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素质拓展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素质拓展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学校体育教学的综合教学目标是“运动参与能力、身体全面健康、运动技术发展、心理水平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从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方面来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传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课程的要求。

《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学校体育教学的综合教学目标是“运动参与能力、身体全面健康、运动技术发展、心理水平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能力方面都可以达到目的。可是从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方面来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传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课程的要求。而且在对体育教育专家、社会培训专家、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90%的体育教师、100%的社会素质拓展训练专家和95%的在校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能否引进素质拓展训练的调查研究中发现,100%的学生、80%的体育教师和90%的社会素质拓展训练的专家认为素质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前景比较乐观。由此可见,素质拓展训练受到了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虽然现在素质拓展训练进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是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素质拓展训练是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的重要课程。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人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市场对当今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想要在这种大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每年九月份我们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完善和武装自己,可是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可以说,学生自杀率每年都在增长,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呢?现在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挫折,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处处受到保护、照顾的成长背景下,很难有机会接受吃苦的教育,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非常弱。这使得学生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地调整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不能较快的融入工作环境,工作和生活中的挫败感加强,以至于影响到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成败。

时代的发展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发生了变化。当今社会最需要具有能独立思考、勇于怀疑、拥有创新意识、具有大胆想象、尊重事实和有科学精神的人才。这些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对人的知识量提出了要求,还从人的心理层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人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育界非常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培养,甚至给予了运动技术超乎寻常的看重,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学习,可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www.xing528.com)

高职院校当今的体育教学,不能只承担练习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还应该从学生心理素质入手,使学生在走进社会后可以更快、更好、更强地适应社会环境、融入社会,这是新世纪社会赋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又一个新目标。而素质拓展训练可以非常好地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更好接受社会各方面挑战的作用,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

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着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同时,素质拓展训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