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国际碳排交易研究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国际碳排交易研究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大会的指导方针,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1世纪议程》。议程由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实施手段四部分构成。至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得到了较具体较充分的阐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全球可持续发展重任的很重要一部分,一旦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将会对全球作出巨大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国际碳排交易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发展观经历了从“增长理论”到“发展理论”再到“可持续发展理论”三次重大的变革。根据我国学者王青云(2004)的统计,1972年6月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召开,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大会的召开,表明人类己经开始意识到了地球不仅应该选择成为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也应该是将来亦适合子孙后代居住的场所。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许多国家的政府、专家共同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较明确地表述了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思想。三年后,联合国第38届大会通过决议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着手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开始研究到2000年乃至更远时期实现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对策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经过三年多艰苦努力完成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国际社会正在考虑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即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大会的指导方针,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1世纪议程》。议程由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实施手段四部分构成。议程认为:人类实行工业化以来的现行政策,加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增加了贫困、饥荒、疾病和文盲,使我们赖以维持生命的地球生态系统继续恶化。要争取一个更安全、更繁荣、更平等的未来,所有国家就必须提高生产效率,改变消费方式,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生产废物,联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议程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发展的主题,人类要把环境问题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新发展观。至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得到了较具体较充分的阐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了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提倡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规划,采用经济调控手段来保护环境。洪银兴,高波等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是形成于经济学同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学科之间交叉地带或边缘地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正如书中所说,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发展、协调、持续”的内在含义进行了确切的表述,其不仅囊括了包括大自然、经济社会、人类社会在内的,相互交错的复杂体系的运行规则,同时阐述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个重要因素之间相互的辩证关系,并且宏观地论述了这些因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相互作用规律,还讲述了整个时代演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趋势和共性。它强调了“动力、质量、公平”应该是有机统一的,提倡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去调适生产关系。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在古老的经济社会进步过程中,人类不自觉地将生态环境与资源视为公共物品对待,并无节制地使用。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在不遵循自然再生的规则下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剧,经济发展超越了生态系统的发展。而环境资源分为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一旦不可再生资源被滥用到一定程度,且还没找到其合适并足量的替代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存都是巨大的危险。而如果可再生资源的永续性条件遭到破坏,我们将同样面临前述的后果。由此可见环境资源使用的效率和科学是多么重要。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对环境资源赋予价值,并融入经济市场,进而促进人们对自然资源合理的利用,使得自然资源的效用能最大化,并达到长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目的。它告诉我们经济社会的进步需要自然资源被有效率的使用,进而保障生态的自我修复性,如此,人类和自然环境才能在共同生存中进步。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了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并具有“整体观”、“内生观”、“综合观”三个基本特征。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问题时,从这三个特征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深层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硬支撑”是“外部响应”,即人要主动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一切活动基础都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与能量的保证,是生态空间、气候空间等各种空间的有机整体。而最重要的,人类的出现也是由自然的演化而来。一旦人类与自然失去协调,环境被人类无节制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严重的阻碍甚至导致灭亡的后果,由此可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软支持”是“内部响应”,即人类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问题。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人文环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是社会提高大众认知程度、维持良好秩序、协同生产发展的推进动力。要多方位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诸如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同阶级人民的关系、不同种族人类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等。建立一个和谐共进、和平发展的环境,求得整个社会的可持续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和根本所在。(www.xing528.com)

如今中国面临人口数量庞大、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度和生态退化严重等发展性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中国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为我国寻求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须长期建设的核心目标。我国现在正处于“非稳定状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则下,让社会能够保证长期的和谐与稳定,是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有效运作及科学执政的坚实后盾。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全球可持续发展重任的很重要一部分,一旦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将会对全球作出巨大的贡献。而我们正稳步向此目标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的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