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三峡工程之后最大的移民迁安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移民总人数达34.5万人,其中湖北移民搬迁安置任务18.1万人。在湖北移民中,丹江口市动迁人口9.2万人,市外迁安置近4万人,市内安置5.2万人,市内移民人数占湖北省的60%。2011年,丹江口市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大部分移民的搬迁任务。为保护库区移民的根本利益,为使调水工程能够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利用,丹江口以“生态立市”、“生态立镇”为战略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实行开发性移民[4]方针,基本实现了移民社会的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快速致富。
(一)通过新农村、新城镇建设“置换”移民
利用国家政策和投入的强力拉动,丹江口市把移民安置点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安置点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点。考虑到移民今后的安稳致富,丹江口市聘请了6家资质好、水平高的规划设计团队,对移民安置点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所有安置点选择在依山就势、背风朝阳的地方,布局符合新农村规划,房型体现古均州民居特色,突出文化底蕴。
为切实解决移民建房中的实际困难,丹江口市整合多部门力量全力支持,成立了项目资金领导小组,按照涉农项目资金尽量与移民资金捆绑使用的目标,整合项目资金支持移民内安建设,大大缓解了移民内安建设资金缺口的矛盾。省直、十堰市直部门分别对口帮扶12个库区乡镇,扶持项目30多个,累计10多亿元支持移民新村建设(直接扶持资金2 000余万元)。对内安农村移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安置点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对建房有困难的移民,实行24平方米差额补助政策,人均不满24平方米的按24平方米补助。移民新居基本上都是统一设计、统一风格新农村模式,如三官殿办事处蔡湾安置点移民78户移民,房屋统一为“白墙、蓝瓦、坡屋顶、马头墙”风格,配套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卫生室、活动室等。[5]
“统筹城乡,兼顾长远”是丹江口市移民内安工程建设的落脚点。习家店镇在集镇周边集中建设3个大型安置点,让1 700多移民变身为城镇居民,大大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二)调整土地确保农村移民生产“当家地”
对生产安置的农村移民全面落实调整、改造、开垦和工程造地等保障措施,保证移民的“当家地”。针对丹江口库区8 333.3公顷优质耕地将被淹没的实际,十堰市2010年实施低丘岗地改造土地整治项目12个,流域治理项目1个,净增耕地1 643.6公顷。争取到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总规模达30 273.56公顷,预计净增耕地729.9公顷。争取丹江口库区“移土培肥工程”项目,该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10亿元,取土面积将达2 835.53公顷,覆土面积将达3 947.19公顷。通过以上工程建设,丹江口市调整治理土地4 009.3公顷,库区5.2万内安后靠农村移民,在当年秋播前全面完成土地分配到户任务,移民的“当家田”有了着落。
(三)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www.xing528.com)
围绕移民致富,丹江口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移民致富技能;提供市场信息,帮助转移剩余劳力;根据移民的培训需求,开展“订单式”劳动力技能培训。定期聘请专业教师到库区巡回授课,传授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农家乐厨艺、食用菌栽培、电脑制表、数据传输、农业信息等,使部分移民就地学到一技之长。在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上,紧密结合农民、农时、地域特点、市场需求,突出“专业课+技能课+实习课+就业素质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用工单位需要设定课程,或请用工单位技术人员参与培训,让移民结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2012年,丹江口市就举办移民培训班35期,培训6 887人,转移移民学员5 743人,其中,参加培训后在家门口就业的移民就有1 000多人。[6]
(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移民致富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对于开发丹江口市特色农业资源,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收致富,确保库区移民稳定、发展、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丹江口市以养殖、种植、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和鼓励移民合理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烟叶、蔬菜、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加强与市内外涉农企业、大中型企业的合作,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公司”等形式,大力发展移民经济,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
鼓励支持各类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移民区投资办厂,建立加工基地,加快移民就近就业。丹江口市丁家营镇充分利用移民迁走后收归集体的数万亩荒山、河滩,壮大镇里工业园区,将平整土地建成433.33公顷的丹江口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开展招商引资,2012年引进生物纤维、生物固氮菌复合肥等两个项目,总投资3.7亿元。截至2013年8月,工业园区已安置移民就业800多人,移民在家门口就业。
大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富裕移民。如,武当山特区的所有移民安置点选在交通主干道附近和旅游区范围内,在具体选址上进行了通盘考虑,错位发展。如紧邻316国道的庄子沟安置点,定位于旅游产品服务区;太极湖大道附近的安置点,定位于民俗文化娱乐区。在位于游客集散地的安置点,还为移民户均安置一间门面房,在移民就业上每户培训转移一名劳动力。入住移民在实现安居乐业的同时,已经借助武当旅游开启了致富之门。有30多户移民买车跑起了运输,100多户移民利用216平方米的宽敞安置房在家中开起了农家旅馆,移民中很大一部分富余劳动力也在旅游公司、太极湖公司等找到了岗位。
六里坪镇也利用紧邻武当山的优势把扶持移民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作为为移民办的实事之一。制订了《六里坪镇生态农家乐项目实施方案》,在移民安置点规划建设60多家农家乐,经过农户申报、组织农户参加培训、镇村联合审查验收、农家乐授牌四道程序,对获得授牌的农家乐每家补贴1万元。
均县镇是湖北省惟一一个集镇整体迁复建的乡镇,该镇围绕集镇整体迁复建,按照“古镇即景区、民俗即景观、民居即酒店”的理念,整体复建明清建筑风格的均州古镇,项目设计获得2011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金奖。以仿古新集镇和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均县镇注重宣传推介,提升对外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大旅游圈。2013中国丹江口“武当山泉杯”溯源生态钓鱼比赛在均州镇成功举行,全国19个省市的48支队伍参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