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蝼蛄类的种类和危害-园林植物保护及养护

中国蝼蛄类的种类和危害-园林植物保护及养护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我国有6种,发生的较多的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蝼蛄在土表层穿行时,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而失水而枯死。(一)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1.分布与为害东方蝼蛄国内各省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较多。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00~11∶00时活动最盛。蝼蛄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

中国蝼蛄类的种类和危害-园林植物保护及养护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我国有6种,发生的较多的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蝼蛄都营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苗木的根部,咬断处往往呈丝麻状。蝼蛄在土表层穿行时,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而失水而枯死。农谚常说: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一)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

1.分布与为害

东方蝼蛄国内各省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较多。为害杨、柳、松、柏、海棠、悬铃木、香石竹等。也是多种农作物、蔬菜等苗期的主要害虫

2.形态特征(图12-48)

(1)成虫,雌虫体长33mm,雄虫体长30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前翅达腹部中央,后翅超过腹部。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棘刺,腹尾具尾毛。

(2)卵,长椭圆形。初产乳白色,长2.8mm,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暗紫色,长4mm。

(3)若虫,共8~9龄,末龄若体长25mm,体型与成虫相近。

3.发生规律

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5月上旬到6月中旬是第1次为害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9月气温下降,是第2次为害高峰,10月上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00~11∶00时活动最盛。

蝼蛄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当土温在10~29℃时活动,以15~27℃时活动最盛。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潜入深层土中。喜湿土、沙质壤土,故春秋季低洼较湿的沙质壤土的苗圃有利于发生且为害较重。

图12-48 东方蝼蛄

1—成虫;2—卵;3—若虫
(仿师光禄)

4.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可使用灯光诱杀,灯下要采取杀灭或捕捉措施。(www.xing528.com)

(2)化学防治。可采用药剂拌种或撒施毒饵的方法。用4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堆闷12~24h后播种。使用毒饵诱杀时,药量为饵料的0.5%~1%,先将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炒香,用90%敌百虫晶体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每亩用毒饵2kg左右。

(二)华北蝼蛄G.unispina Saussure

1.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地区等地区。为害柳、松、柏、海棠、悬铃木等幼苗的根部及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发芽的种子。

2.形态特征(图12-49)

(1)成虫,雌虫体长45mm,39mm,较东方蝼蛄大,体黄褐色。前翅覆盖腹部不到1/3,后翅纵卷成筒状,突出腹部。前足发达,中、后足小,后足胫节背侧内缘具距1个或无(彩图12-24)。

(2)卵,长1.6~1.8mm,椭圆形,黄白色至黄褐色。

(3)若虫,共13龄,5龄若虫体色、体型与成虫相似。

3.发生规律

图12-49 华北蝼蛄

1—成虫;2—卵;3—若虫
(仿师光禄)

3年发生1代,以大龄若虫、成虫在60cm左右的土层中越冬。翌年3~5月间开始上升至地表活动为害。此时正值越冬寄主返青和春播时期,春苗受害严重。5~6月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若虫,进入9~10月以8~9龄若虫开始越冬;第二年越冬若虫于4月上中旬活动为害,经3~4次蜕皮,到秋季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变为成虫越冬。

4.防治方法

参照东方蝼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