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第二辑:图文丰富、内容全面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第二辑:图文丰富、内容全面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图幅所含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五类。图绘并注记城墙形状、城门开设、城楼建置、城市发展状况。综览该书全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内容十分丰富,符号较为科学,定位基本准确,形态逼真,形象直观,因此说,这些图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虎渡口泄大江,盛涨从公安、澧州以达洞庭。杨二月(险工)……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第二辑:图文丰富、内容全面

《纪要》共分二卷,卷首有长洲陶梁序、监利王柏心序、仁和沈城序、梦泽刘希祖序及作者自序,序后录载湖广总督汪志伊所作《湖北水利篇》。卷一为全书主体,内容依次为:江汉全图、川汉经流各图记、岷江源流考、清江河记、东西汉水考、松滋县图记、江陵县图记、公安县图记、石首县图记、监利县图记、洞庭湖图记、襄阳老龙堤图记、钟祥县图记、荆门州图记、京山县图记、潜江县图记、天门县图记、沔阳州图记、汉川县图记、汉阳县图记、嘉鱼县图记、四县公堤图记、江夏县图记、广济县图记、黄梅县图记、九穴十三口记、开穴口总考略。各图幅所含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五类。

一、河湖水系形态。图绘并注记河流发源地、流经地、大致流量、流注地、各段河床形势形态、分流穴口、上中下游河段名称及别名等,沙洲名称、大小分布、密集程度、居民状况、开发状况(如松滋全图上注记:芦花洲,共六百六十一亩,松四枝六),湖泊名称、大小、形状、分布及汇聚情况。

二、堤防工程形态。图绘并注记堤防位置分布、延亘长度、起止规模、类别及分段(官堤、民堤、军堤)、口门闸坝及险工等。

三、府州县城形制。图绘并注记城墙形状(圆、方不一)、城门开设(四、六、八不等)、城楼建置、城市发展状况(如城外草市、民居等)。

四、桥渡草市、铺递驿站、斥堠关防、公署寺庙、市镇民居。

五、古迹。故城(如江陵全图:纪南城、郢城;广济全图:樊哙城)、墓冢等。

综览该书全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内容十分丰富,符号较为科学,定位基本准确,形态逼真,形象直观,因此说,这些图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www.xing528.com)

各图图记与图相辅相成,互为印证解释,详述河川发源、经流及汇注地、各段里程、河床形势形态、淤塞通流状况等;详列堤防工程状况,堤分南岸、北岸、官工、民工、主堤、支堤、土工、石工,标明各段起迄规模、险工及当风险要处格外标示,注明属何汛等。兹举一例:

江陵县水利堤防记

江水南岸自松滋涴市流入县境,历古墙、虎渡口、白庙、尹家场六十余里而入公安界;北岸自枝江县入境,万城官工距江尚远,至杨林矶江势北趋,历黑窑厂、沙市、横堤(官工止)、阮家湾、郝穴至拖茅铺入监利境止,延长二百二十余里,中有虎渡支河分泄,江涨险工林立,官工尤为紧要。昔之獐捕、鹤穴久经堵塞。襄水自潜江泽口入长湖,逆灌草市,顺流从直路河、府场河入监利、沔阳境出青滩、沌口。杨水发源于纪山,北会纪南诸水,出板桥迳龙陂入海子湖。纪西自枣林冈匡家桥与八岭以西之水同会杨溴桥,历梅槐桥入沙滩湖,迳秘师桥、太晖港达城濠,迳草市入长湖。沮水出房县景山,漳水自临沮至当阳注焉,迳鄷台入江陵界。旧有两河口、窑口以杀其势,下流至荆出水师营入江,今窑口淤塞,水师营外洲阻遏,至筲箕漥始达于江,以上大堤更为契重。虎渡口泄大江,盛涨从公安、澧州以达洞庭。旧两旁皆砌以石,口仅丈许。故江流之入者细。自吴逆蹂躏、石尽毁折,今阔数十丈矣!……沙洋西南俗名青村,有杨铁、彭冢、借粮湖,水势浩淼,各由支河汇注于三汊河,一曲潜江达于襄河,一由荆河而归长湖。……

北岸大堤 堆金台(民工)、得胜台(民工)、上逍遥湖(官工起)、下逍遥湖、上万城、下万城……黑窑厂(险工,石矶土坝长十八丈八尺)……横堤(官工止,当东南风险要),自上逍遥湖起至横堤止,官工共二十五工,连堆金台、得胜台民工二段共长一万六千零二十三丈,计八十八里六分;阮家湾(以下民工)……杨二月(险工)……梧桐桥(以上沙市汛属)……龙二渊(石矶石岸险工)、上新开(石工)、下新开(范家闸因江逼近,今废)……石首南堤(以下当东南风)……拖茅铺(以上郝穴汛属),阮家湾民工起至拖茅铺止,共四十二工,长二万三千一百十二丈,计一百二十八里四分。……

卷二内容依次为:《会典》湖北水道图记、《通志》湖北水利论、御史张汉《请疏通江汉水利疏》、总督鄂弥达《奏覆台中开河之议》、巡抚彭树葵《查禁私垸滩地疏》、总督汪志伊《奏浚各河疏》、魏运昌《上巡抚陈诜议开京山、泗港书》、阮元荆州窖金洲考》、岁修(估计增培土工、大汛防守长堤)、堵漏子说、捕獾说、创筑新堤、溜矬工、石工六则(碎石工)、开河、土方算法、龙泉码、水平式、三角旱平式、丁字旱平式、部尺式、土石例价、浚河器具各图(铁苕帚式、刮地笼、浚河铁篦子式、浚河铁蒺藜式)。

档案奏疏保存了大量详细具体、极其珍贵的原始材料,如历年洪涝灾害、堤防溃决及重修、分流穴口开疏堵塞、朝廷振恤救灾措施、以邻为壑与地方冲突、区域及整体利益的矛盾等等。其堤防修守技术与经验总结对于当今来说也仍具有借鉴意义。其所刊载的器具图式更具有研究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