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子江之旅:柏德历时半年游历中国东南沿海,穿越汉口归故里

扬子江之旅:柏德历时半年游历中国东南沿海,穿越汉口归故里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5年2月中旬,柏德离开朝鲜,在当年春天她游历中国东南沿海的香港、汕头、厦门、福州、上海、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并乘船自上海上溯扬子江,直达汉口。柏德的扬子江之旅始于1896年1月,至当年6月返回上海,历时半年之久。1897年3月,在离开祖国三年两个月之后,经柏德在上海扬帆,经科伦坡、马耳他后再归故里,结束远东之旅。

扬子江之旅:柏德历时半年游历中国东南沿海,穿越汉口归故里

1893年之后,步入老年的柏德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却不听医师的再三劝阻,甚至怀着在旅行中结束生命的准备,毅然决然地谋划着她一直向往的远东之行。这也是她生命中最后一次长途跋涉,其结果是历时三年的艰难行程。下面先说明一下这次壮游的具体过程。

柏德是1894年1月中旬出发的,她乘船横渡大西洋,经北美大陆在温哥华再次登船,经日本横滨、神户、对马岛,于2月末进入朝鲜半岛,4—6月间溯汉江游历朝鲜各地,并返回日本度过酷暑。原计划再度返回朝鲜,但因此时东学党风潮愈演愈烈,她便改由芝罘(今烟台)到东北奉天。此后,甲午战争爆发,她在8月20日随传教士逃离奉天避乱北京,并于10月6日离开战云笼罩下的北京,再次渡海经长崎到达海参崴,游历俄罗斯滨海州,了解当地朝鲜人的实际情况,其足迹远达兴凯湖之东。而在朝鲜期间,她更是亲眼见证了日本强迫朝鲜国王的独立宣言仪式,并四次到访为日军所控制的朝鲜王宫,并多次拜谒闵妃,对当时东北亚的动荡有了切身的体会与深刻的认识。

1895年2月中旬,柏德离开朝鲜,在当年春天她游历中国东南沿海的香港、汕头、厦门、福州、上海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并乘船自上海上溯扬子江,直达汉口。期间她除了步行之外,主要利用了当地的沙船、轿子等交通工具,并在领事馆或传教会住宿,所有的旅程都是一个人独自完成的,由此逐渐积累在中国内地旅行的经验。当年夏天,她返回日本进行休整,同时密切关注东亚局势的推移,为下一次出行做着准备。1895年秋在朝鲜又一次旅行之后,柏德于圣诞节离开朝鲜向上海进发,由此开始了她一生中最后一次壮游。

柏德的扬子江之旅始于1896年1月,至当年6月返回上海,历时半年之久。其主要行程为:当年2月自湖北宜昌起乘舟至夔州(今奉节)度过春节,至万县改由陆路至保宁府(今阆中),在川北苍溪县新店子经短暂的休养,至灌县、成都;再由灌县溯岷江而上,突破理番厅天险进入西洋人未至之地,并冒险翻越海拔四千四十米的鹧鸪山脉,抵达今阿坝州马尔康的梭磨藏区,此后因断粮折返成都,顺岷江、扬子江而下回到上海。1897年3月,在离开祖国三年两个月之后,经柏德在上海扬帆,经科伦坡、马耳他后再归故里,结束远东之旅。归国后的柏德勤奋撰述这次的出游经历,在此后数年间,陆续出版了Korea and Her Neighbours(1898年初版)、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1899年初版)、Unbeaten Tracks in Japan(1900年初版),加上此前的1896年秋在日本以珂罗版翻印的写真集Views in the Far East,一共四种著作。(www.xing528.com)

1903年11月,已是七十二岁的柏德仍念念不忘远东的旅行,从她与友人的通信中我们了解到她曾经筹划着再次开展自南而北的纵贯中国的旅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壮志未酬。翌年10月7日,柏德在苏格兰爱丁堡的梅尔维斯特里德17街区寓所与世长辞,临终前仍意识清晰,斯图达特《伊莎贝拉·柏德的生涯》(1906年版)记录柏德临终前的情况:

“我已经计划了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赴中国的旅行。这个旅行是在奉天作短暂停留之后,前往北京,在萨道义爵士门下停留两个月,此后也预定要去杭州,到杭州您的府上作短暂停留。……我想我再下一次的旅行,一定是要去我家人长眠的迪恩墓地了。”[摘自伊莎贝拉1903年11月30日的信简]。……[去世当日的]接近中午时分,她请求他们平静地为她祈祷。“啊!太大声了!”……这是她留在世上最后的遗言了。[1904年]10月7日午后0时5分,她与世长辞了。

柏德去世后归葬爱丁堡的迪恩墓地,与父母、妹、夫同眠。1905年,依照她的遗嘱,为纪念妹妹在苏格兰托伯莫里城建立钟塔,该钟塔今存,并成为该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