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植物发生的螨类有叶螨科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山楂叶螨、柑橘全爪螨、苹果全爪螨等,瘿螨科柑橘锈螨,跗线螨科茶跗线螨等。
(一)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1.分布与为害
朱砂叶螨又名棉红蜘蛛、红叶螨。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朱砂叶螨是园林树木、花卉、果树、桑树、棉花等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螨。以成若螨在叶片表面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变色,出现灰白或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2.形态特征(图12-22)
(1)雌成螨,体长0.45~0.5mm,椭圆形。体朱红至锈红色或深红色,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纵行块状斑纹,从前足体部可以一直伸到末体部。有时分隔成2块,前块大,后块小。
(2)雄成螨,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略呈棱形。
(3)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4)幼螨,近圆形,半透明,吸食植物汁液后呈暗绿色,3对足。
(5)若螨,椭圆形,黄绿色,体背两侧有褐斑,4对足。
3.发生规律
1年可发生10~15代。在北方,主要以雌成螨在土块缝隙、树皮裂缝及枯叶等处越冬,此时螨体为橙红色,体侧的黑斑消失。次年春天,当旬平均气温达7℃以上时雌成螨出蛰活动,并取食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或在丝网下面。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各代发生期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至10月中下旬,雌成螨经交配后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产卵。
温湿度对螨类的发生影响较大。一般来说,高温干旱有利于繁殖,常造成严重的为害;降雨特别是大雨对其有机械冲刷作用,在短时间内可抑制其发生的数量。
图12-22 朱砂叶螨雌成螨
(仿蔡平,园林植物昆虫学)
4.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可消灭部分虫源;天气干旱时,注意灌溉,增加田间湿度,创造不利红蜘蛛生长繁殖的环境。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红蜘蛛天敌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捕食螨、草蛉幼虫、食螨瓢虫、小花蝽、寄生菌等;亦可人工繁殖和释放尼氏纯绥螨。
(3)化学防治。在越冬卵初孵化期喷洒20%四螨嗪悬浮剂2000~3000倍液;在螨类为害期可喷洒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200~l5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3000~4000倍液,或喷施杀螨混剂。在蚜螨混合发生时,可喷洒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1000~15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2500~3000倍液,10%溴虫腈乳油2500~3000倍液。各种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止其抗药性的产生。
(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1.分布与为害
二斑叶螨又称二点叶螨、白蜘蛛等。分布广泛。主要为害月季、蔷薇、玫瑰、牡丹、大丽花、一串红、樱草、酢浆草、锦葵、腊梅、海棠、木槿等多种观赏花木;同时为害苹果、桑、桃、葡萄等落叶果树外及棉花、蔬菜、草莓、杂草等。常在叶背为害,并吐丝结网,受害叶片呈灰白色小点,严重时叶片早落,在植株上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为害。
二斑叶螨喜群集于叶背主脉附近并吐丝结网于网下为害,果树内膛常受害较重,由里向外发展。叶片正面鼓起,有褪绿、黄色斑点,背面结网。由于其持续为害时间长,越冬晚,有别于其他害螨。大发生或食料不足时,常千余头群集于一团,呈米黄色,吐丝下垂借风力扩散传播。
2.形态特征(图12-23)
(1)雌成螨,体长0.4~0.5mm,椭圆形,淡黄或黄绿色,体背两侧各具1块暗红色长斑,有时斑中部淡化分成前后两块(彩图12-11)。
(2)雄螨,体长0.35~0.4mm,近卵圆形,前端近圆形,腹末较尖,多呈鲜红色。
(3)卵,球形,初为无色透明,渐变橙红色,将孵化时出现红色眼点。
(4)幼螨,近圆形,初孵无色透明,取食后暗绿色,足3对。
(5)若螨,椭圆形,体背出现色斑,后变黄褐色,足4对。
图12-23 二斑叶螨雌成螨
(仿江原昭三)
3.发生规律
北方地区1年发生10余代,南方20余代。以受精的雌成螨在树干翘皮和粗皮裂缝及根际周围土缝、落叶、杂草等处群集越冬。次年早春3~4月,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雌成螨开始出蛰。一般先在树下阔叶杂草上取食为害,并产卵繁殖。当树木发芽后,转移到树上为害,早期多集中在树冠内膛为害,逐渐向全树扩散。6月中旬起为害加剧,发生为害盛期在7月至9月上、中旬。10月开始出现越冬型雌成螨,陆续寻找适宜场所越冬。当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时,完成1代需要20天,夏季气温高时7~8天可完成1代。喜高温干旱,暴雨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
4.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结合冬剪,刮除老翘皮、粗皮,消灭越冬雌成螨;在春季清除果园杂草,尤其是阔叶杂草,及时剪除根部萌蘖和内膛萌发的徒长枝,以减少该螨的越冬场所。
(2)化学防治。在6月中下旬,二斑叶螨螨量迅速增加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以下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200~l500倍液,5%噻螨酮乳油2000~2500倍液。
(三)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1.分布与为害
山楂叶螨又名山楂红蜘蛛,分布范围广,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桃、樱桃、杏、李、山楂、梅、榛子、核桃、月季、玫瑰、草莓、玉米、茄子等,尤以苹果、梨、桃、樱桃受害最重。叶片受害后表面呈灰白色的失绿斑点,逐渐发展成褪绿的斑块,严重者常造成叶片脱落,引起果树的二次开花,削弱了树势,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
2.形态特征(图12-24)
图12-24 山楂叶螨
1—雌成螨;2—雄成螨;3—卵
(仿蔡平,园林植物昆虫学)
(1)雌成螨,有冬螨、夏螨两种型。冬螨体长约0.5mm,椭圆形,深红色,体背前方隆起;夏螨较大,体长0.7mm左右,初时鲜红色,渐变为朱红色。
(2)雄成螨,体长约0.4mm,橘黄色,身体末端削,体背两侧有两条黑斑纹。
(3)卵,圆球形,初为黄白色,孵化前变为橙红色。
(4)幼螨,卵圆形,初孵化乳白色,取食后变为淡绿色。足3对。
(5)若螨,第一若螨卵圆形,第二若螨近似成螨。淡黄色至翠绿。足4对。
3.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气候等条件影响而有差异。辽宁1年发生3~6代,陕西5~6代,河南、山东7~10代。各地均以受精的越冬型雌性成螨在果树的翘皮、枝杈处或土缝中越冬。翌年春天,当连续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越冬雌性成螨开始出蛰,整个出蛰期约40~50天。凡是果树位于背风、向阳、高燥地方的,出蛰常较早,反之较晚;在同一棵树上,一般在树干基部及其周围土中的最先出蛰,而在主干、主枝和侧枝翘皮、枝杈处的出蛰较晚。越冬雌成螨出蛰上树后,先潜伏在芽周或芽磷上,当芽绽开时,立即爬到芽上为害,继而为害花丛和叶丛。初期多集中在离主枝近的膛枝上为害,5月下旬开始扩散,6月进入为害盛期,到7~8月份山楂红蜘蛛的发生数量达到全年最高峰。9月下旬开始出现越冬代的雌成螨。第1代卵孵化整齐,幼螨和若螨发生也较为整齐,此后各虫态同时存在,世代交替现象严重。
4.防治方法
参照朱砂叶螨。(www.xing528.com)
(四)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 Koch
1.分布与为害
苹果全爪螨又称苹果叶螨。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分布于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湖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主要寄主有苹果、梨、桃、李、杏、山楂、沙果、海棠、樱桃及观赏植物樱花、玫瑰等。
苹果全爪螨的幼、若螨和雄成螨多在叶背面活动、取食,静止期大多在叶背基部主、侧脉两侧,以口器固着在叶上不食不动;雌成螨多在叶片正面活动为害,一般无吐丝结网习性。在虫量过大、营养条件恶劣时,成螨可吐丝下垂,随风飘散。被害叶初有失绿斑点,受害严重时,叶片黄绿、脆硬,远看呈现一片苍白色,一般不提前落叶。
2.形态特征(图12-25)
(1)雌成螨,体长约0.45mm左右,圆形,红色,取食后变为深红色。背部显著隆起。背毛26根,着生于粗大的黄白色毛瘤上(彩图12-12)。
(2)成雄螨,体长0.3mm左右。初蜕皮时为浅桔红色,取食后呈深桔红色。体尾端较尖。
(3)卵,葱头形,顶部中央具一短柄。夏卵桔红色,冬卵深红色,卵表面布满纵纹。
(4)幼螨,两种体色,由越冬卵孵化出的第1代幼螨呈淡桔红色,取食后呈暗红色;夏卵孵出的幼螨初孵时为黄色,后变为桔红色或深绿色。足3对。
图12-25 苹果全爪螨
1—雌成螨;2—雄成螨;3—卵
(仿蔡平,园林植物昆虫学)
(5)若螨,前期若螨体色较幼螨深;后期若螨体背毛较为明显,体形似成螨,已可分辨出雌雄。足4对。
3.发生规律
1年发生6~9代,以冬卵在短果枝果台及1~3年生枝条上轮痕处越冬,发生严重时主侧枝、主干上都有越冬卵。春季4月上、中旬,当日平均气温达12~13℃时,苹果花芽膨大期,越冬卵开始孵化。越冬卵孵化期比较集中,一般2~3天内大多数卵可孵化,孵化历期为15天左右,此时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越冬代成螨的发生期比较整齐,苹果盛花至落花期为成螨发生盛期,落花后7天为第1代成螨产卵高峰期。6月上旬发生第2代成螨,以后各世代重叠。夏季卵期6~7天,春、秋季9~10天。在7月上旬以前大约发生3代,7月中旬以后发生3~4代。6~7月份正值华北地区高温,是全年发生为害高峰。8月中旬后开始出现产越冬卵的雌螨,8月下旬开始产越冬卵,9月中下旬达到盛期,10月底结束。
苹果全爪螨在树冠内的分布随季节而变化,前期多聚集在树冠内膛叶丛枝的叶片上,中期扩展到全树,后期则集中到营养枝的前端叶片上。苹果全爪螨属高温活动型害螨,其适宜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40%~70%,高温干旱利于其繁殖。因此,春季种群基数大,高温来临前未能及时防治时,往往会有猖獗为害的危险。营两性生殖,但也能孤雌生殖。夏卵一般产于叶背,少数在叶片正面主脉两则。
4.防治方法
参照朱砂叶螨。
(五)柑橘锈螨Phyllocoptes oleiverus Ashmead
1.分布与为害
柑橘锈螨又名柑桔锈壁虱、锈蜘蛛。国内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以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广东、台湾、福建柑橘受害最重。在柑橘类柑、橘、橙和柠檬受害较重,红橘和甜橙特别严重。
成螨和若螨群集于叶、果和嫩枝上,刺吸汁液。初期叶背上出现赤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展遍布叶背,进而发展至叶面。严重时,造成叶片卷缩、枯黄脱落;果实受害后,在果面凹陷处出现赤褐色斑点,表面粗糙,失去光泽,果呈黑皮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图12-26 柑橘锈螨
2.形态特征(图12-26)
(1)雌成螨,体长0.1~0.2mm,形似胡萝卜,前端宽大,后端尖削。初期淡黄色,后变橙黄色。头胸部背面平滑,具2对颚须和2对足。腹部有许多环纹,背腹面环纹不相同,背面为28节,腹面环纹约为背面的2倍,尾端有1对刚毛。
(2)卵,圆球形,灰白色,透明,表面光滑。
(3)若螨,初孵时乳白色半透明,蜕皮后变为淡黄色,形似成螨。腹部光滑无明显环纹,足2对。
3.发生规律
年发生代数随气候而异,1年发生18~30代,世代重叠。柑橘锈螨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因各地冬季的气温高低而有所不同。四川、浙江等地以成螨在柑橘腋芽内或卷叶内、柠檬秋花果的尊片下越冬;在福建,各种虫态均可在叶片和绿色枝条上越冬;在广东和海南省无明显越冬期。当白天温度达15℃以上时,便可活动取食;春梢萌发时开始产卵,4月上旬开始爬上新梢嫩叶,聚集在叶背的主脉两侧为害,5~6月蔓延至果面上,7~8月螨口发展到当年的最高峰,8月以后部分螨口转移至当年生秋梢叶上为害,直到11月仍能见到其在叶片和果实上取食,在7~9月较高温,湿度条件下常猖獗成灾。
柑橘锈螨营孤雌生殖,至今尚未发现雄成螨。卵一般为散生,多产在叶片背面和果面凹陷处;初孵若螨静伏不动,后渐活跃,2龄若螨活动较强;成螨活跃,如遇惊扰迅速爬行,还可弹跳。成螨和若螨均喜荫畏光,在叶上以叶背主脉两侧较多,叶面较少;一般先在树冠下部和内部的叶上发生,然后转移至果面和外部的叶片上为害。
4.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加强柑橘园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虫能力。
(2)保护利用天敌。多种瓢虫、捕食螨是锈蜘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多毛菌是锈蜘蛛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多毛菌流行时尽量少用铜制剂防治柑橘病害。
(3)化学防治。喷药时先喷树冠内部,后喷树冠外部,重点喷洒叶背和果实阴暗面。使用药剂可参照朱砂叶螨,亦可选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00~3000倍液,95%机油乳剂200~300倍液。
(六)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 Gregor
1.分布与为害
柑橘全爪螨又名柑橘红蜘蛛。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是我国柑橘产区普遍发生的害虫,还可为害桂花、枇杷、葡萄、樱桃、梨、蔷薇、一品红、玉兰、天竺葵、万寿菊等50多种花木等。以成虫、若螨和幼螨刺吸柑桔类叶片、嫩枝和果实等的汁液,尤以叶片受害最重。螨虫在叶片正反两面均栖息为害,而以中脉两侧、叶缘及凹陷处为多,被害叶片呈现许多粉绿色至灰白色小点,失去光泽,严重时一片苍白,引起大量落叶和枯梢;在果实上多群集在果萼下为害,常使被害幼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树势。
2.形态特征(图12-27)
(1)雌成螨,体长0.4~0.45mm,椭圆形,背面隆起,深红色,背毛白色着生毛瘤上。
(2)雄成螨,体长03~0.35mm,鲜红色,后端较狭,呈楔形。
(3)卵,球形略扁,红色有光泽,上有1垂直柄,柄端有10~12条细丝向四周散射,附着于叶上。
(4)幼螨,体长0.2mm,色淡,足3对。
(5)若螨,与成螨相似,足4对,体较小。
图12-27 柑橘全爪螨
1—雌成螨;2—雄成螨;3—卵
(仿蔡平,园林植物昆虫学)
3.发生规律
1年发生12~20代,其发生的代数与气温和降雨量关系很大。以卵及成螨在潜叶蛾为害的僵叶内及叶背越冬,部分在枝条裂缝内越冬。早春开始活动为害,渐扩展到新梢为害,4~5月达高峰,5月以后虫口密度开始下降,7~8月高温季节发生的数量很少,9~10月气温渐降,虫口上升,为害秋梢。生长和繁殖的适宜温度20~28℃,当温度超过30℃,螨的死亡率增加。一般来说,春季的高峰比秋季的高峰严重,秋梢受害严重时,冬季会出现大量落叶。行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螨。卵多产于叶片背面,主脉两侧居多。喜光趋嫩,在树冠外围中上部,光线充足的部位发生多,当新梢转绿后,老叶上的红蜘蛛大量向新梢转移。
4.防治方法
参照朱砂叶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