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歌、说唱音乐、戏剧音乐、民族器乐等传统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注入了新因素。民歌中也出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歌曲和反映人民群众参加斗争的歌曲。说唱音乐出现了一些新曲种、新流派,如北方的鼓词(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杭州说唱、浙江鼓词、四川清音)等。明清以来影响很大的戏曲曲种——昆曲,到清代末年由于脱离人民、脱离生活而逐渐衰落下去。北京政治形势的暂时安定和经济繁荣,给京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京剧博采地方剧种之所长,发展成为居于全国首位的大剧种。民间器乐在近代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业余民间乐队的组织和民间音乐演奏形式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民间器乐形式,如河北的吹歌,山东、山西等地的鼓吹,广东一带的广东音乘,以上海为中心、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潮州锣鼓,等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大城市里有一批文人对古琴、琵琶、筝等传统乐曲做了整理和创新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演奏曲目,并使不少传统曲目得以保存下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新音乐文化的产生(www.xing528.com)
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新音乐文化最初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19世纪末,在维新变法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开始兴起。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作“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作“乐歌课”。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后来逐渐改为选取欧美的歌曲来进行填词。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此外,曾志忞、李华萱等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他们将一些流行于欧美、日本的曲调重新填词,编成新的歌曲在学堂中教唱。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