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终身学习时代,这意味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缺乏好学精神、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终身学习是当今时代的生存概念。同时,社会的多元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也给社会的广大群体提出了发展个性的吁求,个性发展是自我对自身发展的重视,是对自我的定位和发展规划。在素质拓展活动教育整体框架下的个性发展活动,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重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自重精神的内涵
自重精神是指人们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以及自珍自爱的品格。自重,不是自以为是,不是自高自大;自重,需要清醒,需要明智;自重,需要宁静,需要淡泊,自重有时候是俯首含胸,虚怀若谷;自重,是一种定力,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自重指向于人对自身的评判,在重视自身的基础上,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明确自身的社会属性,立己达人,回归于自我的发展。在这里,自重精神指向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重精神立足于个体对自身的重视,积极发展自身,培养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品质,一般来说,就是积极发展自身的个性。“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即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简单地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的定义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而我们一般认为,个性就是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之所以有别于他人的行为”。应该说,不管个性如何定义,一个着意于发展个性的人,首先是一个自重的人。其次,自重在个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完善自身。这体现在个性的诸多方面,尤其是个人的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等。最后,自重对于学生而言,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我们已经步入一个学习的时代,在知识的高速推进和更新下,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就意味着会被社会边缘化,终将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传统中国社会强调人的自重,要求“君子慎独”,强调一种道德化的人的发展情境。在当代社会,我们也要强调自重精神,强调“君子慎独”,但同时更强调自我的发展,与时俱进,强调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二)学习能力的内涵
不管你是否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未来学习主体唯一具有的持久优势,就是有能力学习得更快更好。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谁对变化把握得全面,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如果你懂得的知识比别人多,能力比别人强,你就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而要想懂得的知识比别人多,能力比别人强,你就得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从某个角度讲,竞争就是比速度,看谁学得快。只有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从各种资源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到实践领域的变革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管理再造与自我修炼,挖掘出最本质的竞争力。
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取代。今天知道的东西,可能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法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指出:“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缺乏学习能力,对个人是悲惨的,对组织是致命的。”
学习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学习是指在书本或在他人辅导下获得知识。新版新华词典对学习的解释是:“通过读书、听课、研究、进行教学实验、参加实际工作等方式学得知识和技能。”广义的学习是指一个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全过程。从信息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人不断接受并与外界交换信息的过程。像电脑不断升级换代一样,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人脑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学习并不一定是有益的,见到什么就学什么,这样的学习不仅无益,甚至对人的发展有害。因此,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学会如何学习并提升学习能力,比重视和加强学习更重要。所谓学习能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的能力。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能力。这就像我们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情况一样。不能只看到大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美好外表,因为无论有多么美的外表,如果大树的根已经烂掉,那么眼前的这些繁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学习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这些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人类发展至今,大脑愈来愈发达,一个人脑细胞总量已超过150亿,而人穷其一生只用得上其百分之几。人脑的巨大容量为每个人都可能可以吸收、消化、储存数以亿计的知识信息量提供了前提。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摄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学习能力就是掌握和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学会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由博返约的学习方法。当今社会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量剧增,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学校传授的知识大多为基础性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教会个人获取知识的本领比授予他们知识更加重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就是一种进步。在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同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学习能力是指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在活动中培养自重精神,提高学习能力(www.xing528.com)
活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而且将学生个性的培养纳入了一个更为基本的范畴:自重精神。在自重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更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个性发展的导向上,以个性发展为终极目的,但同时在个性发展的路径上,构建更为积极的、健康的价值体系。
自重方能自信,自信方能自为,自为方能有为,有为方能有味,有味才有个性。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正确的自我影像,就是恰当的自我观念,既不自鸣得意或沾沾自喜,也不自我贬抑或怨天尤人;既不急着去探究自己,也不光靠感觉去捕捉自我;乐意向别人求助,但是也充满了信心。”自重是自信的基础。培养自重的方法很多,我们且举几个较为平实的来看:第一,肯定自我。肯定自己的生命不是“漆黑一团”,而是充满目的与方向的。有目的就有意义,有方向就有进步,因此人生必须与时俱进,日渐改善。只要肯定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然后在人生旅程上就容易达成人格完整、温和自持的君子理想了。其次,认清成败。人生总有一些愉快的成功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痛苦的失败教训;所谓认清成败,就是一方面多多回忆成功的过程,以此勉励自己再创佳绩,另一方面对于失败应该抱着正确的态度,就是“失败过”并不等于“失败者”,就像“做坏了一件事”并不等于“坏人”一样。
没有人是注定不能成功的。问题是这个人必须先辨明“为什么要成功”以及“如何可以成功”。自重使一个人可以回答“为什么要成功”,因为“我”的意义要得到肯定,“我”的价值也要得到实现。自信使一个人可以回答“如何可以成功”,因为我具备这样的智能和才性,我能够应付这样的局面,我能够接受这样的挑战。
个性的发展,要在共性中寻找和建立。这个共性,就是个体对于自身发展的追求。而在高等学校中,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追求,如果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则其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化而变得肤浅。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了解学生个性追求中的一些问题,以便对其进行分析并想出应对措施。
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主要阅读对象依次为:休闲娱乐性的杂志、时政新闻类的杂志、通俗文学、课本或参考书、经典名著。这表明,学生们的阅读对象比较通俗化,主要是娱乐时尚、时政新闻以及通俗文学方面的读物,经典名著不是他们热衷的阅读对象,甚至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对此有更多地投入,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培养更高雅的读书品味,从而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一个学习化的时代,学生要承担更大的知识压力。一个自重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着力于自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升个人能力,健全个人人格,建设更为丰满、积极、健康的个性。在自重的基础上,切实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问相连。学者要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仅要向强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且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克服治学过程中过多的肆意猜测、专横武断、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和自以为是,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是学思结合。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固然重要,但无论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的间接经验,还是通过向别人请教所获得的直接经验,都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做到学思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思离不开学,学是思的前提基础,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同时,学也离不开思,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不思而学非真学,虽学不明。学生应在学习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力求感知正确,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能近取譬”,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学行并重。学子们应把学到的政治、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付诸实践,做到“学以致其道”和“学以致其用”。在学与行的关系上,要求在实学的基础上,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