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可分为4种,包括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和钝化剂。但实际上有些杀菌剂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有的杀菌剂低剂量时起保护作用,高剂量时起铲除作用。
1.保护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是在病原菌侵染植物之前使用,可在植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以杀灭植物体表的病原物或抑制病原物真菌的孢子萌发,从而达到阻止病原物侵入,保护植物的目的。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百菌清等。这一类杀菌剂不能进入植物体内,对已侵入植物的病原菌无效。
保护性杀菌剂一是在可能被侵染的植物表面施药,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为害。二是在病原物来源的部位施药,这种施药的目的是处理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带菌的种子和繁殖材料、田间的发病中心等,以减少或消灭病原物的初侵染源。
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要求在植物的表面上形成有效的覆盖度,并有较强的粘着力和较长的药效期。保护剂的持效期一般为5~7天,因此在病害侵染期间,每隔5~7天喷药1次,才能收效显著。这对某些果树、林木病害防治来说尤其重要。若第1次用药时间晚,病菌就会侵入;若间隔时间长,两次保护时间上未能衔接,也会造成病菌的侵入。
2.治疗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能进入植物体组织内部,抑制或杀死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抑制病菌致病毒素等有毒代谢产物形成,终止病害的发展过程,使植物病情减轻或恢复健康。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乙膦铝、甲霜灵等。治疗性杀菌剂一般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故此类杀菌剂又称为内吸治疗剂。从理论上讲,内吸治疗剂在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使用,即使喷雾不均匀也应该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目前常用的内吸治疗剂其内吸效果还不理想,其传导性能尤其是向根部传导性更不理想。所以使用这类杀菌剂,施药时还应做到均匀、细致、周到。(www.xing528.com)
治疗性杀菌剂比保护性杀菌剂在时间上可推迟用药,即在病菌侵入寄主的初始阶段或初现病征时喷药为宜。若病害已经普遍发生,甚至造成损失,再施用任何特效的治疗剂,也不会使病斑消失,植株也不能康复如初。
有些内吸性杀菌剂进入健康植物体内,能诱导植物产生某种抗病性,以增强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力,从而起到限制或消除病原物侵染的作用。此类杀菌剂本身对病原物无毒力,其作用机制是诱导寄主产生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植物保卫素等,或改变寄主的形态结构,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侵染或扩展等。所以这类杀菌剂经常被称为植物化学免疫剂或植物抗性诱导剂。
3.铲除性杀菌剂
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物有强烈的杀伤作用,通过直接与菌体接触、熏蒸或渗透植物表皮内发挥杀菌作用。铲除剂能引起严重的植物药害,常于植物的休眠期使用,来处理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如石硫合剂常用于果树的冬季清园,但作为保护剂使用,应严格注意使用浓度及使用对象。
4.钝化剂
在植物病毒防治方面,有些金属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素和抗菌素能影响植物病毒的生物活性,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病毒被钝化后,其侵染力和增殖能力降低,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危害程度。当前生产上使用的植物病毒钝化剂往往含有一种或多种对病毒有钝化作用的物质如:乙酸铜、盐酸吗啉胍、茹类蛋白多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