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倚音
1.倚音的定义
倚音是最常使用的装饰音。根据装饰音的数目与位置,倚音又分为单倚音、复倚音、前倚音、后倚音等。一个音符的倚音称单倚音,两个以上音符的倚音称复倚音;倚音在主音前面称前倚音,倚音在主音后面称后倚音。
2.倚音的分类
(1)单倚音
单倚音又分为短倚音、长倚音和后单倚音。
短倚音一般是在主音前面附加一个高一度或低一度的小音符,记谱时使用的音符时值均小于主音的时值。为了与长倚音相区别,短倚音的符干上画一条斜线。弹奏时,短倚音从主音时值里面提取很短的时值,快速进入主音,重音放在主音上。倚音的发音长短与记谱的时值无关。
长倚音一般也是在主音前面附加一个高一度或低一度的小音符,记谱时使用的音符时值均小于主音的时值,与短倚音的区别是在符干上不画斜线。弹奏时,长倚音从主音时值中提取时值。当主音没有符点时,长倚音占主音1/2时值;当主音是符点音符,而倚音是用主音的1/3时值标记时,长倚音占主音1/3时值;当长倚音是用主音的2/3时值标记时,长倚音占主音2/3时值,重音都放在长倚音上。
后单倚音是在主音后面附加的一个比主音低一度或高一度的小音符。记谱时,后单倚音时值小于主音。后单倚音都是短倚音,所标记的时值与实际发音长短无关。弹奏时,后单倚音占主音时值,在主音即将终了时加进去。
(2)复倚音
复倚音是在主音前面或后面附加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小音符。复倚音附加在主音前面称前复倚音,附加在主音后面称后复倚音。复倚音一般用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标记,但与实际发音长短无关。
前复倚音一般占主音时值,只有当复倚音较长,并且复倚音前面是休止符时,才可以占用休止符的很短时值。弹奏时,复倚音需要用极快的速度弹奏,否则就会因占用主音时值过长而影响了主音的旋律音作用,或者超过主音的固有时值而破坏了节奏的稳定性。弹奏较长的复倚音,需要有娴熟的运指技巧,以保证复倚音清晰、连贯和流畅。
后复倚音占主音时值,占用的时值长短决定于复音的多少:若复音少,则占用时值短;若复音多,则占用时值长。但无论复音有多少个,都必须使主音保持较长时值,以突出主音的旋律音作用,并且不能超出主音的固有时值。弹奏时,后复倚音在主音发音一定时值后加入进去,重音放在主音上。
倚音还有其他分类,例如上倚音、下倚音等,因为这些倚音已概括在单倚音和复倚音类别里,在此不再赘述。
所有的倚音都是连音,倚音与主音之间不能中断,否则就会破坏倚音的装饰效果。
3.倚音的演奏方法
(1)短倚音的演奏方法
短倚音又称碎音,是最常用的装饰音之一。它用主音前的不大于八分音符的小音符表示。小音符的符号朝上,符干和符尾处画一斜线。
学生在钢琴入门以后,进入初级阶段学习时开始接触短倚音。在《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中第80条练习曲首次出现短倚音(前面四手联弹中教师弹奏部分除外)。在《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第五册的小曲《风笛手来了》开始出现短倚音。在这首乐曲上面附有这样一段小音符的弹奏提示:“不占时值,尽快地‘一带而过’并进入后面的主要音。”这就说明短倚音有以下3个特点:从理论上讲,小音符不占时值,实际弹奏时应尽快奏出,它有“挤入”的含义;重音落到后面的主音上;小音符本身要轻松,同时要弹清楚。
刚刚开始弹短倚音时,学生往往模仿教师把小音符弹得很快,结果小音符和主音被一起“捻”出来,声音笨拙而含糊不清。如不及时纠正,以后弹短倚音,特别是复倚音时,就会出现“吃音”或弹不均匀的毛病。所以,在一开始接触短倚音时,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明它的动作要领。
①在短倚音中,小音符和主音是一个既独立又连贯的整体。弹小音符时,抬手落键,然后把力量传递给下一手指,并低抬指弹奏主音,不能僵硬地把主音按出来。
②小音符弹完迅速放松,不要黏在键子上,重音落到主音上。
③开始时一定要慢练,多做分解动作,直到动作准确了再加速。另外,短倚音还有双倚音、三倚音等形式,小音符的位置也可前可后;小音符出现在主音之后的短倚音称后倚音,它们的弹法和特点不变。
有时,初学琴的学生弹短倚音还会出现另一种问题,就是遇到一些音符较多或节奏较复杂的旋律,为了弹清楚其中的短倚音,他们把旋律本身的节奏改变了。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这些初学的学生手指不够独立、灵敏,盲目求快,以及节奏感不强等。要想改正这些错误,除了要加强手指的练习外,还应先去掉小音符,把骨干音的拍子弹准,把短倚音后的音符时值弹足,再在慢弹基础之上加小音符,保持节奏前后一致。
(2)长倚音的演奏方法
倚音又称长倚音,它也是在主音前用小音符表示。不过倚音的小音符时值不超过四分音符,小音符的符尾上也不加斜线。由于倚音同短倚音外表类似,因此常被混为一谈。这非常不利于作品的正确处理。其实倚音与短倚音内在区别很大。第一,倚音的小音符是占有时值的,占后主音时值的1/2甚至2/3或更多,而不是“不占时值”。第二,弹倚音时重音在小音符上,不像弹短倚音那样重音落在主音上。第三,倚音只有一个小音符,在主音的前面,同主音相距二度;而短倚音则有单、复形式,它的小音符可以在主音之前,也可以在主音之后,和主音的关系可以是级进也可以是跳进。第四,从历史角度讲,二者使用的年代不同:短倚音是直到现在还十分常用的装饰音;而倚音只在古典时期经常使用,在现代乐谱中已很少出现。
当学生的钢琴程度达到初中级水平,就要经常弹奏些海顿、莫扎特及斯卡拉蒂这些古典乐派大师的钢琴奏鸣曲。这些乐曲包含大量的倚音,所以弹好倚音是非常必要的。
弹好倚音就要根据倚音与短倚音的不同点分清各自定义,区别对待。有些学生把倚音弹成了短倚音,就会使本来庄重流畅的旋律变得滑稽、跳跃。结果往往因为这一小段乐句处理错误使得整首乐曲情绪混乱。所以必须首先把倚音同短倚音区别开;然后根据倚音的特点,弹准重音和节奏。弹倚音前,应先抬手呼吸,把重量落到小音符上,然后力量传递给后面主音,把小音符同主音自然地衔接起来。如果后面的主音是一拍,那么弹奏时小音符和主音各弹半拍;如果主音是符点音符,例如是三拍,那么弹奏时,小音符弹主音时值的2/3,即二拍,主音弹一拍。
从听觉上讲,倚音的小音符更类似旋律音,它的触键方法同骨干音的触键方法一致。
(二)波音
1.波音的定义
装饰音中有两种小的颤音形式,称为波音。正常的波音或者下波音是把一个音符和比它低半音的另一个音符,进行一次非常快速的交替演奏,这种波音也被称为拍击音。波音是由主要音符开始向上或向下与相邻的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其中向上波动的称为顺波音。演奏时,需要先奏完主音,再迅速奏上方邻音,再返回主音。向下波动的称为逆波音,演奏方法与顺波音相反,演奏顺序为“主音—下方邻音—主音”。和回音一样,如果波音记号上方或下方加上变音记号,则主音上下的辅助音也要随之升高或降低。
2.波音的分类
波音有复波音、下波音、下复波音、顺波音、逆波音、单波音之分。波音在演奏、演唱时一般占主音的时值。
①下波音表示必须迅速连续奏出的3个音。
②下复波音表示必须迅速地连续奏出5个音。
③复波音表示必须迅速地奏出连续的5个音。
3.波音的演奏方法
波音一般用主音上加波音符号表示。有时也把波音包含的所有音同时标出。明确了波音的种类以后,让我们再了解一下弹奏波音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波音的辅助音占主音时值,其主音同辅助音交替的快慢同弹奏作品的速度及主音的时值有关。
第二,重音一般在第一主音上,有时也在后面的主音上。
第三,所有的波音记号上方或者下方都可以加升降号,这些升降号表示辅助音的升降变化。
对于不同作曲家来说,相同的波音符号有着不同的含义。初学者应广泛接触作品,深入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熟悉各个作曲家的习惯和风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要认真参看谱后注释,学会理顺乐曲的前后句,弹好节奏特殊或附有前后级音的波音。
初学者可以先弹弹《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中的第81、95条,以及《巴赫小前奏曲及赋格》,由浅入深,从根本上理解波音。对于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还要选用不同的练习曲,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比如有些同学,弹奏整首乐曲的其他部分都很清楚、流畅,可是一碰到波音就紧张起来,所以总是把握不好波音经过音的速度。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弹《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中的第17条。这首练习曲的第一段把波音的经过音用小音符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以前弹奏短倚音的经验把旋律的节奏弹准。而练习曲的第三段运用了符号表示法,而且第一、三段旋律相同,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第一段的音乐记忆自然而然地弹准第三段的波音。再如,巴赫在创作《创意曲集》时,亲自把所有的波音都加了注释。这样在速度不同的乐曲中波音时值的长短,以及复波音前后缀音如何添加,都一目了然。所以说巴赫的《创意曲集》是练习波音不可缺少的作品。
弹奏波音应注意把经过音弹得灵活、清晰。在音乐作品中,特别是在巴赫的作品中,波音已不只是起到装饰和点缀的作用,而成为一种重要的、不可省略的音乐要素。
(三)回音(www.xing528.com)
1.回音的定义
回音是由4个或5个音组成的旋律型装饰音。回音记号可以记在音符上,也可以记在两个音符之间。如果回音记号上方或下方加了变音记号,则主音上下的辅助音也要随之升高或降低。
回音的重音一般在本音上,也有在辅助音的第一音上的,需根据乐曲速度和本音时值的长短来决定。
2.回音的分类
回音分顺回音和逆回音两种,用主音上方加回音记号表示。同波音一样,回音也可同时写明所包含的全部音符,符号上、下方也都可以加升降记号,表示上、下方辅助音的半音变化。
3.回音的演奏方法
回音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特性就是顺逆回音都有两种弹法。第一种包含4个音,第二种则有5个音。举例说明,4个音的顺回音是由上方辅助音开始,到主音再到下方辅助音及主音。5个音的顺回音是由主音开始,后面的顺序与4个音的顺回音相同。逆回音和顺回音方向相反。4个音的回音整齐、平稳,5个音的回音华丽、生动。我们可以根据乐曲的情绪及指法提示选择合适的弹法来弹谱面上的回音。回音记号有时也标在主音的右上方,特别是符点音符的回音用这种标记法,它的弹法同5个音的回音基本一致。
回音也是在学生达到初中级程度时开始学习。《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第73、76、81条等都是回音练习曲。在《小奏鸣曲集》中,也出现了大量回音。弹回音时应注意双手配合,弹伴奏声部的手指应把握节奏不变。弹旋律声部的手指应把回音的经过音弹得均匀清楚。在快速乐曲中,回音要表现得灵活轻巧;在慢速乐曲中,回音要流畅,以此充分展示旋律的华丽与动感,突出音乐表现。
(四)颤音
1.颤音的定义
颤音是一种将本音与上方邻音快速而均匀地反复交替奏出的技巧。颤音的奏法有3种:一种是先将本音奏出,紧接着均匀、迅速地奏出本音上方二度(可以是二度、三度、四度等)音,使本音与其上方二度音快速、均匀地交替出现;一种是先奏出本音上方的音,再紧接着奏出本音;也可以先奏出本音下方的音,再紧接着奏出本音。如果颤音标记后有波浪线,就表示颤音持续时间需加长。在演奏时,还需根据颤音符号上方或下方出现的升号、降号、还原号等变音记号准确演奏。
同波音比较一下,我们不难看出,颤音同波音都是由主辅音交替弹奏而成,其交替音的多少都同乐曲的速度及主音时值有关,并且它们都可以加前后缀音。因此在某些乐曲中颤音同波音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有些乐谱,如《巴赫小前奏曲及赋格》,它的编者在前言中就把波音称为颤音。
颤音始终保持主辅音的均匀交替,如加尾音往往用三连音或五连音形式解决,而波音往往在主辅音交替之后迅速回到主音上。这是颤音同波音的不同点。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区分。
2.颤音的演奏方法
初学颤音的学生,应采取慢弹的方法“四对一”,即一拍弹四个音;或“二对一”,即一拍弹两个音来弹奏颤音。《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第74条正式接触颤音,初弹这条练习曲的学生就可以采取“四对一”的慢弹方法来练习。
练习颤音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手指独立,能控制弹奏音色,并能保证声音清晰、颗粒性强。弹奏使用的两指动作要协调,保持主辅音交替均匀。特别注意,练习时应有意更换手指,使每个手指都能胜任颤音弹奏。
②指尖灵活,触键点集中,弹完后迅速离键,每个音符都不应延留以免声音黏在一起。
③对准伴奏声部,严格按拍子弹,跟着颤音跑动。把节奏加快,或是为了弹足颤音把节奏放慢,都是不对的。要克服这些毛病,就要做到左右手协调一致。
④开始慢弹,弹均匀后,再逐渐加速。所弹颤音数目要固定,不能随便增减。
⑤弹奏颤音时,一定要注意其他手指的放松。手臂可以为使手指灵活而轻轻地左右摆动。整个颤音都要弹得轻快,给人一种轻而易举的感觉,听起来自然而流畅。否则越紧张用力,声音就越发笨拙、磕磕绊绊。
《哈农指法练习》第46条,《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第65、67、98条,《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二册的《夜莺与布谷鸟》《小鸟的歌》《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22条等等,都是很好的颤音基础训练,教师应提醒初学的学生弹好这些练习曲。随着接触作品数量的增多,学生会逐渐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些颤音从主音开始弹,有的从上方辅助音开始,还有的从下方辅助音开始?它们的运用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首先参看作曲者的注释,如果他用小音符提示开始音,或用指法标出颤音的方向,或在谱后注明所包含的全部音符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他的提示找到开始音的位置。如果谱面没有什么注释,我们可以记住这样一条规则:1580—1827年,即贝多芬以前,颤音是由上方辅助音开始的;此后的音乐作品中,颤音多从主音开始。不过,这条规则不是绝对的,我们必须灵活掌握,才能真正地把颤音弹准。从下方辅助音开始的颤音一般要用小音符特别标出。
颤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装饰音,许多作曲家和即兴创作的人都特别偏爱它,它使音乐更传神,使我们的演奏技巧更丰富。
(五)震音
1.震音的定义
将和弦音分为两部分,快速地交替弹奏的奏法称为震音奏法,这是钢琴及其他键盘类乐器的常用手法。震音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它的表现特点是:低音区的震音如同乐队中的定音鼓,可以表现宏伟的气势和深沉的情绪,也可以通过震音力度变化的特点,表现强烈的、戏剧性的效果;高中音区的震音清澈柔和,多用于描写景物或起背景音的作用。震音的音数则是自由而灵活的,不严格要求一定的音数。
2.震音的分类
在歌曲伴奏中,震音的伴奏虽然难以成型(和其他音型比较,震音演奏时的单位音符有时较为自由,不能像其他音型那样规整),但在这里我们仍以“音型”归类。
震音适合在钢琴的各个音区弹奏,因此它在歌曲的伴奏中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处在低音区的震音可模拟定音鼓的音色,可表现雷声轰鸣、波涛汹涌或情绪跌宕起伏;中声区则润如珠玉,可模拟弹拨乐器的音色,善表现委婉、柔情的歌唱性旋律;高声区清亮透明,如弦乐器交织演奏所勾描的安详宁静的晨间或星夜。双手在高低音区同时演奏的震音犹如管弦乐队的全奏,气势宏伟,音响辉煌。在歌曲伴奏中,震音一般只用于歌曲的局部,以塑造音乐背景或表达特定的情绪。
3.震音的演奏方法
开始练习震音时,可做一种无声练习,先练习抬指、按指的基础动作,即手指的第三关节的活动,其他指关节不动,保持一个固定的圆弧状。这可使抬指落指动作有弹性、迅速,并能具有一定的力度而又放松自如(一指在第一把位或半把位时,第二关节有时也参与活动)。然后练习甩指与打指。甩指分下甩与上甩两种。下甩是将手指稍抬高一点后,用一种突然的爆发力向弦上甩下去,发力后立即放松,靠手指的重量甩落到琴弦上,手指完全不保留压力,因此它并不具备实际的演奏价值。上甩是用同样的方法突然向上发力抬指,然后突然放松,这是增加手指抬指落指的速度、力度及灵敏度的一种练习方法。打指也是一种用手指的爆发力来做手指速度与力度的练习方法,但手指落在弦上后仍然保留一定的力量,所以在实际演奏中有时也可运用。但打指练习要慎重,要避免左手指按弦重音过多、手指僵硬、不灵活的毛病。
放慢速度,确定每一个震音所需要演奏的音符数目,将音符数目简化成为具体的节奏组合,使学生一目了然,并在练习时严格控制。震音有了一定数目以后,不但容易练,而且容易促进打弦的松弛,尤其是由慢到快的练习,可以防止左手肌肉的紧张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产生。有些学生不愿慢练,认为慢练就不是震音的效果了,总是盲目地快打,这是错误的。慢练震音既能从容松弛,又能练就各手指的力量和弹性,慢练还可以给每一个音一个单独的动力,只有每一个声音都是独立的,不受前后音符的影响,方能演奏出连续的、均匀的声音。当然慢练的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快。因此,可以先慢而后逐渐加快速度,并且慢与快交替练习。这样快起来就能使左手松弛灵活、富有弹性,同时还增加了演奏的把握性。在熟练程度增加后再逐渐加速,使手指活动从有控制的、慢的、有节奏的均匀动作逐步发展到控制自如的、快的、有节奏的弹性动作。均匀是演奏震音的第一要求。
4.震音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在音乐作品的实际演奏中使用震音,要根据不同的乐句、不同的乐曲、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内容,来决定演奏技巧的不同处理方法。它的演奏效果不取决于其速度的快慢,而在于其与乐曲性质的配合、节奏时值的准确、适度的快慢,演奏时要清晰而有弹性,上下长短要均匀。最常用的有长震音、短震音。
长震音是为了使拖长的单音在演奏上避免其表情呆滞、没有生气、单调乏味等缺陷而设计的。在演奏时,特别要注意手指的放松,开始要给落指以重音,然后随着手指上下震动惯性去演奏,并不需要再用更大的力,使震音保持平稳、放松,节奏上要均匀,技术上毫不间断,效果才能清晰明确,给人以悦耳动听的感觉。一般有两种演奏处理方法。一种是一开始就快打,常用于情绪激昂的乐句中。为把乐句或乐段推向高潮,震音一开始就要演奏得很快,方显得激情满怀。另一种是开始先慢打,然后逐渐加快,常用在慢的、抒情的乐章及缅怀深情的乐句中。
短震音演奏的原则是,每个震音用指打弦的数目要完全相等,有数目则有规律,有规律则有节奏,有节奏则不紊乱,一般用于生动活泼、极富生命力的活跃乐句。
震音演奏还有双弦震音、双重震音、滑指震音等,这些震音的演奏方法都与上述单震音的方法相同。
5.练习震音的注意事项
①震音的音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学生在演奏震音时,只注意到震音中按弦的那个手指的音准,对打指的那个手指的音高不够重视,只要求快而不注意音准,尤其是小二度距离的时候容易越打越高,其原因主要是训练不严格或打震音的手指耐久力不够。这种情况需要慢练,严格倾听其音高。
②拇指不要紧张。
③不参与震音动作的手指不可紧张。
④按在键上的手指不要用力压键。
⑤手指抬的高度要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震音的速度及弹性。
震音演奏得好坏,除了关系到震音本身的演奏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左手指的活动机能,提高按弦的速度与耐力,并最终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内容服务。任何脱离音乐内容的、孤立的、单纯技术的演奏震音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