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植物保护: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处理

园林植物保护: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处理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寄生在多种园林植物上。在南方地区,寄生在木本花卉上的菟丝子,若在冬季其吸根未被冻死,翌春气候转暖后,在吸根处可萌发出较多的幼芽,迅速生长,蔓延,缠绕寄主引起为害。主要寄生在灌木和乔木树种上,引起树势衰弱,并造成经济损失。

园林植物保护: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处理

(一)菟丝子

1.分布与为害

菟丝子主要为害植物的幼苗和幼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寄生在多种园林植物上。为害轻者,使花木生长不良,影响观赏。重者,花木和幼树可被缠绕致死。一二年生花卉及宿根花卉中,一串红、金鱼草、荷兰菊、早菊、菊花等在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济南等市受害严重。扶桑、榆叶梅、玫瑰、珍珠梅、紫丁香等花灌木在个别城市受害亦严重。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有12科22种树木被菟丝子寄生,其中台湾相思树、千年桐、木麻黄、小叶女贞、人面果及红花羊蹄角等16个树种受害严重,受害率一般达30%。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的榆树幼龄林,受害率达80%以上,致使榆树大片死亡,而不得不毁林改种其他作物。

2.症状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它以茎缠绕在寄主植物的茎部,并以吸器伸入寄主茎或枝干内,与其导管和筛管相连接,吸取全部养分。因而导致被害花木发育不良,生长受阻碍。通常表现为植株矮小和黄化,甚至植株枯萎死亡(图6-34)。

图6-34 菟丝子发育及侵染植物的过程

1—菟丝子自种子萌发至缠绕寄主的过程;2—寄主枝条被害状;3—菟丝子吸器伸入寄主茎部皮层的切面
(1.仿Ba HNH,2.仿董元,3.仿徐明慧)

3.病原

菟丝子又名金丝藤。观赏植物上常见的有4种。

(1)中国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Zam)。茎纤细、丝状,直径约1mm,橙黄色;花淡黄色,聚成头状花序;花萼杯状,长约1.5mm;花冠钟形,白色,稍长于花萼,短5裂;蒴果近球形,内有种子2~4枚;种子卵圆形,长约1mm,淡褐色,表面略粗糙。主要为害一串红、翠菊、菊花、长春花及地肤、美女樱等多种草本花卉;有时也为害扶桑等木本花卉。

(2)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茎粗壮,直径达2mm,分枝多,黄白色,并有突起的紫斑;在尖端及以下3个节上有退化成鳞片状的叶;花萼碗状,有瘤状红紫色斑点;花冠管状,白色,长3~5mm,5裂;蒴果卵圆形,内有种子1~2粒,种子微绿至微红色,表面平滑。日本菟丝子主要寄生于木本植物,常为害六月雪珊瑚树、虎杖、杜鹃山茶花、木槿、紫丁香、榆叶梅及垂柳白杨银杏、法国冬青、榆树等多种花灌木和绿化树种。

(3)田野菟丝子(C.campestris Juncker)。茎丝状有分枝,淡黄色,光滑;花序球形;花萼碗状,长2~2.5mm,黄色,背部有小的瘤状突起;花冠坛状,白色,长于花萼,深5裂;蒴果近球形,顶端微凹;种子椭圆形,褐色。主要为害一串红、金鱼草、翠菊、鸡冠花、荷兰菊一二年生草本及宿根花卉。

(4)单柱菟丝子(C.monogyne vahl.)。茎较粗,直径达2mm,分枝众多,略带红色,并有紫色瘤状突起;穗状花序;花萼半圆形,5裂几乎达基部,背部有紫红色的瘤状突起;花冠坛状,长3~3.5mm,紫红色;蒴果卵圆形或球形,长约4mm;种子圆形,直径3~3.5mm,暗棕色,表面平滑。多寄生于榆叶梅、玫瑰、珍珠梅、紫丁香和忍冬属、榆树等花木,也为害菊科、藜科、豆科等一些草本植物。

4.发病规律

菟丝子以成熟的种子落入土中,或混杂在草本花卉的种子中,休眠过冬。翌年夏初开始萌发,成为侵染源。有的地区寄生在花灌木和树木上的日本菟丝子,种子可随蒴果挂在树上过冬,翌春方逐渐脱落。种子萌发时种胚一端形成胚根伸入土中,根端呈圆棒状不分枝,表面生有许多短细的绒毛,似一般植物的根毛,另一端胚芽顶出土面,形成线状的幼茎,生长极快,每天约可伸长1~2cm。在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之前不分枝。茎伸长后尖端约3~4cm的一段带有显著的绿色,具有明显的趋光性。迅速伸长的幼茎在空中来回旋转,当碰到寄主植物时便缠绕到茎上,在与寄主接触处形成吸根。吸根伸入寄主维管束中,吸取养料和水分。茎继续伸长,茎尖与寄主接触处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缠绕寄主,并向四周迅速蔓延扩展为害。当幼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后,下面的茎逐渐湿腐或干枯萎缩,与土壤分离。

菟丝子的结实力很强,每棵能产生种子2500~3000粒。种子生活力很强,其寿命可保持数年之久。在未经腐熟的肥料中仍有萌发力,故肥料也是侵染来源之一。种子成熟后也可随风吹到远处。

菟丝子带有腋芽的断茎可发育成新的植株。将菟丝子带腋芽的断茎接种在沙田柚幼枝上,8天后断茎幼芽平均生长约24.5cm,半月后自下而上成活率达42.5%。这说明在生长季中菟丝子的断茎也可起到传播作用。

在南方地区,寄生在木本花卉上的菟丝子,若在冬季其吸根未被冻死,翌春气候转暖后,在吸根处可萌发出较多的幼芽,迅速生长,蔓延,缠绕寄主引起为害。

5.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①对受害严重的花圃、苗床于每年播种前进行深翻,将菟丝子的种子埋于3cm深处,使之不能发芽,以减少为害;②花圃、花坛风景区幼林中及庭院内,清除地面杂草及攀缘性寄生植物,以减少“桥梁寄主”;春末夏初,发现菟丝子应立即清除,防止扩展蔓延。

(2)生物防治。在菟丝子出现初期用鲁保一号粉剂加水稀释100~200倍液,充分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1次,利用滤液对菟丝子进行针对性的喷雾,喷药的时间应在清晨、傍晚或阴天进行。(www.xing528.com)

(3)化学防治。于菟丝子种子的萌发高峰期可喷洒2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间隔25天喷1次,共喷3次。在菟丝子为害期可在植株行间喷洒6%草甘膦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10%草甘膦水剂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注意不要喷到其他植物上。

(二)桑寄生害

1.分布与为害

桑寄生科植物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最常见。主要寄生在灌木和乔木树种上,引起树势衰弱,并造成经济损失。广西百色地区被寄生的油桐和油茶曾减产达1/4以上。昆明地区板栗树受害株率在个别果园达100%。在园林植物中,桑寄生植物常为害山茶、石榴、木兰、蔷薇、榆、山毛榉及杨柳科等植物。

2.症状

桑寄生科的植物为常绿小灌木,它寄生在受害灌木和树木枝干上的植株非常明显,尤以冬季在寄主落叶后更为显著。由于寄生物夺走了部分无机盐类和水分,并对寄主产生毒害作用,因而,导致受害花木叶片变小,提早落叶,抽芽晚,不开花或延迟开花,果实易落或不结果。花木枝干受害处最初略为肿大,以后逐渐形成瘤状,木质部纹理也受到破坏,严重时枝条或全株枯死。

3.病原

园林植物上主要有桑寄生属(Loranthus)和槲寄生属(Viscum)的植物。

桑寄生属植物株高1m左右,茎褐色;叶对生、轮生或互生,全缘;花两性,花瓣分离或下部合生成管状;果实为浆果状的核果。我国常见的有桑寄生和樟寄生两种。

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L)Merr.)为丛生小灌木,小枝粗而脆,嫩梢约4cm处有黄褐色星状短毛;根出条极发达;叶椭圆形,对生,幼叶背面具褐色短毛,老叶两面光滑无毛,具短柄;花冠筒状,2.3~2.7cm,花淡红色,果红色,球棒状。寄主范围很广,据调查,在广西寄生在白玉兰白兰花榕树等54种观赏和绿化树种上。

樟寄生(Loranthus yadoriki S.et Z.)与桑寄生的区别在于嫩枝前端15cm内和老叶背面,均被以褐色星状短毛;果椭圆形,黄色。寄生于山茶、金缕梅、桦木等多种植物。

槲寄生属植物我国约有14种。枝绿色;叶对生,常退化成鳞片状;花单性异株,极小,单生或丛生于叶腋内或枝节上,雄花被坚实;雌花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1室,柱头无柄或近无柄,垫伏;果实肉质,果皮有黏胶质。常见的有槲寄生和无叶枫寄生等。

槲寄生(Visscum album L.)枝圆筒形,二叉分枝,黄绿色;叶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近于无柄;花顶生,无柄,带黄色;雄花3~5朵成簇状,雌花1~3朵;果实球形,白色,半透明。寄生于壳斗、蔷薇、杨柳、枫杨、槭和松柏等多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中及北方地区。

无叶枫寄生(V.Articulatum Burm)又名扁枝槲寄生。主枝圆筒形,黄绿色,整齐二叉分枝,节间有明显的纵条纹,无根出条,小枝扁平,青绿色;无叶;花细小,呈放射状对称;浆果椭圆形。寄生于雀舌黄杨、蓼杨、三年桐、枫树及高山松等乔灌木树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自治区。

4.发病规律

桑寄生科植物为多年生常绿小灌木,以植株在寄主枝干上越冬,每年产生大量的种子传播为害。种子主要由鸟类传播,因其浆果成熟期多在其他植物的休眠期,鸟类觅食困难,斑鸠麻雀乌鸦等便寻食此种浆果。由于浆果的内果皮外有一层味苦涩而吸水性很强的黏性物质(内含槲寄生素),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因此,种子即使被鸟类吞食,经过消化道后既不能被消化也不丧失生活力。种子自鸟嘴吐出或随粪便排出后落在树枝上,靠外皮上的黏性物质黏附在树皮上,于合适的温度和光线下种子仍能萌发,缺乏光线则不能萌发。种子萌发后在胚根尖端与树皮接触处形成吸盘,并分泌消解素,以吸盘上产生的初生吸根自伤口或无伤体表,穿过寄主枝条皮层进入木质部。种子自萌发到穿入皮层可在十数日内完成。进入寄主体内的初生吸根又分出垂直的次生吸根,与寄主的导管相连,从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与此同时胚芽发育长出茎叶。如有根出条则沿着寄主枝条延伸,每隔一定距离便形成一吸根钻入寄主皮层定植,并形成新的植株。因此,桑寄生根出条愈发达,为害性则愈严重。

5.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防治。连年彻底砍除被害枝是唯一有效的措施。砍除时,除将寄生物一并清除外,还应彻底除尽根出条和寄主体内吸根延伸到的部分,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砍除时间应在寄生物的果实尚未成熟之前进行。冬季寄主植物多已落叶,寄生物更易发现,是防除的最好时机。

(2)生物防治。已发现自然界有许多对桑寄生植物有害的生物,如桑大茎点菌(Macrophoma phoradendri Walb.)能引起桑寄生植物落叶;而我国云南省昆明地区桑寄生植物的叶片被一种壳针孢属(Septoria sp.)的真菌寄生;有些天牛能蛀食桑寄生的茎。这给探索桑寄生植物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

(3)化学防治。国外报道用氯化苯氨基醋酸、2,4—D和硫酸铜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有一定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