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唐王朝实际上的“开国之君”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此陵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制度。在关中的“唐十八陵”中,是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遗存历史文物最为丰富的……
被誉为“唐代第一陵”的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它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隅的九峻山。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是唐王朝实际上的“开国之君气”。他生于公元599年,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后,封世民为秦王,任尚书令。李世民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阀等农民起义军,消灭了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公元626),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当年继帝位。在位期间,他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他常以“亡隋为戒”,较能任贤、纳谏,使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所恢复,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四年(公元630)他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纟乞等族尊为天可汗。他还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贞观十五年(公元641)以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亲密友谊。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去世,而昭陵则是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动工修建的。
九峻山山势突兀,尹二多点殄厂1海拔1188米,正南面和东西两侧山峦起伏,沟二壑纵横,衬托得陵山主河缠绕其后,山光水色,岚浮翠涌。每当天气晴朗之时,在西安的高处,可以看见200余里外的九峻山雄姿。因此,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乐游原上望昭陵”的诗句。
当时的昭陵是“圣灵”之地,曾多次在这里“献俘”。天下有冤难明者往往“哭于昭陵”。昭陵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墓“因山为陵”的制度,在关中的“唐十八陵”中也是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遗存的历史文物最为丰富的。
所谓“因山为陵”就是选择自然山峰,在山底修造地下宫殿。据李世民的说法是旨在“俭朴”、“不烦费民工”,但实际上昭陵营造达13年之久,根本谈不上俭朴,而且比古代帝王堆土为陵更为壮观。(www.xing528.com)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总面积2万多公顷。唐太宗的灵寝居于陵园最北端的高处,如同皇宫在长安城的北部一样,踞高临下。167座三品以上贵官、皇族的陪葬墓以昭陵元宫为中心,向南幅射成一扇面形,好象群星拱月一般,按亲疏、贵贱列侍于两侧,皇族的墓多在山上,大臣的墓多在山下的平原上,象征着封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年,唐太宗在修造昭陵时就立下了功臣密戚和德业佐时者陪葬的制度。臣僚们皆以陪葬为荣,而且绝大多数是夫妻合葬。加之陪葬者还有西北各兄弟民族的将领,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陪葬者在200人以上、历代帝王陵墓所罕见的庞大的陵园。这些陪葬者中,既有老牌士族杨恭仁、崔敦礼等,也有出身庶族的马周、程咬金等,又有名将秦琼、尉迟敬德等,以及儒学名流孔颖达、褚亮等。
昭陵的整个营建工程是由唐代的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精心设计的。陵因山凿石为宫,从延道至墓室深为25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墓室内部“闲丽不异人间”,并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殉葬品。山上建造了房舍和游殿等。因山势陡峭,往来不便,特修栈道,直达墓门。陵山的正南面有朱雀门和献殿,西南面有“下宫”(俗称皇城),其范围是一个比较正规的矩形。当时大量的房屋就建造在这里。
昭陵不但在规格和布局方面是一个创新,而且从遗存下来的历史文物看,也确有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是唐太宗为了纪念他在大唐开国的武功,于贞观十年^一月诏令将他所乘的六匹骏马雕刻成高1. 7米、宽2米的六块石屏上列置于昭陵的祭坛内的。这六匹骏马姿态殊异、各有性格、肌肉突起、栩栩如生,各有一段立功的故事。可惜,1914年美帝国主义文化间谍勾结陕西军阀盗走了六骏中最好的“飒露紫”和“拳毛弧”,现藏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其余的四骏也被打成碎块,在盗运时被西安人民截获,才得以幸免,现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唐代盛行在墓前立碑、墓内置石志的风气。昭陵从太宗撰文、欧阳询书的《昭陵刻石文》起,所有的陪葬墓前都立有石碑。这些碑碣既有褚遂良书的房玄龄碑,又有王知敬书的李靖碑,赵模书的高士亲碑,高正臣书的燕妃碑,敷仲容书的马周碑,畅正书的程知节碑等。楷、草、隶、篆各种书法都有,足可代表初唐书法艺术的风格和水平。可以说,昭陵是初唐书法会萃之所。
另外,从已经发掘了的陪葬墓来看,不仅有石俑、木俑、陶俑和三彩俑,而且每座墓内都有大量的多姿多彩的壁画。随着昭陵的不断发掘,人们将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初唐文化艺术佳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