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务实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务实精神与实践能力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学生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务实、负责、实践能力很强的一代。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三)在活动中培养务实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社会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务实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学生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务实、负责、实践能力很强的一代。在素质拓展活动教育整体框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务实精神的内涵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一种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而是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君子强学而力行。”强学和力行,都要求一个人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努力读书学习,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年少时开始努力学习一直到老,方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显,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二)实践能力的内涵

实践能力就是指既能实际动手操作和处理信息,又能在复杂环境条件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知识才能由平面的、单向的转化为立体的和多元的,从而生动鲜活起来。在信息时代,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仅依靠书本上教授的方法很难在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需要实际动手去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实践既能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毛泽东的《实践论》一文中明确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世界得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根据和基础,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不畏艰辛、持之以恒地将创造性的思想和设计转化为行为或实物,将精神创造转化为物质创造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培养务实精神、提高实践能力(www.xing528.com)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是我们应有的理念和战略。但是,在新环境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两大难题,一是经费不足,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较少。高职院校应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继续向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倾斜,压缩其他方面的支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有明显的增多。关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必须走“小批量,多基地,多样化”的模式,同时把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校企合作”结合起来,把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结合起来,把专业实习与学生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双导师培养”模式创新结合在一起,建立一批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同时大力推进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生双导师培养,使得加入“双导师培养”的学生比例明显提高。学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经过不断的努力,在企业、政府机关、社区、乡村建立“数以百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形成社会实践基地网络。只有这样,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才有保障。学生的社会实践除了“专业实践”之外,还有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志愿活动”或与专业相关,或与专业关联度并不大,但它们都是学生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进同社会群众的感情、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要有一个系统的策划,使之与学生的专业实践密切结合,互为补充,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现在的高职教育文化中还缺少关注现实和参与实践的激情。说到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很多人都可以说出其存在的无数困难。除了一些客观的困难之外,在理念上、文化上的不足也是制约社会实践深入开展的因素。高职院校应该大力营造一种鼓励关注现实、参与实践的文化氛围,应把“担当社会责任”作为学校的使命与追求。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就要去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去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去参与中国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培育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不是使知识机械、被动地为人所接受,外部条件对人的作用必须通过人本身的实践来体现,所以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过“做即是学,学即是做”的观点。

社会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客观上看,社会实践的环境远比校内学习环境要艰苦,但是这种艰苦可以使学生确立自尊、自信、自立的意识,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遵守纪律,从而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良好地发展其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实践、经受磨炼,可以使学生提高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突破障碍的心理能力。

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学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走出去,可以使他们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能使他们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加快成熟,懂得人生艰辛、幸福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还会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处世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最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为他们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实践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实践也是展示自身综合素质、展示自我的极好机会。有了这两方面条件,只要一有机会,幸运便会眷顾他们。

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重要的是,在当今社会信息迅猛增长的趋势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是他们学习、生活乃至将来工作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量的知识还是需要他们通过实践去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