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优化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优化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着手进行分析的,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农业部发布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政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人才生活条件等各方面人才环境均得到优化。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优化

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着手进行分析的,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王文杰(2003)认为要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农业科研人员的创造热情,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李阿利(2005)提出,在教育培养机制上计划性和单向性要求太多,灵活性和双向性的沟通不够,表现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单一,表现出计划性太强、灵活性不够等特点。李大胜、杜金沛(2010)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总量趋于上升,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结构性以及与社会需求相矛盾。陈伟民(2010)提出加强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议,包括优化环境、制定政策、加强培养、优化机制等,以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才能。杨中领(2011)在分析我国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权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刘川宁、闫祥(2013)从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组织环境两个大环境出发,详细阐述了要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必须优化这两大环境。梁军(2016)从社会文化环境、科研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五个方面入手,分别阐述了该如何从这五个方面优化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闫晓丽(2016)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现状、影响因素和问题,提出构建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拓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渠道、公平的选人用人机制与环境三个人才环境优化方面的建议。陈思明、韩旭峰(2016)等以甘肃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实地调研,构建了现代内源科技人才需求与专业合作组织机制,希望通过这种机制的构建来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缴旭、豆鹏(2017)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制约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提出从培育体系、人才评价、激励保障、职业发展空间等四个方面来优化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周劲松、李芹(2018)从农业科技成果保障机制、文化宽容的科研氛围、科研资源配置制度、成果认证制度四个方面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活力。此外,农业部科技教育局在《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提出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通农业科技人才通向农村的渠道,推进新农村建设,运用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民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加速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农业部(2011)发布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政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人才生活条件等各方面人才环境均得到优化。

综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评价指标的构建和定量评价提供了思路。但是在农业科技人才研究方面,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尤其是评价方法、评价维度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较多,针对农业科技人才综合发展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现有研究依然没能找到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模式,没能从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现状及其特质分析角度入手进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