高忠宪公(高攀龙)家训十九条》将“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之语作为第一条;明代《荣氏家训十五条》就在其“蒙养当豫”条中写道:族中子弟接受教育,“他日不必做秀才、做官,就是为农、为商、为工、为贾,亦不失为纯谨君子”这些家训与孔子“志于道、始于艺、终于道、涵养仁德于其中”的德育思想有着共通的思想内涵,更为后世的德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汤有祥在创办私学中奉行的教学宗旨、目标等就与这种思想传统一脉相承。上墅私高明确提出要通过三年教育,使每个学生做到“四学会”——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其中“做人”放在首位。汤有祥坚信,良好的品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但知识却无法弥补品德的缺失。“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汤有样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6年春,上墅私立中学男生在无人号召无人组织的情况下,全体出动扑灭了五里之远的深林火灾,女生则为男生烧水洗衣。后半夜,山火死灰复燃,在汤校长的带领下,学生再次出动,彻底扑灭了山火。此外,上墅村中央有一条一公里长的水沟。是全村洗涤的主要地方。每逢节假日,学生们在团组织带领下,排污清沟,使水沟常流常清。
学生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无锡顾氏《乾隆谱训约八条》中有“务择忠厚老成之人可为师范者,敦请训诲,如此则子孙贤,必能为好官,即贫穷,不失为善人”之语。汤有祥在对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十分慎重,他聘请的大多数都是教学经历丰富、师德高、作风正的老教师。好的教师不仅可以在知识上启迪学生,更是树立了做人的标杆,从而营造了健康、优良的学习氛围,感化了许多原本冥顽不灵、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上墅私高,时时处处洋溢着师生情。在上墅私立中学中,流传着如“爱校爱生一片情”“雪中送炭师生情”“问病送药父母情”等等的动人故事。从这些生活细节中可以窥知上墅私高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成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以健全。(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汤有祥对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可谓是一大创举。传统的“三好学生”有两个弊端:一是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得到这一奖赏,打击了大多数同学积极性;二是对于学生德、智、体三个方面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在评定过程中大多以“分数”定成败,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当选。汤有祥看到了这种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比,开展了“道德自尊、学习自强、纪律自管、生活自理”为要求的“四员活动”,学生参与率达98%,使得人人都有了参与感,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意识。正因如此,原本烟瘾很大的学生成为了校风监督员,主动改掉了抽烟的恶习;原本自暴自弃的学生受到鼓舞,在学业上进步飞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