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主要是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侵染所引起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可为害多种园林植物,特别是草本观赏植物,在温室条件下发病严重。灰霉病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灰色霉层显著。由于灰霉病菌繁殖能力强、传播迅速、潜育期短,所以灰霉病防治较困难,有时会造成毁灭性的为害(彩图6-11)。
(一)牡丹灰霉病
1.分布与为害
分布全国各地,在牡丹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幼嫩植株受害严重,可引起幼苗的倒伏、枯萎,受害的植株叶片、茎、花芽腐烂坏死,大大地降低了观赏性。除为害牡丹外,还可为害芍药、黄精等药用植物。
2.症状
幼苗被害时,茎基呈水渍状褐色腐烂,幼苗倒伏。花芽受侵染时变黑或花瓣枯萎,腐烂变褐。叶斑多生于叶尖和叶缘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紫褐色或褐色,具不规则轮纹。茎上受害时,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期为暗褐色,凹陷软腐,病部产生灰褐色的霉状物,即病原的子实体病部有时可看到菌核(彩图6-12)。
3.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ae Pers.)和牡丹葡萄孢(Botrytis paeoniae Oudem)。
灰葡萄孢,菌丝匍匐,灰色,分生孢子梗丛生,有横隔,由灰色转为褐色,分生孢子梗顶端为枝状分枝,分枝末端膨大。分生孢子葡萄状,聚生,卵形或椭圆形,少数球形,无色或微青色,单细胞(图6-18)。该病菌寄主范围广,腐生能力强。
图6-18 牡丹灰霉病
1—症状;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
(仿朱天辉,园林植物病理学)
牡丹葡萄孢分生孢子倒卵形或椭圆形,无色或微着色,菌核小,断面约1mm。病菌的寄主范围窄。
4.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和根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初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可重复侵染,牡丹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以7~8月发病严重。灰霉病在春、冬季及低温潮湿的地方和温室花房中易发生,幼小植株较易感病。气温19~23℃、有连阴雨,病情扩展快。
5.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栽植密度要适中,花圃要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株丛基部不要培湿土;②秋季清除病株的枯枝落叶,春季发病时摘除病芽、病叶,对病残体进行深埋处理;③重病区要实行轮作,以减少侵染源;④浇水要安排在晴天的上午10时前后,浇水后要注意通风降湿。
(2)化学防治。①栽植无病种苗,苗木消毒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10~15min;②棚室发病初期可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15%克霉灵烟剂200克,分放4~5个处,于傍晚施药,次日清晨通风,间隔9~10天再熏一次。露地栽培在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交替使用各种杀菌剂,以防止病原菌的抗性产生。
(二)月季灰霉病
1.分布与为害
月季灰霉病发生普遍。我国北京、天津、常州、呼和浩特、包头市等市均有发生。灰霉病常造成叶片、花蕾、花瓣的腐烂坏死,使月季生长衰弱,降低观赏性。我国温室中的秋海棠、天竺葵、仙客来、一品红、瓜叶菊、芍药也可受害。
2.症状
月季灰霉病主要为害月季的花、花蕾和嫩茎。病斑在叶缘和叶尖发生时,起初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光滑稍有下陷,后扩大腐烂。花蕾发病,病斑灰黑色,可阻止花的开放,病蕾变褐枯死。花受侵害时,部分花瓣变褐色皱缩、腐败。灰霉病菌也会侵害折花之后的枝端,黑色的病部可以从侵染点向下延伸数厘米。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灰色霉层可以完全长满受侵染部位(图6-19)。
3.病原
图6-19 月季灰霉病,示症状
(仿朱天辉,园林植物病理学)
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Sollerol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
4.发病规律
病菌在植株病部及病残体中以菌丝体和菌核形式越冬。翌年春天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传播。分生孢子与寄主接触后,即萌发生出芽管而侵入。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致使植株生长衰弱,病害则易发生。
5.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防治。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剪去病芽及芽下数厘米的茎部,并销毁以减少侵染源;②温室栽培时,应注意通风,避免湿度过高;③秋季不宜用枯叶护根,以免茎干基部过分潮湿,利于病菌的生存。
(2)化学防治。可参照牡丹灰霉病。
(三)香石竹灰霉病
1.分布与为害
香石竹灰霉病发生普遍,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和塑料大棚中严重为害的病害。灰霉病主要引起香石竹花瓣、花蕾腐烂枯死,有时也引起茎叶腐烂枯死,降低观赏性。
2.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瓣和花蕾上,有时也在茎叶上发生。花瓣在花蕾中或开放后均可感病。发病初期花瓣边缘开始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随着病害的发展,褐色斑逐渐扩大,产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如气候潮湿,则造成软腐,最后枯死。但病花干枯后可残留很长时间。花蕾发病时,为水渍状不规则斑,发软腐烂,整个花不能开放,有灰色粉末状霉层(图6-20)。
(www.xing528.com)
图6-20 香石竹灰霉病
1—症状;2—分生孢子;3—分生孢子梗
(仿朱天辉,园林植物病理学)
3.病原
该病病原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阶段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Bof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梗细长,顶部分枝,端部细胞膨大似球形,上生许多小突起,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大量聚集成簇;分生孢子单胞,卵形、近圆形、椭圆形,近无色。
4.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及分生孢子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直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3%,且持续时间较长,易传播发病;贮运过程中温度不稳定,湿度大,花上结露时该病发生也严重。组培苗比扦插苗抗病,组培苗中红花品种比黄花品种抗病。
5.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①温室栽培要经常通风降低湿度,增加室内光照提高寄主抗病性;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掉。
(2)化学防治。可参照牡丹灰霉病。
(四)唐菖蒲灰霉病
1.分布与为害
唐菖蒲灰霉病是唐菖蒲栽培期间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灰霉病可为害寄主的花、茎、叶、球茎等部位,引起花、茎、叶、球茎腐烂坏死,降低观赏性。
2.症状
植株的花、茎、叶、球茎均可受害。叶部受侵染时有3种病斑:一是直径超过1cm圆或椭圆形的病斑,褐色;二是病斑较小,灰褐色,边缘淡红褐色;三是病斑针头大小,深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的边缘明显,大斑的边缘不明显。天气温暖和干燥时,产生小斑点。大病斑多发生在嫩叶上。
茎上发病时可提前发黄和干枯,侵染点在土表或近土表时,通过叶基使茎腐烂,过分潮湿时会引起植株倒伏和死亡。花的症状为水渍状的小斑,严重时萎垂成一团发黏的组织,外覆一层灰色霉层。叶、花和茎的感病部位,在潮湿的天气,产生灰色霉层。
球茎上症状:一是球茎产生圆形的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点,可扩展到茎;球茎中心部分或全部腐败、脱落,只留焦面包状的外表;二是产生海绵状的腐烂,早期病球茎可以挤出水来,以后成为海绵状或木栓质,重量变轻,剥去包皮,在表面可找到黑色菌核,菌核也可混生在土壤中。
3.病原
病原为唐菖蒲球腐葡萄孢(Botrytis gladiolorus Timmermans)。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葡萄孢属。菌丝匍匐状,灰色。分生孢子梗细长,稍有色,不规则地呈树形,分枝或单生,顶端细胞膨大成球形,上生小梗,梗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聚集成葡萄穗状,无色或灰色,单胞,卵圆形。
该病菌还侵染番红花、香雪兰和其他鸢尾科植物。
4.发病规律
该病菌以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球茎内及其他寄主内越冬。冬季温室内十分潮湿时容易生病,而且为害严重。田间栽培时在过分潮湿空气中,在10~18℃气温时容易发病,鲜切花贮运中也能为害。有时植株茎基部在春季染病后,由于气温上升,病情不发展,但炎夏过后天气转凉潮湿,球茎成熟时,若气温低于20℃并有露水或降雨时,病害又会暴发。凡生长衰弱,伤口多等条件均有利病害发生和加重损失。
5.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措施。①温室和露地都应排水良好、空气流通,降低空气湿度;②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少伤口,及时清理衰败组织,拔除病株、轻者摘除花穗、病叶集中烧毁;③天气干燥时收获球茎,并在27~32℃处理7天后,放在5~8℃,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贮藏。
(2)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
(五)仙客来灰霉病
1.分布与为害
仙客来灰霉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温室栽培的花卉发病极普遍,严重时病株率可达30%左右。灰霉病常造成叶片、花瓣的腐烂坏死,生长衰弱,降低观赏性。
2.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也侵染花梗和花瓣。发病初期,叶缘部分常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展较快,病斑可能蔓延至整个叶片,叶片变为褐色,病斑迅速干枯,叶片枯伤(图6-21)。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腐烂部分长出密实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花瓣受害初期,产生直径1~2mm的水渍状小斑,不久扩大并变褐腐烂;花梗受到侵染,褐色软腐,常从病部折倒,影响种子成熟。
3.病原
该病菌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 et Fr.),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葡萄孢属。分生孢子梗丛生,有横隔,顶端为枝状分枝,分枝末端膨大;分生孢子葡萄状,聚生,卵形或椭圆形,无色至淡色,单细胞。
4.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叶或其他病组织内越冬。当气温在20℃左右、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病菌借助气流、浇水传播,因此温室内感染病害的仙客来极易造成重复侵染。一般情况下,6~7月梅雨季节以及10月以后的开花期发病重。在6~7月梅雨期,病原菌由老叶上的伤口侵入,10月后植株外围生长衰弱的老叶柄发病,随后腐烂,并向叶片扩展。湿度高、光照不足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土壤黏重,温室通风不良,连续高温,放置过密,易于发病。
5.防治方法
参照香石竹灰霉病。
图6-21 仙客来灰霉病,示症状
(仿龚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