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味的基本原理
各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独特的味觉爱好和调味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色、香、味中又以味为重。人们常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尝到的都是一种复合味道。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探寻味的组合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去。
味的组合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调味的基本原理,并充分运用味的组合原则和规律,才能识得真滋味,调出人人喜爱的好味道。调味是将各种呈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合,产生新味,其过程应遵循以下原理。
(一)味强化原理
一种味加入会使另一种味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两种味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而且同味强化的结果有时会远远大于两种味感的叠加。如0.1%胞苷酸(CMP)水溶液并无明显鲜味,但加入等量1%谷氨酸钠(MSG)水溶液后,则鲜味明显突出,而且大幅度地超过1%MSG水溶液原有的鲜度。若再加入少量的琥珀酸或柠檬酸,效果更明显。又如在100 mL水中加入15 g的糖,再加入17 mg的盐,会感到甜味比不加盐时要甜。
(二)味掩蔽原理
一种味的加入,而使另一种味的强度减弱,乃至消失。如鲜味、甜味可以掩盖苦,姜、葱味可以掩盖腥味等。味掩盖有时是无害的,如香辛香料的应用,但掩盖不是相抵,在口味上虽然有相抵作用,但被“抵”物质仍然存在。
(三)味派生原理
两种味的混合,会产生出第三种味。如豆腥味与焦苦味结合,能够产生肉鲜味。
(四)味干涉原理
一种味的加入,会使另一种味失真。如菠萝或草莓味能使红茶变得苦涩。
(五)味反应原理
食品的一些原理或化学状态还会使人们的味感发生变化。如食品黏稠度、醇厚度能增强味感,细腻的食品可以美化口感,pH小于3的食品鲜度会下降。这种反应有的是感受现象,原味的成分并未改变,例如:黏度高的食品由于延长了食品在口腔内附着时间,以至舌上的味蕾对滋味的感觉持续时间也被延长,这样当前一口食品的呈味感受尚未消失时,后一口食品又触到味蕾,从而产生一个处于连续状态的美味感。醇厚是食品中的鲜味成分多,并含有肽类化合物及芳香类物质所形成的,从而可以留下良好的后味。
二、调味方法
由于食品的种类不同,往往需要各自进行独特的调味,同时用量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调理得当,调味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首先,应确定复合调味品的风味特点,即调味品的主体味道轮廓,再根据原有作料的香味强度,考虑加工过程中产生香味的因素,在成本范围内确定出相应的使用量。这类原料包括主料和增强香味的辅料,故掩盖异味也能达到增强主体香味的效果。其次,是确定香辛料组分的香味平衡。一般来说,主体香味越淡,需加的香辛料越少,并依据其香味强度、浓淡程度对主体香味进行修饰。比如,设计一种烧烤汁,它的风味特点是酱油和酱的香气与姜、蒜等辛辣味相配,既不能掩盖肉的美味,同时还要将这种美味进一步升华,增加味的厚度,消除肉腥,根据使用对象即肉的种类做出不同选择,比如,适度增加甜感或特殊风味等。另外,根据烤前用还是烤后用,在原料上做出调整,如果烤前用,则不必在味道的整体配合及其宽度上下功夫,只着重于加味及消除肉腥即可;如果是烤后用,则必须顾及味的整体效果,有了整体思路后,剩下的便是调味过程了。调味过程及味的整体效果与选用的原料有重要的关系,还与原料的搭配即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关。
因此,调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味还有变化。尽管如此,调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了解了味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并知道了它们在调料中的关系及原料的性能,运用调味公式就会调出成千上万的味汁,最终再通过实验确定配方。(www.xing528.com)
(一)味的增效作用
味的增效作用也可称味的突出,即民间所说的提味,是将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按悬殊比例混合使用,从而突出量大的呈味物质味道的调味方法。也就是说,由于使用了某种辅料,尽管用量极少,但能让味道变强或提高味道的表现力。如少量的盐加入鸡汤内,只要比例适当,鸡汤立即特别鲜美。所以说要想调好味,就必须先将百味之主抓住,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调味中咸味的恰当运用是一个关键。当食糖与食盐的比例大于10:1时可提高糖的甜味,反过来时会发现不光是咸味,似乎会出现第3种味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此方式虽然是靠悬殊的比例将主味突出,但这个悬殊的比例是有限的,究竟什么比例最合适,这要在实践中体会。
调味公式为:主味(母味)+子味A+子味B+子味C=主味(母味)的完美
(二)味的增幅效应
味的增幅效应也称两味的相乘,是将两种以上同一味道物质混合使用导致这种味道进一步增强的调味方式。如姜有一种土腥气,同时又有类似柑橘那样的芳香,再加上它清爽的刺激味,常被用于提高清凉饮料的清凉感;桂皮与砂糖一同使用,能提高砂糖的甜度;5'-肌苷酸与谷氨酸相互作用能起增幅效应产生鲜味。在烹调中,要提高菜的主味时,要用多种原料的味扩大积数,如想让咸味更加完美时,你可以在盐以外加入与盐相吻合的调味料,如味精、鸡精、高汤等,这时主味会扩大到成倍的盐鲜。所以适度的比例进行相乘方式的补味,可以提高调味效果。
调味公式中为:主味(母味)×子味A×子味B=主味积的扩大
(三)味的抑制效应
味的抑制效应又称味的掩盖,是将两种以上味道明显不同的主味物质混合使用,导致各种物质的味均减弱的调味方式,即某种原料的存在而明显地减弱了其显味强度。如在较咸的汤里放少许黑胡椒,就能使汤味道变得圆润,这属于胡椒的抑制效果;如辣椒很辣,在辣椒里加上适量的糖、盐、味精等调味品,不仅缓解了辣味,味道也更丰富了。
调味公式为:主味+子味A+主子味A=主味完善
(四)味的转化
味的转化又称味的转变,是将多种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使各种呈味物质的本味均发生转变的调味方式。如四川的怪味,就是将甜味、咸味、香味、酸味、辣味、鲜味等调味品,按相同比例融和,最后导致什么味也不像,称之为怪味。
调味公式为:子味A+子味B+子味C+子味D=无主味
总之,调味品的复合味较多,在复合味的应用中,要认真研究每一种调味品的特性,按照复合的要求,使之有机结合科学配伍,准确调味,防止滥用调味料,导致调料的互相抵消,互相掩盖,互相压抑,造成味觉上的混乱。所以,在复合调味品的应用中,必须认真掌握,组合得当,勤于实践,灵活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整体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