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球基本分三种:平击发球、切削发球和上旋发球。每一种发球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好的发球具有相当大的攻击力,并使发出的球在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方面有变化。
(一)平击发球
平击发球在诸种发球中是球速最快的发球法,也叫炮弹式发球。该发球不但球速快,而且反弹低。如果身材高大就可以借助高点击球的空中优势直接进攻对方;如身材较矮小或女选手就不宜使用平击发球。这种发球虽然力量大、球速快、威胁大,但命中率比较低。
发平击球时的击球点应在右眼前上方,以拍面中心平直对准球,击球的后中上部。因此,手腕的向前拌甩和前臂的“旋内鞭打”非常重要,身体充分向上向前伸展,以获得最高击球点,提高发球命中率。(图2-4-9)
图2-4-9
(二)切削发球
这是一种以右侧旋转(略带下旋)为主的发球法。就是由球的右上往左下切削击球。该发球不但球速快,威胁大,而且容易提高发球命中率。为此被世界各国多数运动员所采纳。
发球时把球抛到右侧斜上方,球拍快速从右侧中上方至左下方挥动。击球部位在球的中部偏右侧,使球产生右侧旋转。(图2-4-10)
图2-4-10
(三)上旋发球
这是以上旋为主、侧旋为辅的发球法。由于球的上旋成分多于切削发球,使球产生一个明显的从上向下的弧形飞行轨迹过网,发力越强,旋转成分越多,弧形就越大,命中率也越高;落地后高反弹到对方的左侧,迫使对方离位接球,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为发球上网带来足够的时间。
发上旋球时把球抛到头后偏左的位置,击球时身体尽量后仰成弓形,利用杠杆力量对球施加旋转,球拍快速从左向右上方挥动,从下向上擦击球的背面,并向右带出,使球产生右侧上旋。(图2-4-11)
图2-4-11
除以上三种发球方法外,还有一种急剧旋转的发球法,也叫美式旋转发球。这种发球难度较大,需要身体腰部更多的弯曲和强力扭转发力动作。由于难度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扭伤,现已很少使用。发美式上旋球时的抛球位于头的后上方,挥拍沿球中下部向左上部擦球,随挥动作在身体的右侧结束,使球产生强烈上旋。
然而,发球也是令许多球员头痛的技术。其实,发球的困难在于练习的方法不得要领。发球有四大要素,分别是平衡、节奏、抛球和清晰的意图。如果在某一环节产生失误,都会导致一连串的技术错误。相反,四个要素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提高,也都会改善发球中整体动作的连贯性和发球的威力。
(一)平衡
双脚基本与肩同宽,使身体获得稳定的基础,这是产生良好平衡的开端。接下来,适当地转动上身,使发球的其他环节(诸如抛球和挥拍)能更有效地完成。如果在抛球的过程中移动脚步,就会打破平衡,这会导致发球的其他环节不能顺利完成,发球的线路也不稳定。
(二)节奏
节奏是发球动作各个环节能够统一流畅完成的保障。如果发球动作是脱节、机械的,身体的动力就会中断,动作也缺乏节奏感和连贯性。
练习:
这个练习可简单记为“发球123”。当发球动作开始时喊“1”;抛球时喊“2”;拍子触球时喊“3”。这些数字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它们只是代表了动作应有的时间点。反复几次练习后,节奏就会有所改善了。
(三)抛球
提高球感可以极大改善发球时抛球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许多球员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把球抛到了并不合适的位置,才使发球能力受限。当然,很难确切说明究竟哪个位置的抛球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正确抛球的一个要点就是不要把球抛得太高。
练习:
为了找到适合的抛球位置,不妨将拍面尽可能高地向上举到希望击球的位置,然后把抛球手臂也尽可能高地向上举。其实,球只要被抛到拍框以上8-13厘米的位置就可以了。
(四)明确的意图
发球中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在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究竟希望如何击球:平击、削球还是大力击球,希望球的落点是哪里。常犯的错误是,还没向场地里看一眼就走到发球线前发球了。另外,有的人还会过分关注一些特别的技术暗示,比如“猛转你的手腕”或“随挥”,但这些恰恰都是发球之后才需要注意的。了解自己的意图能够使注意力集中,并且可以使你的动作更到位。
练习:
发球与接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击落地球技术能发展球员在底线与对手相持、周旋的本领,逼近网前及网前的凌空截击技术能有效地破坏对方的防线,致对方于被动。但是如果不具备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那么将永远被隔绝于真正的网球比赛之外,永远只能是个比赛的旁观者。相对于底线击落地球和凌空截击而言,发球是一顶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因为发球时动员的身体部位较多,动作幅度较大,需要肌肉的协调程度较高。但尽管如此,要学好发球也并非特别困难,因为发球的主动权绝对掌握在击球者自己手里(这是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抛球还是挥拍击球都完全凭自己的控制,发球者所要做的只是为自己创造最佳的条件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将球发出,就这一点来说,发球要比打底线或上网主动得多,难度也小得多。高水平比赛中,球员保住自己的发球局是赢取胜利的关键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破掉对方的发球局才可最终大获全胜。(www.xing528.com)
发球是进攻、得分的开始,而稳定情绪又是发球必不可缺的前奏。
(一)稳定情绪
心浮气躁是很难发出一个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发球的位置上做几次深呼吸,再拍拍球,然后站定准备发球。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因而稳定情绪的做法也各有不同。
(二)握拍
东方式反手或大陆式握拍。许多网球初学者都喜欢用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这可能是底线击球所留下的“后遗症”。如果采用此种握拍在右区而且是用正常动作发球的话,球出手后十有八九会偏向外角一侧,因为手腕在自然情况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面偏向内角则必须向内转手腕,而经常做此动作不仅相当别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损伤,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
(三)准备动作
众所周知,发球要发在对角的发球区内才算好球,发球员若站在单打右区发球,那么球应该落入对面的A区之内,若站在左区发球则球应落入对面的B区之内,靠近发球线的C、D两个角一般被称为内侧角,靠近边线的E、F两个角相应地被称为外侧角。球员在发球之前对球出手后的方向、落点、旋转、速度等都应做个先期的预算,盲目发球出手无疑是在浪费先发制人的好机会。发球前双脚自然分开站立,两脚的连线根据球员的习惯可与底线相垂直,也可以保持另外一个合适的角度;身体自然前倾;最好只持一个球,球自然着落在持球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屈于球的后部,切忌用力将球握在手里或捏在手里。另外,许多初学者喜欢拿起球、拍,走到发球位置后立即就开始抛球并挥拍击球,仿佛球和拍是不相关的两样东西,这显然是很草率的。球拍相合,不仅能够给球员一个集中注意力的提示,告诉自己“我要发球了”,同时也是稳定情绪和整理思路的延续,初学者应该养成此习惯。
(四)抛球
准备动作稳定下来以后,顺势就是抛球及挥拍击球了。这两个环节能否配合得好是能否发好球的关键,而抛球的质量则又是关键的关键。位置得当、出手平稳的抛球无异于为挥拍击球创造了稳定的条件,反之则无异于给下面一系列环节制造了一个动荡的外部环境。很少有人能在前后左右飘忽不定的抛球之下发出保质保量的好球,初学者更是如此,所以学发球的第一步是先学抛球、先练抛球。
1.抛球的方法
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的肘部渐渐伸直并向下靠近持球手同侧的大腿,然后从腿侧自下而上将球抛起。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状态,其走势与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将球平稳托起,尽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动作,以免影响球的平稳走势,球在空中的旋转越少越好。球脱手的最佳点在手掌走势的最高点,脱手过早容易造成球在空中旋转或晃动,出手过晚则会令球“走”向脑后失去控制。脱手时托球的三手指已最大限度地展开,球不是被“扔”到空中而是被“抛送”到空中去的,初学者应对此多作体验。
2.球脱手后在空中的位置
根据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后在空中相对于身体的前后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第一发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击球点较靠前,因此球也抛得较靠前。第二发球较为保守,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落点,击球点也就相应后移,因此球自然要抛得靠后一些,基本上与背弓时身体的纵轴线相一致。抛球的位置也可参照球落地后相对于前脚的位置来确定。一般来说,第一发球抛球后球应落于前脚前一个拍头的位置上。
3.抛球的高度
球抛到空中的高度当然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适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因为此高度限定了挥拍击球所用的时间。从准备姿势到抛球出手,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的过程,同时髋部前顶、腰背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击球。因为抛球的稳定性建立在一定的手感基础之上,所以一般在学发球动作之前最好能专门花一点时间练习抛球。
(五)挥拍击球
抛球与挥拍击球是同时开始进行的。挥拍击球的环节包括:
1.后摆球拍
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球拍摆至体后(不一定要直臂后摆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体)。一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前二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后。
2.背弓动作
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此高度因各人习惯而异,至少大臂不应紧夹在体侧),以肘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吊,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
3.击球
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反弹背弓并向出球方转体,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拍头摆向击球点,最后在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发力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其间的快慢由个人掌握,习惯、素质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样,但共同的一点是:球拍走势最快、最具爆发力的一点应在到达击球点那一瞬间。此时身体已全部面向出球方,拍面自然地稍向内侧以便击于球的侧后部,发出侧上旋球或侧旋球。
4.搔背动作
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后再以肘部为轴带动臂、拍摆向击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充分的准备。搔背动作完成得是否到位关键要看搔背时手、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如果在手、臂十分僵硬的情况下完成此动作,那么到达击域点时球员一定会感到整个身体的弹性都已被破坏掉了,发不出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一发抛球后球落于前脚前一个拍头的位置。
5.击球点的位置
球员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争取到的最高一点就是击球点。因为根据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的不同需要,击球点是相应要有前后变动的,但“力争高点”却是在选择击球点时最基本的原则。有了“制高点”,不仅动作可以最大限度舒展地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控制球路和球的落点以及对球施加压力上,高点击球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击球点的小资料:6.40m为发球线至球网间距离,0.914m为网中心高度,11.885m为底线至球网间距离。许多选手希望自己发出的球个个威力无比,所以在击球时就不自觉地想将球大力强压过网,平击的成分无形中也便占了主导。若想将球平击发过网并令其落在发球区内,那么击球点至少要达到2.74m的高度,也就是说击球者的身高至少要达到1.8m,但掺杂进技术的成分,这个高度就很难真正体现到发球当中去了。所以,发球者最好不要在发球时太过于苛求平击平打,多加些侧、上旋是比较明智的,因为这样可以让球走一个弧形轨迹,利用弧顶的高度达到过网的目的,再利用余下半段的弧线达到令球落入发球区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击中球时虽然挥拍击球动作已告完成,但整个发球过程却仍在继续。到达击球点后球员应顺着身体及挥拍的惯性做收腹、转肩和收拍的动作,最终拍子由大臂带动收向持拍手的异侧体侧,结束发球动作。这一过程被称为随挥,即随球挥动,与底线击球的随挥异曲同工。很多初学者往往习惯于将拍子收于持拍手同侧的体侧,这不仅有违于发力、转体的惯性,更多的情况是击球者很容易将拍头敲在自己的小腿腔骨上,从而造成伤痛。非持拍手在送球脱手后不应立即放下或紧夹于体测,而应帮助身体掌握平衡并在随挥结束时接住已处于末势的球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