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叶蛾类害虫属于鳞翅目,我国园林植物上发生普遍的种类有小卷叶蛾科的顶梢卷叶蛾,卷叶蛾科的苹小卷叶蛾、苹大卷叶蛾、黄斑卷叶蛾,螟蛾科的棉卷叶螟等。大部分种类缀叶成苞,幼虫隐蔽其中取食植物叶片,少数种类蛀食嫩芽、茎叶。
(一)顶梢卷叶蛾Spilonota lechriaspis Meyrick
1.分布与为害
顶梢卷叶蛾又名顶芽卷叶蛾、芽白小卷蛾。国内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主要为害苹果、海棠、梨、桃、花红、榛子等。幼虫专食嫩梢,吐丝将数片嫩叶缠缀成虫苞,并啃下叶背绒毛作成简巢,潜藏入内,仅在取食时身体露出巢外。顶梢卷叶团干枯后,不脱落,易于识别。
2.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6~8mm,全体银灰褐色。前翅灰色,近长方形,前缘近顶角处有3~4条暗色波状短纹及数个褐色小点,后缘有一黑色三角形斑,此斑在两翅合拢时并成一菱形斑纹;近外缘处从前缘至臀角间有5~6条黑色平行短纹。
(2)卵,扁椭圆形,乳白色,有光泽。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10mm,体污白色,头部、前板背板和胸足均黑色。
(4)蛹,体长5~8mm,纺锤形,黄褐色。蛹外包有黄白色绒毛茧。
3.发生规律
1年发生2~3代,以2~3龄幼虫在枝梢顶端卷叶团中越冬。早春苹果等花芽展开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早出蛰的主要为害顶芽,晚出蛰的向下为害侧芽。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团作茧化蛹。成虫白天潜藏叶背,略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当年生枝条中部有绒毛的叶片背面。幼虫孵出后吐丝缀叶作苞,藏身其中,探身苞外取食嫩叶。7月是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并继续为害,至10月在顶梢卷内做茧过冬。
4.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彻底剪除枝梢卷叶团,是消灭越冬幼虫的主要措施。(www.xing528.com)
(2)化学防治。在开花前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和第1代幼虫发生初期,是全年喷药防治的重点时期。常用的药剂有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0%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等。
(二)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
1.分布与为害
苹小卷叶蛾又名棉褐带卷蛾、苹小黄卷蛾,俗称舐皮虫。国内大部分果区有分布。主要为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柑桔、柿、棉花等。幼虫为害果树的芽、叶、花和果实。小幼虫常将嫩叶边缘卷曲,以后吐丝缀合嫩叶;大幼虫常将2~3张叶片平贴,或将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刻,或将叶片平贴果实上,将果实啃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坑洼。
2.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6~9mm,黄褐色,静止时呈钟罩形。前翅斑纹明显,基斑褐色。(2)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卵块多由数十粒卵排成鱼鳞伏。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3~18mm,黄绿色至翠绿色。头部较小,略呈三角形。(4)蛹,黄褐色,腹部2~7节背面各有2列刺突,后面1列小而密。
3.发生规律
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1年发生3代。以初龄幼虫潜伏在剪口、锯口、树丫的缝隙中、老皮下、潜皮蛾为害的爆皮下以及枯叶与枝条贴合处等场所,做白色薄茧越冬。尤其在剪、锯口,越冬幼虫数量居多。苹果等花芽绽放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幼虫3龄以后,有转移为害习性。成虫白天潜伏于叶丛间,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对糖醋液的趋化性很强。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而分散,先在叶背及主脉两侧吐丝结网,以后都转移果实上啃食果皮,幼虫老熟后仍在卷叶中化蛹,羽化时蛹壳一半抽到卷叶外。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生严重。如果相对湿度低于50%时,卵的孵化率也要大大降低。
4.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冬春刮除老皮、翘皮及梨潜皮蛾幼虫为害的爆皮,消灭部分越冬幼虫。春季结合疏花疏果,摘除虫苞。
(2)化学防治。果树萌芽初期,幼虫已经活动但尚未出蛰时用50%敌敌畏200倍液涂抹剪锯口等幼虫越冬部位,可杀死大部分幼虫。树冠用药主要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正当苹小卷叶蛾第1代卵和幼虫发生期,选用的药剂可参照顶梢卷叶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