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颉颃、破坏病原物或利用有益生物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从而控制病害的方法。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的活体及代谢产物。而狭义的则专指利用有益的微生物活体,通过生物间的竞争作用、抗菌作用、重寄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及诱发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以及由于仅杀伤或抑制防治对象,因此,能参与生态环境的调控,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到长效的作用。其缺点:①作用速度慢,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病害大发生后往往无法及时控制;②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防治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生物防治是最好的防治技术之一,是一项值得提倡并有很大发展前途的防治措施。
2.生物作用的原理
(1)颉颃作用。一种微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种现象称为颉颃作用。如绿黏帚霉(Gliocladium viride)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Rhizoctonia solani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
(2)竞争作用。有些微生物繁殖很快,通过它的生长繁殖可与病原物争夺营养、空间、水分、氧气,从而控制病原物的繁殖和侵染。如一些荧光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菌,施入土壤根际后,由于繁殖很快,迅速布满植物的根部表面,从而达到防治土传根部病害的目的。
(3)重寄生作用和捕食作用。重寄生是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病原物寄生的现象。当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病原物寄生后,该病原物失去致病力或死亡。对病原物具有寄生作用的微生物很多,真菌对线虫的寄生、病毒和细菌对真菌的寄生等。鲁保1号是从菟丝子上分离到一种寄生的炭疽病菌,用于防治菟丝子取得成功。
捕食线虫的真菌在寄主线虫的诱导下产生捕食性器官,捕食器官上有凝集素,线虫表面有相应的糖蛋白受体,彼此相互识别后而进入机体,消解线虫,使虫体瓦解。(www.xing528.com)
(4)免疫作用。包括交叉保护和诱发抗性。产生这种作用的病原物小种是不致病的、弱致病的或侵染其他寄主同类组织的病原物,它们同病原物竞争相同的营养,适宜于与病原物相同的环境,或激发保卫反应。我国目前筛选出的放射土壤杆菌E26对葡萄根癌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3.生物农药在园林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生物农药是指用生物活体主要是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制造的农药。生物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两类。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②必须是天然化合物,如果是人工合成的,其结构必须与天然化合物相同,但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常见的生物农药有以下几种。
(1)木霉菌。木霉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属于半知菌。木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腐木、植物残体、土壤中,呈棉絮状或丛束状。它能抑制真菌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主要作用机制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和寄主营养竞争而杀灭病原物。目前生产的木霉菌制剂是木霉菌的孢子,产品有1.5亿个活孢子/g、2亿个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木霉菌可以用来防治苗木白绢病,用木霉菌制剂400~500g与50kg土混匀后撒覆在病株的基部,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防治花卉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亩用2亿个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
(2)农用链霉素。链霉素可防治多种植物的细菌性病害。用10%可溶性粉剂150倍液浸渍柑橘苗木0.5~1h,能减轻柑橘溃疡病发病率;在苗圃每10~15天喷洒10%可溶性粉剂500~600倍液,可防治夏梢期或秋梢期溃疡病。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于展叶时、谢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10%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花卉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根癌病,喷雾用72%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灌根用400~720倍液。
(3)抗菌素120。化学名称是嘧啶核苷抗菌素。抗菌素120是一种广谱性抗菌素,对许多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叶面喷雾可防治果树、花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等,于发病初期喷洒2%水剂2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防治紫荆等枯萎病,可用2%水剂150~200倍液灌根。
(4)井岗霉素。井岗霉素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它具有干扰病原菌生长的作用,能使菌丝体顶端产生异常分枝,进而停止生长。5%水剂500倍液可防治桃缩叶病,在桃芽裂嘴时期喷药,连续喷2次;5%水剂1000倍液灌根可防治花卉、苗木立枯病和白绢病,每穴用药液500ml,连续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