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经过110多年才修建成的道观。五十年代后期的拆迁和重建工作创造了奇迹。这里不仅建筑宏伟,元代壁画更是驰名中外……
中国的庙宇有寺观之分。一般来讲,奉祀佛教的叫作寺;奉祀道教的称为观。而作为道观的永乐宫不仅叫宫,而且以建筑宏伟,壁画精美而驰名中外,被誉为“壁画宝库”。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由张道陵倡导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李耳(即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老庄的自然天道观为主要内容,强调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唐代时,唐太宗李世民自称是李耳的后裔,采取了兴道灭佛的宗教政策。宋代时,有几个帝王为了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也提倡道教。到了元代,元太祖成吉思汗对道教极为器重,曾派人到中亚去传道,又下令免除了观院道士的一切赋税,致使道教在元代盛极一时。永乐宫就是这个时期建造的。
永乐宫原建于山西省芮城县城西20公里的永乐镇。据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诞生地。唐代时,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流传,奉祀者逐渐增多,祠堂逐增修门虎,扩充为道观。蒙古太宗四年(公元1232)敕令升观为宫。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被火焚毁,在原址上重建后改称大纯阳万寿宫,因地处永乐镇,所以称为永乐宫。由于工程规模浩大,宫内的建筑和壁画历时1丨0多年才完成,几与元朝共始终。
1959年,因黄河三门峡水库蓄水,永乐宫正处于蓄水区。为了保存文化遗产,人民政府决定将永乐宫连同宫内的壁画迁移到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
拆迁和重建是一项异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拆迁前,文化部组织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的70余名师生,费时7个月,将800多平方米的壁画全部按原大临摹下来。揭取各殿的壁画时,专家们沿画中伞扇的长柄,神座、屏风的边沿,将画切割到10公分深处,再用锯沿着墙面的抹灰层锯下,每块的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锯下的壁画用预制的木框装好,编上号码。建筑物的顶盖、梁柱和各种装饰物都拆卸编号,运到新址再原样装起来。迁建工程历时5年。重建后的永乐宫,建筑保持了原来的风格,复原后的壁画也完好如初,不露一点痕迹,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元代时的永乐宫建筑面积达8. 688万平方米。但600多年来有不少已毁圮。现留存的有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和清代增建的宫门。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500米长的中轴线上。各殿飞檐凌空,斗拱重叠交错,平棊藻井精巧,是典型的中国元代建筑风格。
最南面的是宫门,入宫门通过一条80多米的甬道就到了无极门。甬道两侧建有碑廊,里面陈列着30多块名贵的古碑,详细记载着永乐宫的修建经过和壁画的内容。
无极门又叫龙虎殿,是永乐宫原有的宫门,为元代遗物,建在一座两米高的台基上,外形古朴,梁架简洁。门的正中悬有“无极之门”方匾一块,是元代名家商挺的手笔。
穿过无极门,沿甬道北行90米就是三清殿。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永乐宫的主殿,规模最大,建在高大宽敞的台基上,殿顶用黄蓝相间的琉璃浮雕组成五条屋脊,屋脊上的鵰兽高达3米,屋顶前坡用蓝色琉璃瓦组成三个菱形图案,殿檐周镶着琉璃瓦边,与殿内外的雕塑、彩绘相互辉映。
纯阳殿在三清殿的北面33米处,因殿内奉吕纯阳(洞宾)而得名。殿建在与三清殿同一高度的台基上,规模仅小于三清殿。殿内外梁架全部彩绘,笔法浑厚流畅,是元代的风格。
重阳殿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站,格局与三清、纯阳二殿相同,只是规模略小。(www.xing528.com)
永乐宫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精美的壁画,总面积823平方米,分画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内,绝大多数是元代作品,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珍贵遗产。
各殿的壁画以三清殿的最为精美,这些画完成于元代泰定二年(公元1325),分布在殿内四壁和神龛周围,画中有神象286个,按对称的仪仗形式排列。全画以南墙两侧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先导,神龛背面的三十三天帝君为后卫;东、西、北三壁及神龛的左右侧壁上分别画着八位主神,围绕这八位主神的有雷公、电母、八卦星君、各方星宿及龙、虎、蛇、猴等神君。此外,还有长着两头四臂的天逢元帅,三头六臂的天猷元帅,气象清穆的真武、元帅,披发戎装的黑杀将军,威武慄悍的天丁力士和端庄秀丽的玉女等。这些画象,有的对话,有的倾听,有的顾盼,有的沉思,神态表情殊异,性格形象不一,所有这些,作者只用了简练的线条,就表现得各尽其妙。
从源流和风格上看,这些壁画很象宋代道教壁画名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例如画中帝君和圣母的脸型都丰满端凝;武将个个虎背熊腰,气魄豪迈有力;仙伯、真人、金童、玉女等象,男的温文儒雅,女的俏丽清秀;衣纹的刻画又都精致流畅。
在用笔方面,从唐代的细密和宋代的顿挫,而变为圆浑、沉着而有力。作者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用粗线、长短、疏密、浓淡、刚柔等各类线纹,表现出各类物体的不同质感,勾画的金盔似乎可以敲打出声音;勾出的荷花似含朝露;勾岀的须眉根根见肉;勾出的衣带如当风飞舞。
在着色方面,运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法,有计划地分散使用青绿、朱砂等色,中间隔以白色或其它单纯的色调,重点加工细部纹样,使画面显得色彩丰富,浓淡有别,繁简得宜,有很强的装饰性。壁画中多处使用了“堆金沥粉”(在画面上隆起的部分贴金叫堆金,使描画的线纹凸起叫沥粉)等技法,丰富了画的表现力。
在内容上,可以说是一幅十三、十四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画中绘有宫殿、园林、街市、山野、村舍、旅店、茶肆、私塾、医馆、道观……,以及活动在这些地方的各类人物,如帝王、大臣、教师、农民、渔人、樵夫、学童、道士等等。画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富有时代和地方色彩,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壁画的构图十分巧妙,作者采用山连山、树连树、房接房、路通路的方式将52幅连环图组织在一幅有整体感的大构图里,如一幅画里的远山,恰好是另一幅画里的近景;一片分隔两幅画的绿树,既是这幅画里的景,又是另一幅画里不可缺少的点缀。
壁画在山、石、云、树的画法上千变万化,但都用的恰到好处。其中仅画树的方法就有十余种,画松以墨为主,淡淡着色以显示松的苍劲;画柏叶先用墨重点,然后罩以暗绿,再用石绿很有规律地点成一丛丛内密外疏的园点,表现岀枝叶的茂盛。
壁画中建筑物很多,有宫殿、庭堂、寺院、道观、民宅、官衙、宝塔、牌坊等各类建筑,大都采用鸟瞰的透视方法,反映在壁画上,建筑物轮廊线分明,结构交待明确,着色艳丽而沉着,斗拱等细部用笔不多,但远望效果很好。
永乐镇在唐、宋时代就是山西省南部的名镇,隔黄河南望,西面的潼关是通往唐代都城长安的门户,东面有古城洛阳,当时这一地区是壁画名手辈出的地方,象唐代著名的壁画大师吴道子,宋代的道教壁画名家武宗元、王拙等都岀生并活动于这一带。除此之外,这里还荟集着许多画史上不曾留名的民间画师,他们置身于基层,通过师徒传授,世代相承,在技法上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根基很深,所以他们的作品技法纯熟、真实、生动而富有创造性。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山西南部和洛阳L带民间画师的杰作,全部壁画虽然都是集体创作,但因为有很好的分工合作,风格依然一致,这在集体绘制的大规模壁画中是极为难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