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植物保护:主要病原真菌类群

园林植物保护:主要病原真菌类群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园林植物病害密切相关的鞭毛菌主要有。腐霉菌多生于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如引起多种园林植物幼苗根腐病和猝倒病。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有紫罗兰、牵牛花白锈病等。本亚门真菌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是根霉菌属。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较密切的子囊菌主要有:1.外囊菌属子囊裸露,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呈栅栏状。由于寄主体外生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呈白色粉状,故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白粉病。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小丛壳属。

园林植物保护:主要病原真菌类群

(一)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真菌约有1100种以上,大多数生于水中,少数两栖和陆生。它们有的营腐生活,也有的是寄生的,有些是植物上的活体寄生菌。典型特征是营养体多为无隔的菌丝体,少数为原质团或具细胞壁的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形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与园林植物病害密切相关的鞭毛菌主要有。

1.腐霉属(Pythium)

孢囊梗菌丝状。孢子囊球状或姜瓣状,成熟后一般不脱落,萌发时产生泡囊,原生质转入泡囊内形成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卵孢子(图2-7)。腐霉菌多生于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如引起多种园林植物幼苗根腐病和猝倒病。

图2-7 腐霉菌

1—孢囊梗和孢子囊;2—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3—雄器、藏卵器和卵孢子
(仿李怀方,2001)

2.疫霉属(Phytophthora)

孢囊梗分化不显著至显著,孢子囊在孢囊梗上形成。孢子囊近球形、卵形或梨形,成熟后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长出芽管。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形成泡囊。有性生殖也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卵孢子。寄生性较强,多为两栖或陆生,疫霉菌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柑橘褐腐病(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柑橘脚腐病(P.parasitica)、芍药牡丹)疫病(P.cactorum)、常春藤疫病(P.nicotiana)等。

3.霜霉菌

霜霉菌是高等的鞭毛菌,全都是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孢子囊在孢囊梗上形成,孢子囊卵圆形,顶端乳状突起有或无,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出芽管。有性生殖也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卵孢子(图2-8)。霜霉菌主要包括霜霉属(Peronospo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盘梗霉属(Bremia)和单轴霉属(Plasmopara)等真菌,可引起葡萄月季菊花、二月兰和矢车菊等园林植物的霜霉病。

图2-8 霜霉菌孢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

1—霜霉属;2—假霜霉属;3—盘梗霉属;4—单轴霉属
(仿李怀方,园艺植物病理学)

4.白锈菌属(Albugo)

白锈菌也是活体寄生物,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以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孢囊梗不分枝,短棍棒状,密集在寄主表皮下,排列成栅栏状,孢囊梗顶端串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无色,成熟后由寄主表皮破裂散出白色锈粉。卵孢子壁厚,表面有瘤状突起。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有紫罗兰、牵牛花白锈病等。

(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陆生真菌。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弱寄生菌。接合菌的主要特征是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产生不能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本亚门真菌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是根霉菌属(Rhizopus)。

根霉菌属(Rhizopus)。菌丝发达,分布在基质表面和基质内,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从匍匐丝上长出,与假根对生,顶端形成孢子囊,其内产生孢囊孢子。孢子囊易破碎,散出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但不常见。主要引起成熟期和贮藏期种实、球茎、鳞茎等的腐烂病,如百合鳞茎软腐病等(图2-9)。

图2-9 根霉属

1—孢囊梗、孢子囊、假根和匍匐丝;2—放大的孢子囊、孢囊梗,示囊轴
(仿卢希平,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三)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ia)

高等真菌,大多陆生,有些子囊菌腐生在朽木、土壤、粪肥和动植物残体上,有些则寄生在植物、人体及牲畜上引起病害。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子座和菌核等变态结构,其形态差异很大。子囊菌的主要特征是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图2-10)。

图2-10 子囊果的类型

1—裸露的子囊层;2—闭囊壳;3—子囊壳;4—子囊盘子
(仿周仲铭,林木病理学)

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是裸生的。子囊果是由菌丝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子囊果有4种类型:①闭囊壳。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没有固定的孔口。②子囊壳。子囊果瓶型,有明显的壳壁组织而形成包被,包被有固定的孔口。③子囊盘。子囊果开口呈盘状、杯状或碗状。④子囊腔。子囊产生在子囊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

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较密切的子囊菌主要有:

1.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裸露,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呈栅栏状。子囊长圆筒形,其中一般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圆形。外囊菌的无性繁殖是子囊孢子在子囊内芽殖产生芽孢子。外囊菌都是蕨类或高等植物的寄生物,引起叶片、枝梢和果实的畸形,如桃缩叶病(T.deformans)、梅花缩叶病等。

2.白粉菌

白粉菌是高等植物上的活体寄生物,菌丝表生,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中吸取养料。子囊果为闭囊壳,内生一个或多个有规律排列的子囊,闭囊壳外部有不同形状的附属丝。闭囊壳内的子囊的数目(1个或多个)及外部附属丝形态是白粉菌分属的依据。无性阶段由菌丝分化成直立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串生分生孢子。由于寄主体外生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呈白色粉状,故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白粉病。白粉菌主要包括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钩丝壳属(Uncinula)、单丝壳属(Sphaerotheca)等真菌(图2-11),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黄栌、月季、紫薇、牡丹和丁香等园林植物白粉病。

图2-11 白粉菌闭囊壳、子囊和子蠹孢子

1—叉丝单囊壳属;2—球针壳属;3—钩丝壳属;4—单丝壳属
(仿许志刚,1997)

3.球壳菌

此类真菌的子囊果为子囊壳,散生或聚生,着生在基质表面,或半埋于寄主组织中,或埋生于子座内。子囊在子囊壳基部有规律地排列成子实层,子囊内一般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双胞或多胞,有色或无色。无性阶段一般很发达,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

(1)小丛壳属(Glomerella)。子囊壳小,壁薄,多埋生于子座内,没有侧丝。子囊棍棒形,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图2-12)。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的炭疽病,如兰花炭疽病(G.cingulata)等。

图2-12 小囊壳属

1—子囊壳;2—子囊和子囊孢子
(仿李怀方,园艺植物病理学)

图2-13 黑腐皮壳属

1—子囊壳;2—子囊;3—子囊孢子
(仿许志刚,1997)

(2)黑腐皮壳属(Valsa)。子囊壳具长颈,成群埋生于寄主组织中的子座基部。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腊肠形(图2-13)。引起的园艺植物病害如苹果腐烂病(V.mail)、梨腐烂病(V.ambiens)等。

(3)囊孢壳属(Physalospora)。无子座。子囊壳黑色,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子囊较大,棍棒状,子囊孢子单胞,无色,长度一般大于20μm。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海棠轮纹病等。

4.腔菌

子囊果为子囊腔,即子囊着生在子座消解形成的腔中,因而子囊果壁是子座性质的,顶端孔口也是子座消解而来的。这种内生子囊的子座称作子囊座。有的子囊间有子座消解形成的丝状残余物即拟侧丝。有的子囊腔周围菌组织被挤压得很像子囊壳的壳壁,因而有人称为假囊壳,具有双层壁。腔菌无性阶段很发达,形成各种形状的分生孢子,其危害植物的主要是无性阶段。

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

(1)痂囊腔菌属(Elsinoe)。每个子囊腔中只有一个球形的子囊。子囊孢子大多长圆筒形,无色,有3个横隔。其无性阶段为痂圆孢属(Sphaceloma)。此属真菌大都侵染寄主的表皮组织,引起细胞增生和组织木栓化,使病斑表面粗糙或突起,因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作疮痂病。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葡萄黑痘病(E.ampelina)、柑橘疮痂病(E.fawcetti)等。

图2-14 黑星菌属

具有刚毛的假囊壳和子囊孢子(仿李怀方,园艺植物病理学)

(2)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子囊座生于寄主叶片表皮层下。子囊圆桶形,初期束生,后平行排列,无拟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主要引起的园林植物的叶斑病

(3)黑星菌属(Venturia)。假囊壳大多在病株残余组织的表皮下形成,孔口周围有少数黑色、多隔的刚毛(图2-14)。子囊棍棒形,平行排列,其间有拟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双胞,无色或淡黄色。此属真菌大多危害果树树木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如苹果黑星病、梨黑星病、杨树黑斑病等。(www.xing528.com)

5.盘菌

这类真菌的子囊果是子囊盘。子囊盘多呈盘状或杯状,有柄或无柄,开口为由子囊和侧丝组成的、排列整齐的子实层。无性阶段不如其他子囊菌那样发达,很多不产生分生孢子。盘菌大多为腐生菌,少数可以寄生在植物上引起病害。引起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

(1)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丝体形成菌核,菌核萌发产生具长柄的褐色子囊盘。子囊与侧丝平行排列于子囊盘的开口处,形成子实层。子囊棍棒形,子囊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单细胞。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非洲菊菌核病(S.sclerotiorum)、风信子菌核病(S.bulborum)等。

(2)散斑菌属(Lophodermium)。子囊盘埋生在长形子座中,椭圆形,黑色,张开时纵裂成长缝。子囊棍棒状,有侧丝;子囊孢子线型或针形。常引起观赏五针松落叶病。

(四)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etes)

担子菌亚门真菌是最高级的一类真菌,寄生或腐生,其中包括可供人类食用和药用的真菌,如平菇香菇草菇猴头菇木耳银耳竹荪灵芝茯苓等。其主要特征是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多数担子菌营养菌丝体的每个细胞都是双核的,所以也称双核菌丝体。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等机构;担子菌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散生或聚生在担子果上,常见的担子果,如蘑菇、木耳等。担子上着生4个小梗和4个担孢子。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较密切的担子菌主要有:

1.锈菌

活体寄生菌,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在锈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典型锈菌具有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冬孢子主要起越冬休眠的作用,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常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锈孢子、夏孢子是再次侵染源,起扩大蔓延的作用。有些锈菌还有转主寄生现象。锈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由于在病部可以看到铁锈状物(孢子堆)故称锈病。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如下(图2-15)。

图2-15 引起植物锈病的重要病原属

1—胶锈菌属(a.锈孢子器;b.锈孢子;c.性孢子器;d.冬孢子);2—柄锈菌属;3—多胞锈菌属;4—层锈菌属;5—单胞锈菌属;6—栅锈菌属
(仿李怀方,园艺植物病理学)

(1)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冬孢子双细胞,浅黄色至暗褐色,具有长柄;冬孢子柄遇水膨胀胶化;锈孢子器长管状,锈孢子串生,近球形,黄褐色、表面有小的瘤状突起;无夏孢子阶段;该属锈菌大都侵染果树和林木,转主寄生,即担孢子侵染蔷薇科植物,如梨树等,而锈孢子则侵害桧属植物。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梨-桧锈病、贴梗海棠锈病等。

(2)柄锈菌属(Puccinia)。冬孢子有柄,双细胞,深褐色,单主或转主寄生;性孢子器球形;锈孢子器杯状或筒状,锈孢子单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夏孢子黄褐色,单细胞,近球形,壁上有小刺,单生,有柄。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美人蕉锈病、锦葵锈病、结缕草锈病等。

(3)层锈菌属(Phakopsora)。冬孢子无柄,椭圆形,单胞,在寄主表皮下排列成数层,夏孢子表面有刺。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枣树锈病、葡萄锈病等。

(4)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冬孢子3至多细胞,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柄基部膨大。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玫瑰锈病、月季锈病等。

(5)单胞锈菌属(Uromyces)。冬孢子单细胞,有柄,顶端较厚。夏孢子单细胞,有刺或瘤状突起。能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病害。

(6)柱锈菌属(Cuonartium)。冬孢子无柄,单胞,淡黄褐色,很多冬孢子紧密连结成柱状,外露于寄主表皮。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栗毛锈病、松芍锈病等。

(7)栅锈菌属(Melampsora)。冬孢子单细胞,无柄,排列成整齐的一层。夏孢子表面有刺或瘤状突起。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垂柳锈病等。

2.黑粉菌

黑粉菌以双核菌丝在寄主的细胞间寄生,一般有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典型特征是形成黑色粉状的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和担孢子。黑粉菌的分属主要根据冬孢子的形状,大小,有无不孕细胞,萌发的方式及冬孢子球的形态等。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黑麦草条形黑粉病、早熟禾黑粉病等。

3.层菌

层菌一般有比较发达的担子果,它们大多是腐生的,少数是植物病原菌。担子在担子果上很整齐的排列成子实层,担子有隔或无隔,一般外生4个担孢子,层菌通常只产生有性孢子即担孢子,很少产生无性孢子。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中的菌核、菌丝或菌索进行传播和蔓延。层菌一般是弱寄生菌,经伤口侵入到果树根部或枝干的维管束,主要破坏木质部,造成根腐或木腐。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苹果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桃木腐病(Fomes julvus)和花木根朽病(Armillariella tabescens)等。

(五)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很多是腐生的,也有不少种类是寄生的,在半知菌的生活史中只发现其无性阶段,未发现有性阶段,所以称为半知菌或不完全真菌。当发现其有性阶段时,大多数属于子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菌。半知菌主要特征是营养体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着生分生孢子的机构有各种类型(图2-16)。有的无分生孢子果,分生孢子梗散生,或束生,或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有的形成孢子果,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着生在近球形、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中,或盘状的分生孢子盘内。多年来,真菌学家关于半知菌的分类意见有较大差异,但目前主要以分生孢子梗着生的方式、分生孢子的生成方式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图2-17)等为依据对半知菌进行分类。

图2-16 半知菌的子实体与菌核

1—分生孢子器外形;2—分生孢子器剖面;3—分生孢子梗;4—分生孢子盘;5—菌丝及菌核
(仿李怀方,园艺植物病理学)

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半知菌,有下列几类:

1.丛梗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疏散的分生孢子梗上,或着生在孢梗束上,或着生于分生孢子座上。分生孢子有色或无色,单胞或多胞。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

(1)粉孢属(Oidium)。菌丝体白色,表生。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长圆形,单胞,无色,串生,自上而下依次成熟。能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的白粉病,如大叶黄杨白粉病。

(2)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分生孢子梗呈轮状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单生或丛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黄栌枯萎病等。

图2-17 半知菌分生孢子形态

1—单胞孢子(叶点霉属);2—双胞孢子(盘二孢属);3—多胞孢子(镰孢菌属);4—砖隔孢子(链格孢属);5—线形孢子(尾孢属);6—螺旋孢子;7—星状孢子
(仿邢来君,普通真菌学)

(3)青霉属(Pen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呈一至多次扫帚状分枝,分枝顶端形成瓶状小梗,其上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柑橘青霉病、百合鳞茎青霉病等。

(4)葡萄孢属(Botrytis)。分生孢子梗细长,灰褐色,有分枝,分枝顶端常明显膨大呈球状,上面有许多小梗,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聚生成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或灰色。菌核不规则,黑色。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月季、仙客来秋海棠等植物的灰霉病(B.cinerea)等。

(5)尾孢属(Cercospora)。分生孢子梗黑褐色,丛生于子座组织上,不分枝,直或变曲,有时呈屈膝状。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生,无色或深色,线形、鞭形或蠕虫形,直或微弯,多胞。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柿角斑病、石刁柏灰斑病等。

(6)链格孢属(Alternaria)。分生孢子梗淡褐色至褐色,单枝,短或长,弯曲或成屈膝状。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褐色,形状不一,卵圆形、倒棍棒形,有纵横隔膜,顶端常具喙状细胞。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香石竹黑斑病,腊梅、荷花褐斑病等。

(7)镰孢霉属(Fusarium)。分生孢子梗聚集成垫状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形状大小不一。大型分生孢子多胞,无色,镰刀形。小型分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香石竹和大丽菊枯萎病(F.sambucinum var.coeruleum=F.roseum)等。

2.黑盘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盘上。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

(1)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表皮下,有时生有褐色、具分隔的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色,短而不分枝,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新月形。可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的炭疽病,如梅花炭疽病等。

(2)盘二孢属(Marssonina)。分生孢子盘小,生于叶的角质层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长圆形,无色,有一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月季黑斑病、夹竹桃黑斑病等。

3.球壳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器内。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

(1)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分生孢子器埋生,有孔口。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小,单胞,无色,近卵圆形。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广玉兰斑点病、凤仙花斑点病等。

(2)茎点霉属(Phoma)。分生孢子器埋生或半埋生。分生孢子梗短,着生于分生孢子器的内壁。分生孢子小,卵形,无色,单胞。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柑橘黑斑病、文竹枝枯病等。

(3)大茎点霉属(Macrophoma)。形态与茎点霉属相似,但分生孢子较大,一般长度超过15μm。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海棠的轮纹病、君子兰叶斑病等。

(4)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常见的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能萌发;另一种孢子线形,一端弯曲成钩状,单胞无色,不能萌发。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如石刁柏茎枯病、栀子溃疡病等。

4.无孢菌

这类半知菌不产生孢子,只有菌丝体,有时可以形成菌核。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

(1)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丝褐色,多为近直角分枝,分枝处有缢缩。菌核褐色或黑色,表面粗糙,形状不一,表里颜色相同,菌核间有丝状体相连。不产生分生孢子。这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寄生性的土壤习居菌,主要侵染园林植物根、茎引起立枯病,如柑橘、翠菊立枯病等。

(2)小核菌属(Sclerotium)。菌核组织坚硬,初呈白色,老熟后呈褐色至黑色,内部色泽不一致,内部浅色。菌丝无色或浅色,不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多种园林植物如牡丹、菊花、君子兰等的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