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植物保护:美国白蛾灾害与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保护:美国白蛾灾害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灯蛾类害虫属鳞翅目,灯蛾科,常见的种类有美国白蛾、红缘灯蛾、人纹污灯蛾、八点灰灯蛾、尘污灯蛾等,其中以美国白蛾为害最重。保护和利用草蛉、胡蜂、蜘蛛、鸟类等天敌;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也可选用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等。天敌有灯蛾绒茧蜂、舟蛾赤眼蜂;小花蝽、三色长蝽、草蛉等。

园林植物保护:美国白蛾灾害与防治措施

灯蛾害虫属鳞翅目,灯蛾科,常见的种类有美国白蛾、红缘灯蛾、人纹污灯蛾、八点灰灯蛾、尘污灯蛾等,其中以美国白蛾为害最重。

(一)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

1.分布与为害

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对象,原产于北美。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后迅速蔓延。1940年传到欧洲,1945年从美国传入日本,给日本的蚕桑业造成严重为害;1957年侵入到朝鲜。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1984年在陕西、山东发生并造成局部灾害,1989年进入河北山海关,1995年进入天津市塘沽区。2003年9月,在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地区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彩图12-5-1、彩图12-5-2、彩图12-5-3)。

美国白蛾食性杂,可为害包括林木果树、花卉、农作物和蔬菜在内的300多种植物,喜食的树种有糖槭、桑树、臭椿、白蜡、法国梧桐、榆树山楂、悬铃木、核桃樱花苹果、刺槐、板栗、杨、柳等。如果没有喜食的树叶,它将会食农作物、蔬菜、杂草等植物叶片。美国白蛾暴发时,黑色的幼虫爬满树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绿色的植物一扫而光。

2.形态特征(图12-12)

(1)成虫,体长9~12mm,白色。胸部背板密布绒毛,腹部白色。雄蛾前翅多有褐色斑点,触角黑色,双栉齿状。雌蛾前翅多为纯白色,触角褐色,锯齿状。

(2)卵,呈球形,直径0.5mm。初产时为浅黄色或浅绿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有光泽。

(3)幼虫,共6~7龄,老熟幼虫28~35mm。头黑色,体细长,圆筒形,背部有一条黑色纵带,纵带两侧各有一排黑色毛瘤,毛瘤上着生丛状白色长毛;体两侧淡黄色,毛瘤橘黄色或褐色;腹面灰黄或淡灰色。

(4)蛹,体长8~15mm,暗红色,臀后有10~15根长度相等的细刺,各刺末端膨大呈盘状。

(5)茧,褐色或暗灰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图12-12 美国白蛾

1—成虫;2—卵块;3—幼虫;4—蛹;5—茧
(仿蔡平,园林植物昆虫学

3.发生规律

辽宁1年2代,在山东、京津地区1年3代。以蛹在砖瓦、石块下,墙缝、树皮裂缝或浅土内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并交配产卵,卵一般产在树冠外围的叶背上,呈单层块状排列,产卵为500~800粒。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1代幼虫,多为6龄,少数7龄,为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多为7龄,8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9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出现第3代幼虫,部分地区由于气温低,第3代幼虫大部分不能化蛹而死亡。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并在卵壳周围吐丝结网,1~2龄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保留上表皮和叶脉,被害叶呈沙网状;随虫龄增长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网幕随虫龄增大而扩展。4~5龄的幼虫脱离网幕分散为害进入暴食期,把整片叶子吃光。第1、2代老熟幼虫一般距寄主树木较近处化蛹,第3代一般在距寄主植物较远的避风、驱寒较好的地方化蛹。

美国白蛾喜生活在阳光充足而温暖的地方,公路的两旁、公园、果园及村落周围和庭院的树木上尤为集中。其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为害,有利于随各种货物、交通工具等做远距离传播。

4.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防治。

(2)人工防治。利用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结网为害的习性,及时人工剪除网幕并彻底消灭网幕内的幼虫;利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草把诱集下树老熟幼虫,然后于化蛹前解下草把烧毁,彻底消灭虫源。(www.xing528.com)

(3)物理防治。根据成虫的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采用美国白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配合灯光诱杀效果更好。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草蛉、胡蜂蜘蛛、鸟类等天敌;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也可选用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等。

(5)化学防治。在美国白蛾低龄幼虫期,可喷洒有25%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等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

(二)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nea Cramer

1.分布与为害

红缘灯蛾又名红袖灯蛾,分布于福建、四川、浙江、江苏、山东、辽宁、陕西、河北等地。寄主有柑橘香蕉葡萄、苹果、菊花、百日草、千日红鸡冠花梅花玉米、豆类等100多种植物。初龄幼虫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将叶食尽,仅留叶脉。

2.形态特征

(1)成虫,头颈部红色。腹部背面桔黄色,但第一节白色,自第二节起每节前缘呈黑色带状,腹部腹面白色。前后翅粉白色,前翅前缘鲜红色,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雄蛾后翅外缘有两个黑点;雌蛾可能有3个、1个,或没有。

(2)卵,圆球形,淡黄色,产成块。

(3)幼虫,低龄幼虫体黄色或橙黄色,体毛稀少,毛瘤红色,老熟幼虫棕褐色,除第一节及末节外,每节都有12个毛瘤,毛瘤上丛生黑色丛毛,将虫体完全遮盖。

(4)蛹,长椭圆形,黑褐色,胸腹部交界处略缩成颈状,第5、6腹节腹面有2个明显突起,中央凹陷。腹末有长短不一的臀棘8~10条。

(5)茧,椭圆形,灰黄色,外围有幼虫的黑色体毛。

3.发生规律

河南、山东、河北1年发生1代,南京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冬。越冬的蛹羽化后,第二天开始交尾,交尾后次日便开始产卵。雄蛾活跃,飞翔与趋光性均较强;雌蛾飞翔力则较差。卵产于叶背,卵粒呈多行排列。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下表皮和叶肉,3龄以后蚕食叶片,残留叶脉或叶柄。幼虫7龄,个别8龄,有转株为害习性。遇振动即吐丝下垂扩散为害。幼虫老熟在土缝或叶间吐丝结粗茧化蛹其中。

天敌有灯蛾绒茧蜂、舟蛾赤眼蜂;小花蝽、三色长蝽、草蛉等。

4.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特点,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人工防治。摘除卵块或群集为害的虫叶,集中消灭。

(3)化学防治。可选用50%敌敌畏乳油、50%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