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婚嫁礼俗:提亲、说媒、择日、定亲、成亲、回门

婚嫁礼俗:提亲、说媒、择日、定亲、成亲、回门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村的婚嫁礼俗有提亲、说媒、择日、定亲、成亲、回门等几个环节。此后逢年过节,重大活动,男方均要送礼。因此,在举行婚礼之前,本地人一般称男方为男朋友,女方为女朋友。请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亲自送达亲友手中。这四人是操办婚礼的关键人物。“库房”根据婚礼的需求,会同总管、厨师、礼生、主家商讨场面的大小,档次高低;账房编制交给“采办”的采购账单,由“库房”检查;还要准备好发往女方家的礼物及众宾客的礼包。

婚嫁礼俗:提亲、说媒、择日、定亲、成亲、回门

本村的婚嫁礼俗有提亲、说媒、择日、定亲、成亲、回门等几个环节。

提亲 也称说亲,是婚姻大事的启动阶段。青年男女到了结婚年龄,由男方父母托人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说媒 经男女双方协商,考虑再三,达成协议,同意双方结亲。议婚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要相当,不能相差太远。尤其是女方,很重视男方的经济状况,农家还看重男方人是否勤劳厚道实在。媒人一旦说成一桩媒,就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子入赘到女方,则由女方支付)。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外用一块衣料布包好,称为“红包”或“包封”。此外,媒人还可以吃36个“麻团”,即由蒸熟的糯米做成的米团,样子类似北方的馍馍。

择日 事后,男方请先生择一个黄道吉日,托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又叫“庚贴”)送到女方家,再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请人推算占卜,称为“合八字”。如双方八字相合,就可以定亲;如八字相克,则不可议婚。旧时,“生辰八字”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决定男女婚姻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算命先生是决定婚姻成败的主角。最后由媒人将龙凤帖传递给双方准备订婚。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不过是一种形式,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但是当地民间至今还相信八字相冲之说,一般认为男女双方相差六岁是“明冲”,不合,不能婚配;相差三岁为“暗冲”,不是很相配。还相信五行相生相克,如两者命相相克即不适合结婚。

定亲 男方择日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俗称“下定”“过书”。“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由兄弟或朋友挑米箩担,一般有120—180个油包馒头、麻糍、大黄鱼、鸡、鹅、香烟等,还有花生、蛋、笋、蚶、蛏、银杏栗子七色壳货,肉、糖、麸、桂四只冷盆,取“玉堂富贵”之意,酒若干担,有的还有全羊。

庚帖又叫“红绿纸书”,共两层,外红内绿,其中一面空白,由女方填后送回男方,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纸书”的。

过书后,男女双方改变对对方父母的称呼。婚期由男方根据家庭经济能力选择,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此后逢年过节,重大活动,男方均要送礼。

成亲 成亲办喜事,本地人俗称“做大事体”,是人生大事之一。从古到今,村民观念上根深蒂固地以为办过喜酒、举行过婚礼才算真正结婚,否则就是不合礼仪的,甚至“不合法”的。因此,在举行婚礼之前,本地人一般称男方为男朋友,女方为女朋友。虽说“过书”后已经改变对双方父母的称呼,但是当地风俗往往觉得成亲后方才可以算是老婆或老公,当地人俗称“老人”。

请客 婚期决定后,就要请吃酒。一般先请娘舅家,再请其他亲戚朋友,迎亲的日子叫“好日”或“办酒”。本地俗语有“请吃酒,哑(主动)送丧”,就是说吃喜酒一定要盛情邀请。

请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亲自送达亲友手中。亲友们接到邀请赴宴的请柬后,除特殊情况可以只送礼不参加外,一般都应登门道贺。道贺前,先要准备好礼物。礼物多少视各人与主人关系的亲疏、交谊的深浅、本人的经济条件而定。

送给女方的礼物大多是实物,但也有用红包替代的,称之为“助嫁”。实物多是箱、柜、床、被、餐具、衣料之类。送女方的礼物往往是亲友们闻讯后主动送去,并不等请柬来了再送。因为女方父母要以送礼人的多少为依据决定“出嫁酒”的规模。

筹宴 结婚是人生第一大喜事,正式办喜事(迎娶)多择在腊月农闲季节。择具体日子时,除要考虑黄道吉日,还要考虑女家住的方位。

迎娶的前三天,一般就要在庭院内搭起簟棚。村民家一般都有院子,即便院子不大,至少也可以放上四桌酒席,因为怕有雨雪,所以必须搭棚。搭棚一般用晒谷用的竹簟,既可以挡日头也可以遮风雪。整个住宅都要张灯结彩,贴红对联、门窗上贴红剪纸和红双喜,整个庭院顿时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同时请帮忙的屠户来宰猪宰羊,厨子也进棚,开始忙碌。

首先要拟成一个“执事单”,邀请一至两名德高望重、有能力有水平的长者担任“总管”之职,此人是主家授权操办婚礼全过程的绝对权威者。总管的具体工作有:准备“轿前担”,预先加工好“糯米块”(麻团);根据就席人数准备所需的桌、凳、餐具、灯光;布置宴厅;与厨师商量需要的酒、肉、鱼、菜之类并写好菜单;决定要多少人做帮工,等等。还要注意核实发送“轿前担”“相喜”等一些礼仪。

接着要物色被称为“四柱头”的“账房”“库房”“厨房”“饭房”。这四人是操办婚礼的关键人物。其中“账房”执掌经济大权,具体工作是书写各种帖子、对联及一切要书写的东西;统计参加婚典的人数;记录贺礼、人情、礼物及一切所要记录的账目,记录的本子俗称“贺仪簿”(古俗娘舅应在礼本上占第一位)。“库房”根据婚礼的需求,会同总管、厨师、礼生、主家商讨场面的大小,档次高低;账房编制交给“采办”的采购账单,由“库房”检查;还要准备好发往女方家的礼物及众宾客的礼包。“采办”的具体工作是根据厨师的需要,采买酒肉鱼菜类,柴火、礼品类及其他所需物品。“厨房”“饭房”的具体工作是经常与总管联系,及时提出所需要的物品,确保酒席圆满办好。其他人员还有烧火、茶酒、托盘、打杂、洗碗、接待等,都是在总管的统一指挥下工作,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在迎娶前两天下午,就邀请全部“帮衬”和总管,分工排场,晚上设酒宴招待,以示感谢。该餐俗称“聚拢酒”。

饭罢,众壮汉舂糯米粢饭,做“麻团块”。舂麻团不像舂年糕那样舒缓,必须快速完成。舂毕,拨对的人立刻将糯米团从捣臼里捞出,迅速拿到预先准备好的年糕桌上(专门做年糕用的米板,相当于饮食店剁肉馄饨包子、大饼的那张大板块),疾速地摘成十多个小团,那些小伙子和妇女立刻将这些团子拍成一个个糯米块,俗称“搭麻团”。

婚前一天布置喜堂,一般喜事都在一族的“堂前”举办,有的在敞堂间(一幢房子中间的那间公用大厅)举行。这是拜堂的正厅,俗称“喜堂”。喜堂正中高悬一个大红双喜字,两旁挂上婚联。堂前的八仙桌上摆大红喜烛及红枣、花生、桂圆,取其“早生贵子”的口彩。红绸、纱彩、灯笼高挂厅间,烛光闪闪,映得满堂喜气,两旁墙面上挂着喜对。另外喜堂正中必设一张天地桌,在桌上置上祖宗牌位,敬上两杯清茶。礼棚中摆放桌、椅、凳子。

大典之前,女方家也与男方家一样办喜酒,本地俗称“待男酒”,但没有男方家那样繁杂,气氛也没有男方家那样浓烈,一般新娘上轿后,就冷清了。

轿前担子 迎娶前,挑选能说会道、相貌英俊、见多识广的朋友和兄弟辈的人做“挑担”,在媒人带领下,赴新娘家迎亲。出发前“挑担”需备齐迎亲的礼品,俗称“轿前担”“肚痛担”(娘生女儿时曾肚痛,谢娘肚痛之恩)。“轿前担”一般有:猪肉一格(半只)、羊一头、猪肚一只、大黄鱼一对(条件好的根据女方的酒席桌数送),栗子、蚶子、蛏子、鸡蛋(不少于36只)、冬笋或其他笋若干,称为壳货,大白鹅一只、鸭两只、牛肉八斤(切忌送鸡),四时鲜果、时令糕饼、什锦小糖、高档香烟、两坛黄酒、三百六十只麻团。除黄酒为独一担外,其余均装入“杠箱”和米箩中,一并挑着、抬着,在婚礼前一天送往新娘家。

安床 婚典的前一天,选择好铺床位置,祈求神道(床公、床婆)保佑平安,由一位子孙满堂的“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在床席下;将三只新麻袋(表示代代相传)铺在床上,称“安床”。同时,由一个父母双全、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伴新郎同睡,称“伴郎”。晚上要给这个小男孩吃包子、花生、鸡蛋,寓“包生儿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有的地方也有由女方家派人来男方家安床的。床上一切用品都用新的,门楣还要挂一块长条红布,上面绣有吉祥的词句。

享喜 吉期正日早上根据出生时辰新郎起来沐浴毕,行“享喜礼”。总管负责在厅堂游巡摆好八仙桌,桌面条缝要横放,下面用凳子叠上,俗称“高桌”,桌上放供品:全猪(猪头、猪尾、条肉,上面放一把刀),全羊(同猪一样处理)、河鲤鱼、方块豆腐、全鸡(高冠雄鸡,嘴含三根葱)、三盘面(覆红纸条或红线)、一盆食盐。桌的左右放十二只酒杯(闰年十三只),正前方放两盏干茶。父母点上香烛,敬好酒,朝天参拜,祷祝天地,再请神、菩萨,鸣炮。新郎跪在供桌下默祷三叩,伴郎也随同跪拜,求菩萨保佑永生幸福和谐,白头偕老。事后,客人吃“相喜汤果”,汤果由众亲或邻居抢食,也叫“抢喜”。这也是客人的早点。然后新郎拜轿顶,祈祷花轿把新娘抬回来。

嫁妆 旧时,比较富裕的人家对嫁妆很讲究。但村里绝大部分都是农家,比较贫困,因此嫁女的妆奁一般只有木器和衣物。民国后,百姓生活仍比较贫困,一般人家嫁女的嫁妆都不怎么讲究,但是木箱一定会有。木箱内一般是四季衣服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给金银珠宝的很少,能有各种锡器、铜器就很不错了。妆奁的丰俭,一般表现在桌面的摆设和日常使用的小件器物的多寡上,比如锡瓶、锡盂等。木箱最少的有三只,一般的有八只,多的有十多只。比较富裕的人家还送梳妆台和高级的衣橱之类。被子至少三条,多的有十八条。这些嫁妆是本族长辈和平辈还有亲戚送的,如姥姥、舅妈、姑妈、姨妈等,她们根据生活上的需要送些实用性的礼品,如衣服、鞋袜、首饰化妆品之类。(www.xing528.com)

各个历史时期的嫁妆,因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大多体现在“大件”上。民国时期,嫁妆有四口橱面、双口橱面、单口橱面。1949年后虽然有许多改革,但当地基本仍按照民国时期的送,到了“文革”期间,百姓生活越发贫困,嫁妆也越来越寒酸。之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嫁妆又逐步高档。“文革”后期三大件为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文革”后为冰箱洗衣机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为空调、高级彩电(如等离子电视机)、手机电脑,进入21世纪后,多为汽车、高级戒指等,也有给房子陪嫁的。

迎娶 男方迎亲队也叫“发嫁子”,抬着“龙凤花轿”在一片鞭炮声和喜庆的鼓乐声中,出发迎亲。迎亲队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多则七十四人、六十四人或二三十人,最少为“四花头”,四人即可。迎亲队一路上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到达女方家。女方客人们要在村口设“关卡”拦截,俗称“拦轿门”,迎亲者必须出钱买路(一般是香烟和糖),曾有俗语:“轿到门前一头牛钿。”(旧时新郎不上门迎亲)通常由媒人解决拦轿钱,将早已准备的礼品和“轿前杠”,敬赠给女方总管或亲友代表,方可将轿子顺利抬到室外地坪上,安放妥当,然后在总管的迎接下进入喜堂同饮“嫁奁酒”。

哭轿 上轿前,司礼先生要先用镜子在轿内的角落照一遍,并磕拜好轿神菩萨,祈祷迎亲人一路平安,祈祷新人多子多福、白头偕老。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再三催妆,由村里公认的有福之妇人给新娘喂“上轿饭”,哭别母亲。这时新娘要放声哭诉,一直要哭到离娘家好远才停,以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及离别父母之痛,称“哭上轿”。出闺门前,母亲嘱咐女儿出嫁后要三从四德。之后新娘来到厅堂,面向厅外拜天敬地,接着向土地、灶爷、床神、厕所娘子行大礼,再向祖上、长辈及父母拜别,同各亲友礼别。

上轿 向祖宗神主跪拜毕,就由“喜娘”给新娘揩干泪补上妆(把擦过眼泪的毛巾丢进河里或小溪中),披上霞帔,蒙上红盖头,戴上凤冠,戴上墨镜,由长兄将新娘从闺房抱至花轿里,叫“抱上轿”。俗语有“大哥哥抱上轿,小哥哥直送到”。同时女家倒掉洗浴水。待其大哥抱到轿前,小哥或弟弟就脱下新娘脚上绿鞋,换上红绣鞋,坐定轿内。新娘上轿后,不能移动,据说动一动,以后就要嫁一家。没有亲大哥小哥的就由堂兄表弟代替。在轿中放火。带火种,一般不带自家的,要到村里外姓人家去取。起轿时要顺三转,倒三转,寓意不会把娘家的风水全部带走。小哥点燃火中煨着的香灰,随即跑回家里,俗称“接火种”,意为两家都红红火火。司礼先生就将早已准备的一根桃枝,像箭矢一般从轿顶射过,此举称为“抵煞”(镇住妖邪),轿夫们就可以抬起龙凤花轿出门了。花轿抬起后必须进三步退一步,重复三次,再向前行进。轿至村口,兄弟“添妆”,就是给新娘吃长面,并把一双蛋倒在新娘的钱袋中。一路上花轿过处,有亲戚在的也要“添妆”。

接轿 花轿路过桥、寺、庙,需敬供品并三称三拜。一路抬到,亲戚或邻居早已到村口来迎亲,也有走出几里之遥来“接轿”的。花轿到村口,小伙子、姑娘或小孩用竹竿或可拦之物横于必经之路,不让轿子进来,叫“拦新娘”,主要是向新娘索要糖果或香烟。为了不错过拜堂时间,往往由总管出面谈条件。

随后,由一个福寿双全的老婆婆轻轻地把轿门打开,俗呼“开轿门”。又请一个小孩双手捧着长柄镜向新娘一揖,叫“请下轿”。这时新娘也将带来的长柄镜拿出来照,谓“男镜对女镜”,取“夫妻团圆,白头偕老”之意。下轿时由“伴娘”陪着,“出轿娘子”走到轿前牵着蒙着红盖头的新娘,踏上铺着麻袋的地面。一般铺五只麻袋,男方会有两个女人将麻袋一只一只地从新娘头顶传过去,意谓“代代相传”“五代见面”。新娘还要过米筛、跳火盆,到新郎家门口后先上楼,在楼梯上吃换妆汤果,到新房后新娘象征性地洗把脸,旁人可抢新娘手中的毛巾。接着由“喜娘”端着内盛十小碗圆子的“十盏头”大红盘进新房来,意为十全十美,一群孩童在门口抢走其中九碗,只剩一碗在新娘嘴边凑一下,意为“早生贵子”。

拜堂 三声炮响,拜堂开始。堂中高挂着大红双喜,红木八仙桌上高燃着龙凤花烛,桌上放着喜糖、喜糕、花生、瓜子、苹果、香梨。礼生高呼“新郎新娘入厅成礼!”顿时,鞭炮鸣响、喜乐共奏,良辰吉时到,开始拜堂。中堂设牲礼、金果、茶食,点燃红烛,由主香陪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赞礼者二人,一呼唱,一读祝文:“一拜天地,天官赐福万物兴旺,三鞠躬;二拜高堂,五世同堂,子孙万福,三鞠躬;夫妻对拜,百年好合,幸福和谐,三鞠躬。”礼毕,送入洞房。待新娘坐入帐围床沿之后,喜娘将系有红丝穗的木秤递给新郎,新郎称心如意地挑起新娘的盖头。

后来,新式婚礼上,在进洞房前还会安排证婚人、父母或来宾讲话,新郎新娘斟香槟酒,拥抱接吻,新郎抱着新娘绕场一周等环节,以增添喜庆气氛。在宾馆饭店办酒席,就没有进洞房环节,礼毕就直接入席,开始喝酒。

吃茶 稍休息,“吃茶”开始,由新娘向族内及亲友中的长辈敬茶,俗称“见大小”,也就是新娘与夫家长辈亲友见面认识,见过“大小”后,新娘就是自家人了。

吃茶时,堂上摆大座椅两把,按亲疏、辈分依次就座,如先高堂,接着娘舅、姑丈、姨丈、伯伯……依次而坐。无论本家和外戚,一般至亲在前,然后是堂房等旁系。当然也有特殊情况而颠倒先后的,比如有的堂房的叔伯兄弟、姑舅哥嫂,对新郎家有特殊恩惠的,也可排在前面,不一概而论,只要大家能接受即可。

受茶者面前放糖果(如高堂去世的点香烛,敬三茶四果),受茶者男一排女一排,两边对应着坐,如舅舅与舅妈、叔叔与婶婶对应着坐,若一个已故或因故未到,则由小辈代受。新郎托茶盘喊称谓,如“舅舅吃茶”,由新娘把茶送上。茶中放糖、枣、花生、桂圆、莲子,意为“甜甜蜜蜜”“早生贵子”。受茶者象征性喝几口,说几句如“早生贵子”的吉利话,即收茶,赠红包给新娘,俗称“见面钱”,奉化人一般称作“茶钱”,俗称“茶钿”。“茶钱”多少,没有一定,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而定。一般城里同乡下不一样。旧时用银钱,“文革”期间比较贫困,一般三五元即可,几十元已经是天文数字。“茶钱”的多少还根据喝茶人的亲疏辈分而不同。一般至亲多点,堂房的可以少点。但是也有例外,因为有些是长辈给晚辈的,跟贺礼不同,可以不还礼,有的长辈出于相助的目的,会给比别的亲戚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

喜宴 吃茶结束后,连放三炮,鼓乐齐奏,喜宴正式开始。长幼依次入席,娘舅最大,坐“上横头”,即厅堂东首,又称“东出头”。西首是舅母之桌,幼辈则在廊下就位。旧时婚宴席上一般配十六冷盆、四大菜、八热炒。

席间可以划拳猜令、对歌词、交杯敬酒、私语窃笑。酒至半酣,新郎、新娘进入宴厅,向众人敬酒。新娘依次斟酒,换装作揖,每出一道菜,就换一套妆,前三套是花袄,之后质料越换越好,一般要换十套。

旧时生活困难,百姓平时极少吃鱼肉,因此喝喜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享受。

席间还可以戏弄伴娘(喜娘),主要是一些亲朋好友中的年轻人,叫伴娘喝酒、唱歌、跳舞等。

洞房 婚宴结束后,交谊特厚的好友、同辈、兄弟等,借酒兴大闹洞房,俗称“闹房”,这时越闹越好,越闹越发。“闹房”有雅俗之分,然目的皆在于戏弄新娘、喜娘,活跃气氛。闹至午夜始散,新郎送客,新娘关门,吃“床头果”(花生、松子、红枣、栗子、桂圆、柿子、喜糖、状元糕等吉祥果品)和藏“床头果”,待天亮小孩子来抢“床头果”。新人入寝后,好事者还要“吵房”。有在白天做好手脚,夜里撬门跳窗进新房挪走衣裳的,“吵房”成功,新人要出糖果、香烟钱。“婚后三日无大小”,长辈也可参与戏谑逗趣。

次日清晨,小孩、女眷们都等候在新房外,房门一开,就一哄而上抢“床头果”。新婚夫妇在“同床”前遵照古训,已将“床头果”放在桌上、箱中、柜里、床帐边。如此一抢,意味从此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兴旺发达,和谐如意。

贺郎 贺郎时,新房中摆一张蹊跷(桌脚不稳)的桌子,以作弄新娘。桌上放满从娘家带来的糖果糕点。贺郎有专职的贺郎先生,由本村或邻村能说会道者当之。贺郎酒词以七字句为多,偶有八字十字的,多押韵。如“第一杯酒敬天地,一对鸳鸯配夫妻。百年到老仙人羹,桂子兰孙多福气”“第三杯酒敬新娘,新郎新娘饮金浆。蓝桥便是神仙窟,麒麟送子做宰相”等。有时祝词有几十句甚至百句之多。总的目的是戏弄新人,制造热闹的氛围,祝福新家庭吉祥如意。参与的看客很多。此时无长幼尊卑之分,尽情嬉闹,不必拘泥礼仪。

回门 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新婚夫妇成双成对,一块回门,又称为“双回门”。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意。不过,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回门这一习俗,对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而且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必须高度重视,在购置礼品上要花心思,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好印象。其实,结婚那天新郎家里就已备好回门担,与轿前担大为不同,回门担不用米箩而是用体积窄小的幢箱备上一桌酒菜,作为女方家设宴之用。担中按“八大八小”“五壳四喜”最高规格配置菜肴:全鸡全鸭、黄鱼蹄髈、羊肉三鲜、酱㸆猪头等为八大盘;八小盘炒菜,备香干豆腐即可;花生、板栗、蛏子、蚶子等,大凡带壳的都可算入“五壳”;“四喜”就是水果糕饼了,金柑、橘子、印花馒头、饼干皆在此列。有时还可把甘蔗刨皮之后,去硬节,剁成几段,剖为两瓣,整齐地排在盘中,放入幢箱。

回门一般选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得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回门宴上,女婿坐上席,新娘在左,岳父母在右相陪(也有族人相陪的)。新人一般在落日之前返回,如有不得已之原因留宿,夫妻需分房睡,以免与娘家人冲撞,或占了风水。

望搅娘桶 新婚第四天上午,女方弟兄,俗称“老婆舅”挑箩提担到姐妹家来探亲,俗称“望搅娘桶”。礼物有系着红线的新草鸡(母鸡),寓意传宗接代,俗称“继宗鸡或太婆鸡”;有粉团做成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梅、兰、竹、菊等花草;有糯米粉团做成的围着母鸡的一群小鸡;有十二生肖,需做得别出心裁,意为希望新娘日后心灵手巧。最醒目的,当属全套“女红”:“帐考篮”、剪刀尺、粉线袋、针线包等,意指新妇日后能勤俭持家,家业兴旺。新婚夫妇及家中父母兄弟姑嫂热情接待舅兄亲家,摆下宴席盛情款待,非常热闹。

谢劳  当晚,生头阿舅留宿在新娘的新家,本家各房都要办饭、办酒席招待生头阿舅。本家越多,招待的餐数越多。有时,女方的兄弟要住上好几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