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嵩山:神秘而壮丽的风景胜地

嵩山:神秘而壮丽的风景胜地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境内,它由太室山和少室山两组山峰组成,东西绵延长达60公里。嵩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那里到处都是名胜古迹,中岳庙就是其中的一处。嵩岳寺塔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这座由青砖黄泥垒砌而成的建筑仍巍然屹立山中,当年建筑技术的高超从此可以体现出来。从中岳庙往西走大约5公里,可以看见处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它在那里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嵩山:神秘而壮丽的风景胜地

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境内,它由太室山和少室山两组山峰组成,东西绵延长达60公里。在两百万年以前,嵩山一带的地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里的地壳慢慢抬升,嵩山便借此机会拔地而起,并逐渐成长得秀丽险峻,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称嵩山为“天下奇景”。

嵩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那里到处都是名胜古迹中岳庙就是其中的一处。中岳庙位于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它在秦代开始建造,那时的名字是太室祠,人们大都到此祠中祭祀太室山神。武帝刘彻曾于公元前110年去嵩山寻道访仙,来时在太室祠进行祭祀。据说当年汉武帝来到山顶之时,山峰皆高呼万岁,其声响彻云霄,汉武帝听到此呼心中非常高兴,于是便下令对太室祠进行扩建,并封了万岁峰、万岁亭和万岁宫。

中岳庙历史悠久,几经修建才达到现在这个程度。历史上中岳庙的庙址经过几次变迁,现在的庙址是在唐玄宗初年确定的。宋朝乾德二年和大中祥符六年,中岳庙曾两次得到修建,此时可谓是中岳庙的全盛时期。经过了金、元、明3个朝代,清乾隆年间中岳庙才得以几次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这就为今日中岳庙的规模打下了基础。

中岳庙规模宏大,它占地约10万平方米,南北全长600多米,现存建筑400余间。中岳庙以南北轴线为主线,从中华门起至黄盖亭止。在中岳庙的南北轴线上,有中岳大殿这座主要建筑,中岳大殿面宽9间、进深5间,整座建筑坐落在2米多高的台基上,体现出了雄伟的气势。中岳大殿内画梁雕栋,天花板上飞龙翔凤。殿内藏有100多座金属铸器和石刻碑碣,其中有魏太安二年的“中岳嵩高灵庙之碑”,碑刻字体遒劲,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有北宋治平元年铸造的高约3米的四躯铁人,铁人振臂握拳,非常逼真。

少林寺是中外闻名的寺院,它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位于少室山阴五乳峰下。此寺在公元527年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首创,因此少林寺又有“祖庭”之称。少林寺有山门经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等主体建筑,占地大约为3万平方米。少林寺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那时寺内有5000余间建筑,有1000余名僧徒,少林寺在清朝末期还有6进院落,规模仍然比较大。(www.xing528.com)

少林寺的武术驰名天下,这个号称“天下第一名刹”的寺庙有着“武林至尊”的盛誉。少林武术由北齐少林寺二祖稠禅师开创,这位禅师将养生之术和技击精华融会贯通,创立了一门独特的拳术。寺内和尚在隋朝时都练习武术,他们练武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在这个目的的基础上创出了“形意拳”、“罗汉十八手”等著名拳术。少林武僧在隋朝末年曾救过唐王李世民,从此少林寺的地位逐渐上升。少林武术以舒伸腰肢和活动腿脚为开端,经过历代寺僧们的充实和创造,现在已经成为功力深厚的少林武术,在中华武林占有重要的地位。

登封县西北的太室山南麓有嵩岳寺塔,此塔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砖塔,它始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嵩岳寺就是塔所在的寺院,这座寺院原来并非寺院,而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后来才逐渐改为寺院。唐代以后,嵩岳寺逐渐衰落,由于历代没有得到重修和扩建,现在嵩岳寺仅存古塔等建筑。嵩岳寺塔是一座40多米高的密檐式砖塔,外形和下层平面均为等边十二角形,从第二层起由十二角形改为八角形,这种建筑模式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嵩岳寺塔外廊灵秀典雅,是抛物线造型,全塔共有15层。嵩岳寺塔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这座由青砖黄泥垒砌而成的建筑仍巍然屹立山中,当年建筑技术的高超从此可以体现出来。

从中岳庙往西走大约5公里,可以看见处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它在那里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嵩阳书院本是北魏嵩阳寺的旧址,宋代弃寺将此改称嵩阳书院,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在这里讲过学,这里也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更多人知道。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