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植物保护养护:病害因子分析及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保护养护:病害因子分析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那些对病害发生和发展仅起促进或延缓作用的因素,只能称作病害诱因或发病条件。应当指出,寄生物和病原物是有区别的,有的寄生物并不形成病害,如豆科植物的根瘤、兰科等植物上的菌根菌等。它们与寄主共同进化,相互适应,互利互助,逐渐成为共生关系,菌根菌的应用已经成为植物病害重要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园林植物保护养护:病害因子分析及防治方法

(一)病原

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这里所指的原因是指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而那些对病害发生和发展仅起促进或延缓作用的因素,只能称作病害诱因或发病条件。

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传(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传(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1.生物性病原

这类病原均为有生活力的生物,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生活在所依附的植物内(或上),这种习性被称为寄生习性;病原物也被称为寄生物,它们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病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植物界的寄生性植物,菌物界的真菌,原核生物界的细菌和植原体,还有非细胞形态的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它们大都个体微小,形态特征各异。

应当指出,寄生物和病原物是有区别的,有的寄生物并不形成病害,如豆科植物的根瘤、兰科等植物上的菌根菌等。它们与寄主共同进化,相互适应,互利互助,逐渐成为共生关系,菌根菌的应用已经成为植物病害重要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

生物性病原中还应包括植物种质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带有某种异常的遗传因子,而显示出的遗传性病变或称生理性病变,例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它与外界环境因素无关,也没有外来生物的参与,这类病害是遗传性疾病,病因是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属于生物病因的非传染性病害。(www.xing528.com)

2.非生物性病原

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非生物性病原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又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化学因素包括营养的不均衡(大量和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

不同的园林植物都有其最适合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对气候因素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讲,超过其适应的范围,植物就会得病。如高温、强光照导致的向阳面果实的日灼病,低湿引起的冬青叶缘干枯,弱光引起的植物黄化、徒长等,都可以看作是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二)病害三角

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协同作用。这很像一场以环境为裁判的病原与寄主的竞赛,病原越强病害发生越重,寄主越强病害发生越轻;环境越有利于病原,病害发生越重,环境越有利于寄主,病害发生越轻。植物病害需要有病原、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

由此可见,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