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昆虫约有98%以上的种类在其生命活动中的某一阶段处于土壤环境中,有些昆虫的大部分虫态甚至终生都是在土壤中度过的,许多昆虫在温暖季节活动在地面以上,到了冬季则钻到地下以土壤为越冬场所。因此,土壤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都会对昆虫种群产生影响。
(一)土壤温度、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温度、湿度对昆虫生理上的作用与大气温度、湿度的作用基本是一致的。在自然界中土壤温度、湿度与大气温度、湿度又有很大差别。土表的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土层越深昼夜温差越小。在80~100cm的深土层,全天的温度趋于稳定。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幅度也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
土壤温度直接影响着昆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昆虫往往随着适温层的变化而垂直迁移,当秋季气温下降时,昆虫向下移动,气温越低潜土越深;春季气候转暖,昆虫上升到适温的表土层;夏季表土温度过高,昆虫则又下降至较深的适温土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也影响着昆虫的上下移动,以避免极端温度的不利影响。
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一般都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这是由于这类昆虫长期适应于饱和湿度的结果。表层土壤保水能力低,当土壤空隙间的湿度达不到饱和时,会因失水而影响昆虫的生命活动甚至引起死亡。
土壤含水量与昆虫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壤中,许多昆虫的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www.xing528.com)
(二)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理化性状包括:土壤的机械组成、紧实度、透气性、团粒结构、颗粒大小、土壤酸碱度、含盐量、有机质含量等。这些土壤的理化性状不仅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也同样影响着地下昆虫发生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土壤结构主要影响昆虫分布的种类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活动。许多地下昆虫都是在土壤空隙中穿行的。具有团粒结构的疏松土壤通常比较适合昆虫的活动。如葡萄根瘤蚜能在结构疏松的团粒土壤和石砾土壤中严重为害葡萄根部。因为这样的土壤有1龄若虫活动蔓延的空隙。对于一些在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的昆虫,如蝼蛄,喜欢在含沙质多且湿润的土壤中,尤其是经过耕犁而施有机肥的松软土壤里,因为这类土壤的质地较轻、黏度小,团粒结构较差,便于拨土前行,而在黏性大而板结的土壤中发生很少。
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也影响着土壤中昆虫的成活和分布。例如小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在p H值为7~11的土壤中,在土壤p H3~6的范围内不能生活。东亚飞蝗产卵对土壤含盐量有较严格的选择性,所以常发生在土壤含盐量0.5%以下的地区,而在含盐量1.2%~2.5%的地区不发生。
地下害虫是以有机物为食料的,所以过多施用有机肥、尤其是没有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地下害虫的密度会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