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符合湖北省情生态补偿机制,对位于饮用水源上游放弃发展机会的生态保护者、河流上游保护断面水质达标或改善的当地政府、河流下游受调水影响的地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单位和个体等给予补偿,完善多层次的补偿机制。
一是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政府纵向转移支付。争取将汉江中下游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范围,尽快出台生态补偿办法。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丹江口水源区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重大的影响。调水后,面临着环境约束趋紧、地质灾害隐患增加、水土流失范围扩大等一系列影响,而且有些影响甚至是目前无法准确预测的。综合采用优惠政策扶持、区域补偿基金支持、社会保障补偿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扶持等,加大对水源地和汉江中下游的生态补偿。调整现行财政转移支付的支出结构,把对水源地及汉江中下游的生态补偿纳入到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范围,从而弥补其用于生态保护的资金缺口。
二是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对水源区以及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补偿。国家在对水源区和汉江中下游在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视的同时,应鼓励率先探索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实行受水区对调水影响、受益地区对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将补偿重心逐渐由“输血型”补偿转变为“造血型”补偿,建立水源区、影响区与受益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平衡渠道,寻找汉江流域与受益区都可接受的生态补偿方式。
【注释】
[1]陈群胜.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12月.
[2]严立冬,刘加林,郭晓川.循环经济的生态创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23-45.
[3]海热提.涂尔逊.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7):42-44.
[4]傅端林,刘桂文.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的县域工业推进机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3.
[5]杨云彦,徐映梅等著.外力冲击与內源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
[6]袁妮.论水库移民的能力再造——宜宾向家坝水库案例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7]杨云彦,徐映梅等著.外力冲击与內源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www.xing528.com)
[8]杨云彦等著.社会变迁、介入性贫困与能力再造[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年.
[9]李振华.湖北水库移民参与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的实践[J].人民长江,2012,(23):104.
[10]金巾,康卫国.水库移民对后扶产业扶持方式的对接能力研究[J].南方农村,2012,(11):68.
[11]孔雪.湖北省农村水利保障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2]陈柏峰,林辉煌.农田水利的“反公地悲剧”研究——以湖北高阳镇为例[J].人文杂志,2011年第6期.
[13]孔雪.湖北省农村水利保障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4]郑春美,唐建新,汪兴元.PPP模式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湖北宜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案例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15]赵静.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探讨——以应城市为例[J].现代经济,2009(8).
[16]丁建军,黄国辅.村社统筹与国家动员:农村水利灌溉的逻辑——以湖北沙洋县水村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