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小地名实地考证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小地名实地考证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柏德的原书中还有一些小自然村落名的记载,认真查找起来就要大费周章了,在此仅举一例。如原书第二十一章从梁山县至下山铺、第二十二章从下山铺至小桥中,均多次提及在袁坝镇至渠江之间有一处名为Hsiashanpo的村落,根据书中的记载,该村在陆路官道上,路边有一新开旅店,柏德曾在此处住宿。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小地名实地考证

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书中,出现了大量乡镇甚至村落级的小地名,这些小地名对于准确地分析柏德旅行路线、研究近代四川的城镇面貌而言至关重要,不过,由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聚落变化与书中拉丁文拼写的缘故,此类小地名大多无法直接判读其汉字原名,只有通过上述大比例尺早期实测图与书中关于旅途的文字记载,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认真的查找与核检,方可得出理想的结果。

根据笔者的确认,发现之前的译本之中存在大量地名的翻译错误,仅以较大的乡镇级地名或比较著名的地物名称而言,如“米仓峡”(在三峡中)误译为“迷滩峡”、“培石”(入川第一村)误作“背石”、“滟滪岩”(在三峡夔门)误作“鹅尾岩”、“金带”(在梁平县)误作“青台”、“沙河铺”(今梁平县仁贤镇)误作“沙浦”、“罗家场”(在今彭州市)误作“骆家寨”、“甘堡”(今理县甘堡乡)误作“甘孜”等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5]

不过,柏德的原书中还有一些小自然村落名的记载,认真查找起来就要大费周章了,在此仅举一例。(www.xing528.com)

如原书第二十一章从梁山县至下山铺、第二十二章从下山铺至小桥中,均多次提及在袁坝镇(今梁平县袁驿镇)至渠江之间有一处名为Hsiashanpo的村落(载于原书第1卷362—367页),根据书中的记载,该村在陆路官道上,路边有一新开旅店,柏德曾在此处住宿。该地名的汉字对音最有可能是“下山坡”或类似发音的地名,不过在上述民国十万分之一地图上并未见到类似地名,经笔者于2003年3月6日驱车在现地的访查,该地名实为今大竹县城西乡竹溪村的下山铺自然村,此村坐落于今318国道城西乡竹溪桥南约五里的一条小岔路上,是一个只有十八户的自然小村,在方圆十里开外就很难打听到该村的存在了。不过,据现地访查,该村门前的道路正是古代“大路”即官道所经,现代研究也可确认晚清时期万县至成都的“小川北路”上确有“下山铺”这一地点[6],其位置正与柏德的记载及笔者调查相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