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钢琴创作作品的演奏
中国原创钢琴作品是中国作曲家在吸收和借鉴西方钢琴音乐创作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完成的,它既继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又与世界音乐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创造出包含中国民族风格和钢琴艺术特点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统统被称为中国原创钢琴作品。
原创作品的难易不同,既有适合初级程度的钢琴小品,也有充满炫技性的艰深的现代风格的大型作品。茉莉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一曲《茉莉花》传遍五湖四海。
《牧童短笛》堪称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钢琴复调作品,是贺绿汀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由于它的主题中国风格特征明显,易于接受,能更好地理解复调音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与演奏实践中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很突出。由于它技术难度不是很高,因此被广泛应用。它既适合刚刚达到中级程度的学生,也可以成为音乐家在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二)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的演奏
1.根据古曲和民间乐曲改编的作品
中国钢琴作品大多是根据中国古曲和民间乐曲进行改编的,且大多数作品集中在中级偏上的程度。要弹好这类作品,就必须先了解原作产生的背景及其演奏风格,了解古曲或器乐曲的原型和原乐曲的演奏乐器,以及要了解这种乐器的演奏特点和特殊声效。当用钢琴演奏这些古曲或民间器乐曲时,不需要刻意去模仿原乐器的演奏效果,而是尽可能挖掘钢琴乐器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一般而言,原曲最初的创作产生于哪一种乐器,其表现形式也必然深深地打上这种乐器的烙印,既体现了这种乐曲的全部优点,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乐器的限制。因而,在对原曲全部进行改编创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原曲所用乐器的影响。例如,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他在双目失明后流浪街头卖艺时用二胡创作演奏出来的。二胡可以比较容易地把那种苍凉、悲哀、无奈以及被深深压抑的对光明的渴望和热情弥漫于全曲之中。这个演奏特点也就明确了钢琴弹奏时的特点:一般需要采用重量移动法的触键方式,同时还要加上对音头的强调。这主要是二胡弓法所产生的特殊影响,从而在旋律的进程上形成独有的特点。
此外,一些休止符也可以体现二胡的顿弓的奏法。有了这个指导意识,在用钢琴演奏这首二胡改编曲时就能在心里先形成一个基本的演奏风格和框架。另外,在二胡的演奏中,有许多的滑音在钢琴演奏时却只能成为倚音,这就要求用钢琴处理这种倚音时要尽量处理得圆滑,而不能作为简单的装饰音来弹。
2.根据民歌和创作歌曲改编的作品(www.xing528.com)
在学唱各地传统民歌的同时,许多传统民歌被改编成创作歌曲。被改编的民歌既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又展现出时代特征及人们的精神追求。即使是处在启蒙学习阶段的钢琴学生,也可以接触到很多改编自中国各地区民间歌曲的钢琴小品。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了解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途径。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大量西方时尚的流行音乐涌入中国,广大的青少年很少有机会欣赏和学习到中国民间歌曲。学习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能够帮助人们产生对本国民间音乐的了解和热爱,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的艺术审美情趣和鉴赏力。
根据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品有很多,初学者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作品进行学习。这些作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民歌钢琴小品。
有些根据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品,虽然从演奏技术上来说比较容易,但它对中国民歌独有韵味的把握和对钢琴歌唱性触键弹奏方法的运用会要求得比较高一些,因此对于年幼的学生也许并不合适。当学生对中国民歌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才能欣赏这些作品。例如,姜元禄改编的《台湾民谣二首》、李斐岚《“信天游”主题小变奏曲》等作品对初学者来说就不适合了。初学者要体会歌唱性的以重量移动法为触键方式的歌唱性弹奏方式,同时也要区分中外乐曲两者之间的差别。一般说来,外国乐曲的表达要更流畅、自如一点,而中国民歌的改编作品具有较强的抑扬顿挫的感觉,感觉旋律音的很多地方像是糅进键盘去的,因而不能采用颗粒性的手指弹奏方法。
此外,中国民歌特别是山歌类的歌曲受拖腔的影响,在速度和节奏上比较自由,特别是句尾的任意延长记号。如何在余音袅袅的同时又不至于显得拖沓,这就需要学生和老师用心去体会了。
对于中级程度的钢琴学生而言,可供选择的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曲范围也很广。汪立三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兰花花》、陈培勋根据广东小调改编的《卖杂货》、钱同敏的《傣族民歌主题变奏曲》、刘福安根据福建采茶歌改编的《采茶扑蝶》等,都适合中级及以上程度的学生学习。这些钢琴作品在民歌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了钢琴的表现特征,丰富了民歌原有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扩展了民歌的戏剧性和空间感,在音乐织体上借鉴了钢琴的一些表现手法,从而使和声音响变得饱满丰富。
在用钢琴演奏改编自民歌的钢琴作品中,既要充分体现出钢琴这个西洋乐器在演奏中国民歌时的优越性和交响性,也要把民歌固有的特质在钢琴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例如,《绣金匾》这首改编自山西民歌的钢琴作品,虽然短小,但十分精悍,在技术上也不是很难。作品的中段部分利用了钢琴中特有的托卡塔的表现手法,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类似华彩乐段的段落。再现部分采用的是中国民族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以达到变化再现的目的。在那些加花的地方,既需要注意行腔的轻巧圆滑,也要保留山西民歌那种特有的抑扬顿挫的咬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民歌独有的韵味。在手指触键方法上,不要拘泥于力度记号,要大胆地把指尖的力量深深地糅进键盘里去,左手的过门部分在触键上也要注意这一点。
汪立三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变奏曲,在演奏难度上不是很大,演奏者的水平基本上在莫什科夫斯基或克莱门蒂的程度上就可以弹奏了。其主题旋律简单,但要求弹得非常富于歌唱性,左手的伴奏音型近乎无,右手要注重旋律的连贯性,且在音色上要特别表现出陕北民歌那种激越悠扬的特点。第一变奏非常短小,只有8个小节,在第7小节时要渐慢,在第8小节处则须立刻回原速。第一变奏的速度几乎比前面主题要快一倍,第二变奏在速度上比第一变奏要稍快一些,同样在渐慢之前有一点渐快,然后借助渐慢转入作品刚开始的主题速度。在这9小节后进入了非常快速的“Agitato”段落,这个段落也是全曲的高潮所在,直到最后一段主题的重新出现,高潮部分才淋漓酣畅地表现出陕北民歌那种高亢激越的旋律特点,且在速度上再次经历了渐快回渐慢再回原速的过程,使旋律逐渐走向尾声。在倒数第6小节处有个极不明显的渐慢,然后立刻回原速直至全曲结束。
这首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虽然只有88小节,但经历了从“Lento”到“Andantino”到“Piumosso”到“Grave”到“Agitato”,最后到“Appassionato”这6种速度,其间还穿插了13次包括“accel.rit.a tempo”“allargando”的速度变化。如果这些速度变化把握得不好,很容易使作品显得非常的松散,因此怎样使全曲在速度变化中保持统一,是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最先需要掌握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主旋律这个要素,通过对旋律的掌握控制来统一全曲的速度,然后通过对旋律音乐情绪的张弛带动速度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