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蛾类害虫属鳞翅目,舟蛾科。是重要的林木害虫,经常为害森林、行道树、防风林、苗圃和果树,也有少数种是禾本科农作物害虫。幼虫体色多半具鲜艳亮丽的斑纹。静止时,常常靠腹足固定垂挂在树枝上,身体前后端向上拱举,形似小船而得名。
(一)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1.分布与为害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中国除新疆、贵州、广西和台湾目前尚无记录外,几乎遍布各地。主要为害杨、柳,是园林绿化、农田林网和四旁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叶片,1~2龄幼虫群集啃食下表皮和叶肉,2龄以后吐丝缀叶成虫苞,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2.形态特征(图12-8)
(1)成虫,体长12~17mm,灰褐色,头顶至胸背中央黑褐色。触角褐色,双栉齿状,雄蛾较雌蛾发达。前翅灰褐色,有4条灰白色的波状纹,顶角处有1个暗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一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色斑。后翅暗灰褐色。
图12-8 杨扇舟蛾
1—成虫;2—卵块;3—幼虫;4—蛹
(仿河南农学院)
(2)卵,扁圆形,直径约1mm,初产时橙黄色,以后逐渐变深,孵化前暗褐色。
(3)幼虫,老熟体长32~39mm。头部黑褐色,胸部灰白色,侧面黑绿色。腹部背面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宽带。各节有环状排列的橙红色毛瘤8个,其上着生白色细毛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8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红褐色瘤。
(4)蛹,圆锥形,褐色,长约13mm,前端钝圆,末端削尖,尖端生有刺钩1束。
3.发生规律
东北地区1年3代,河南、山东等地年发生4代,安徽、陕西4~5代,江西5~6代,以蛹越冬;海南8~9代,无越冬现象。越冬代成虫羽化时,树叶尚未展开,卵多产于树木枝干上,个别产于石块或墙壁上,以后各代则主要产于叶背,少数产于叶面,排成单层块状,少数散产。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静止时朝一个方向,排列整齐;2龄群集缀叶结成虫苞,白天隐居其中,夜晚取食,若遇阴雨昼夜取食;3龄以后分散取食,当食料不足时则吐丝随风飘迁他处,再卷叶为害。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在苞叶内化蛹。最后1代幼虫老熟后,多沿树干爬到地面,在落叶、墙缝、树干旁、粗树皮下、地被物上或表土内结茧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4.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秋后彻底清扫地面落叶、枯枝、杂草,将其集中深埋;刮除树干虫茧,消灭越冬蛹,减少春季虫源。
(2)人工防治。利用初龄幼虫吐丝缀叶,群集为害的习性,及时摘除1~2代幼虫虫苞。或对苗圃幼树和幼龄林,可于卵期摘除卵块,集中销毁。
(3)生物防治。于阴湿天气喷布含活孢子0.5亿/m L的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防治幼虫。(www.xing528.com)
(4)化学防治。在1~3龄幼虫期喷洒20%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
(二)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et Grey
1.分布与为害
苹掌舟蛾又称舟形毛虫、苹果天社蛾。分布广,几乎遍及全国。主要为害苹果、梨、杏、桃、李、梅、樱桃、山楂、海棠、栗、榆等。以幼虫食害叶片,受害树叶片残缺不全,或仅剩叶脉,大发生时可将全树叶片食光,造成二次开花,影响产量,危及树势。
2.形态特征(图12-9)
(1)成虫,体长22~25mm,黄白色。前翅淡黄白色,基部近中央有1个铅色圆斑,斑的外侧有赤褐色线及黑色新月型斑;近外缘有6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斑,斑的内侧有赤褐色线及黑色新月型斑。后翅近外缘有1条褐色带,有的雄虫消失不见。
(2)卵,球形,直径约1mm,初产时淡绿色,近孵化时灰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mm,初孵时为黄褐色,后变紫红色,老熟时为紫黑色,全体密被灰黄色毛,亚背线和气门上线灰白色,气门下线和腹线暗紫色(彩图12-4)。
(4)蛹,体长20~23mm,纺锤形,暗红褐色。
图12-9 苹掌舟蛾
1—成虫;2—幼虫
(仿河南农学院)
3.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寄主根部附近约7cm的土中越冬,树干周围半径0.5~1m,深度4~6cm范围内数量最多。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多在夜间羽化,雨后黎明羽化最多。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卵产在叶背面,常数十粒或百余粒集成卵块,排列整齐。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叶片背面,头向叶缘排列成行,由叶缘向内蚕食叶肉,仅剩叶脉和下表皮,初龄幼虫受惊后成群吐丝下垂;为害苹果、杏叶时,幼虫在4~5龄时才开始分散;幼虫白天停息在叶柄或小枝上,头、尾翘起,形似小舟,早晚取食;4龄以后,食量剧增。8月中、下旬为发生为害盛期,9月上、中旬老熟幼虫沿树干下爬,入土化蛹。
4.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春季结合果园耕作,刨树盘将蛹翻出;在幼虫尚未分散之前,及时剪除群居幼虫的枝和叶;幼虫扩散后,利用其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振动有虫树枝,收集消灭落地幼虫。
(2)化学防治。参照杨扇舟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