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平原宋元以来水患频繁,堤堰陂塘等水利设施的兴修是为当地首要事业。《水利志》卷一各府州县条下详载水利兴修情况,如江夏县“堤三、陂五、塘四”,武昌县“堤七、塘五十七”,蕲州“坝一、池一、塘十九、堰九”,孝感县“湖六、陂十二、塘二、堰一”……将其所记各水利设施的数量、名称、方位、规模、兴修年代、主修官吏、作用发挥等情况予以统计分析,即可在大比例尺底图上绘制出当时两湖平原之水利分布图,从而可推断其农业发展及区域开发的总体状况。
《水利志》卷二共载“川江总会”、“汉江总会”、“九江总会”三幅堤图。堤图采用上南下北版式,绘山川河流大势、堤防、湖泊、沙洲分布,注记府州县治所、巡司、驿站、递运所位置。将这些堤图同前后的文字记述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更好地研究当时的河道形态、水系状况、堤防发展、城市布局、关防险要和驿邮体系等。各堤图后有堤防考略,“三江总会堤防考略”总述其水系大势,指出两湖平原上堤防多在襄阳、承天、常德、荆州、岳州五府,受冲决之害者亦以此五府为甚;荆州等七府之“堤防考略”叙述堤防规模、水患情况,分析各郡境水患频仍、堤防修守利害切要之处及应注意事项,兹举一府为例:
荆州府堤考略〇江水之患,全在荆州一郡。夹岸南北,凡六县。北岸则江陵、监利,堤凡四万九千余丈;南岸则枝江、松滋、公安、石首,堤凡五万四千余丈。嘉靖庚申岁,洪水决堤无虑数十处。而极为要害者,枝江之百里洲,松滋之朝英口,江陵之虎渡、黄潭镇,公安之摇头铺、艾家堰,石首之藕池诸堤,冲塌深广,最难为力者也。每岁有司随筑随决,讫无成功。(www.xing528.com)
各县之堤防考略更为详细地记载了地理形势、历代堤防修筑的兴修年代、方位分布、起迄规模、堤防切要、历年水患溃决及复修情况。根据堤防溃决情况可分析水灾暴发的频度和烈度,自宋历元再至明代,水患越来越频繁,为害愈来愈剧烈。例:
公安县堤考略〇按县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地皆平旷,县治旧在柴林街,因避三穴桥水患,移至江阜,势若原陇。宋端平三年,孟珙筑堤防以御水。有赵公堤在县东,斗湖堤在县南,油河堤在县西北,仓堤在县东北,横堤在布政分司后,世传为五堤云。至元大德七年,竹林港堤大溃,自是堤不时决。迨国朝修筑沿江一带堤塍,西北接江陵上灌洋,东南抵石首新开堤,凡万有二千五百余丈。其间雷胜、旻湾、摇头铺、艾家堰、竹林寺、二圣寺、江池湖、狭堤渊、沙堤铺、新渊堤、郭家渊、施家渊诸堤,更为要害。成化五年,决施家渊;弘治年间,决狭堤渊;正德十一年,决郭家渊;嘉靖十一年,决江池湖;三十五年,决新渊堤;三十九年,决沙堤铺;四十年,决大湖渊及雷胜、旻湾;四十五年,崩洗竹林寺;隆庆元年,崩洗二圣寺;二年,决艾家堰,水患殆无虚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